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細菌蛋白質會促進癌症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細菌蛋白質會促進癌症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細菌蛋白質會促進癌症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MSOM)的人類病毒學研究所(IHV)今天宣布,一種名為DnaK的細菌支原體蛋白乾擾了被支原體感染的細胞對DNA損傷(已知的癌症起源)做出反應和修復的能力。

很少或根本沒有發現與腫瘤相關的支原體DnaK DNA序列,腫瘤已經完全發育,這提示了一種打了就跑或隱藏的轉化機制,說明損傷是早期發生的,但一旦癌細胞形成,可能就不需要這種蛋白了。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上,研究表明,細菌感染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容易導致癌症。公告是由羅伯特·蓋洛博士荷馬和瑪莎Gudelsky特聘教授在醫學和聯合創始人兼董事人類病毒學研究所,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和大衛。Zella,博士,助理教授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Drs。加洛和澤拉與Herve Tettelin博士合作,Herve Tettelin博士是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基因組科學研究所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副教授。

「目前,大約20%的癌症被認為是由感染引起的,大多數已知是由病毒引起的,」加洛博士說。支原體是一種與癌症有關的細菌家族,尤其是在HIV感染者中。我們的工作為細菌感染如何引發一系列導致癌症的事件提供了解釋。尤其重要的是,感染不需要持續存在,蛋白質也不需要持續存在於所有癌細胞中。這項研究還為一些細菌感染如何干擾特定的癌症藥物提供了一種機制。

研究人員利用免疫缺陷小鼠作為模型,分析支原體感染對淋巴瘤發展的影響。他們比較了未受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與受支原體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發展為淋巴瘤的速度。這些小鼠感染了一種來自艾滋病患者的支原體菌株。研究人員發現,與未受感染的免疫缺陷小鼠相比,支原體感染導致小鼠在生命早期患上淋巴瘤,而且部分癌細胞(但不是全部)含有細菌DNA。在癌細胞中只發現了少量的細菌DNA,這表明感染並不一定會持續引發癌症。

「我們專註於一種叫做DnaK的蛋白質,它是蛋白質家族的一部分,作為其他蛋白質的『伴侶』,保護它們免受傷害或幫助它們摺疊,」澤拉博士說。然而,在這種情況下,DnaK會降低參與DNA修復和抗癌活動的重要細胞蛋白的活性,如p53。因此,感染支原體的細胞將無法修復受損的DNA,從而可能增加癌症發展的風險。

科學家們注意到細菌可以釋放dna ak, dna ak進入附近未受感染的細胞。研究還表明,通過降低p53, DnaK也可以降低抗癌藥物的療效。因此,支原體感染不僅可以在受感染細胞中觸發導致DNA損傷積累和腫瘤發生的事件,而且還可以在鄰近未受感染細胞中觸發致癌事件,這些未受感染細胞吸收鄰近受感染細胞釋放的DnaK。

Tettelin博士說:「我們分析了來自許多細菌的dna ak的氨基酸序列,發現與癌症相關的細菌的dna ak蛋白質與與癌症無關的細菌的dna ak序列不同。」「這增加了其他細菌具有同樣促癌能力的可能性。」

根據加洛博士的說法,「這種肇事逃逸或隱藏的機制,是由許多癌症相關細菌中常見的一種蛋白質介導的,它改變了我們對感染和至少某些癌症的看法。」此外,這為理解感染如何影響某些癌症治療的有效性提供了基礎。

「這是一門引人入勝的科學,有著重要的意義,」UMSOM院長E. Albert Reece博士說。他是馬里蘭大學醫學事務執行副校長,也是約翰·Z.和阿基科·k·鮑爾斯(John Z. and Akiko K. Bowers)的傑出教授。「我們很高興在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看到兩個學科之間的交叉合作。我們人類病毒學研究所的基礎科學實驗室研究得到了該校基因組科學研究所測序專家的幫助,使這項研究充分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寶網 的精彩文章:

催眠療法可以幫助控制IBS癥狀
雨林藤蔓化合物可殺死有彈性的癌細胞

TAG:來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