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讓偽勤奮害了你

別讓偽勤奮害了你

原標題:別讓偽勤奮害了你



偽勤奮,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懶」。


作者/李大俠


上半年我曾是某家讀書俱樂部的會員,他們有一個讀書打卡活動,要求會員閱讀指定書籍的指定頁數,然後在群里完成打卡活動。


我堅持了三天就放棄了,因為我讀書更多的是憑藉興趣,讀到哪兒算哪兒。


群里確實有幾名堅持下去的人,每天的讀書筆記都寫得很認真。


前一段時間我們再次聊天,驚奇地發現,那幾名毅力超群的大神,竟然又回到了從前得過且過的狀態。



「21天就能養成新的習慣,你們可是堅持了兩個月啊。」我很不理解他們的墮落。


「沒有人監督,慢慢就放棄了。」對方發來了哭笑不得的表情。


一瞬間我明白了,他們的努力,只是依靠慣性在堅持,學習的計劃,也是別人制定的。他們就像是機器人,在按照設定好的程序走而已。


這種被動式的學習,看上去很辛苦,每天都過得忙綠而充實,但是效果,卻很不理想。


我們一般把這種行為,稱之為「偽勤奮」。就是你看上去很努力,但是大腦,卻在偷懶。


大學備考英語四級考試時,我要求自己每天做兩套模擬題。


做完後,我會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


可是,第一次四級考試,我並沒有過。考試時,我發現前面做過的題,背過的單詞,居然一點印象都沒有。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把備考當做了一項程式化的人物,認為只要每天做完一定量的習題就行了。而沒有深入思考自己的薄弱點到底在哪兒,是閱讀、聽力、還是寫作。


沉迷於形式上的勤奮,只是用來自我滿足。沒有目的的學習,就是在安慰自己:看,我很努力。


第二次考試時,我把備考重點放在了聽力和寫作上,每一次自我測驗,都要寫出丟分的原因和改進的辦法。


終於考過了。


在校園裡能看到很多看起來很努力、成績卻不突出的人。他們步履匆匆,神情肅穆,但是成績,卻始終原地打轉。

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才能讓自己的努力更有價值。



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朋友圈各種打卡運動,幾天讀完一本書,拆書稿聽書稿等大行其道,碎片化學習成了繁忙都市人群充電的最好方式。


朋友萌萌是其中深度愛好者,她曾創造了三個月讀完一百本書的壯舉。


後來她去某家新媒體公司應聘編輯,說起了自己的這段經歷,對方很感興趣,讓她談談對其中一本書的看法。



一瞬間,萌萌的大腦一片空白,她根本不記得這本書講了什麼,甚至連作者是誰都忘了。


毫無疑問,這次面試,失敗了。


後來萌萌告訴我,面試成不成功不重要,甚至哪怕對方認為自己在吹牛都沒關係,關鍵是她一直以來的信仰崩塌了。


萌萌一直認為自己努力,也相信努力就會有回報。

這次打擊讓她產生了,自己的努力一文不值的想法。


其實萌萌的經歷很多人都有過。我身邊不少人都參加了數量不等的付費課程,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都在聽書,學習新的知識,然後在朋友圈裡打卡。


這樣的學習方式,真的有用嗎?



比如萌萌,三個月讀完一百本書,平均一天要讀一本多,你還有時間思考嗎?


她並沒有完整、深入地去閱讀,只是簡單看了下別人的讀書筆記、拆書稿,知道這本書大致講了些什麼而已。


平心而論,作者寫一本書是要耗費巨大的精力的,那些寫讀書筆記的人,寫下的更多的是自己的理解,這些見解與收穫,未必是你需要的。


二手的知識,雖然接收起來很輕鬆,甚至不需要思考就能印在腦子裡,因為很多聽書稿是直接把結論告訴你的,相當於你直接把食物咽到肚子里,省去了咀嚼的過程。


但是我們都知道,被咀嚼過的食物,是沒有味道的。


知識也是如此,經別人手遞來的知識,是失真的。原著的精華,很難用幾句話說清的。

大家要明白,學習,是一項痛苦、費力的辛苦活。你每天上下班途中聽聽音頻,那叫放鬆,不叫學習。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提問: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答主特雷西亞是這樣回答的: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痹,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和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簡單地說,生活的苦,是被動的,重複的,習慣了就可以自我麻痹,躺平任嘲。而學習的苦,是你主動尋來的,是千變萬化的,是未知的,是無法偷懶的。


在我做自由撰稿人期間,為了保持穩定的輸出,我強迫自己每天至少寫作兩千字。


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還在網上報了培訓班,買了教寫作的書籍。


但是,即使授課的老師講得再好,書上寫的再有道理,我都是看過就忘,根本沒有打算改變自己固有的寫作習慣。


為什麼我明明知道別人的寫作方法更好,卻寧願每天辛苦地碼字,也不願意變換下寫作思路呢?


因為我懶,怕辛苦。


雖然每天碼字不容易,但是我已經寫了好幾年,習慣了這樣的寫作套路。碼字的辛苦,只是體力上的,而不是腦力上的。


原本具有創造性的一項工作,被我做成了機械性的重複勞動,寫出來的東西乾癟無趣,自己都不願意看。


如果我換一種寫作思路呢,那就相當於從頭開始,重新再學一遍。我不想吃這個苦,大腦不願承受那麼重的負荷。於是,我就偷懶了。


用軍事上的話來講,就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只願意碼字,卻不願意深入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或者開闢新的寫作領域,只願意在已經熟悉的領域裡自娛自樂。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入不敷出,不得不出來工作,藉助外部的力量來改變自己。



這種看上去在付出、在幹活,實際上卻沒有多大效果的偽勤奮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學生時代大家都經歷過題海戰術,有同學是試題做完一套扔一套,從來不總結;


在公司里,明明已經下班了,卻沒有人敢第一個離開,大家都在磨洋工,把本來能正常完成的工作非得拖到下班後去做;


立志於寫作的人,相信只要能寫出一百萬字,就能成功,結果寫出了一百萬字的垃圾;


……


這個時代,從來不缺少勤奮的人,可是你聽說過有煤礦工人,因為挖煤又快又多當上煤老闆的嗎?



如果你總是很辛苦,卻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回報,那你應該停下來,好好想想,是不是做事的方法不對,計划出了差錯?


磨刀不誤砍柴工,思考不誤計划行。沒有考慮戰略正確的努力,都是在錯誤的路線上與目標背道而馳、漸行漸遠。


真正的勤奮,是在目標明確下的努力奔跑,而不是目標不明下的蒙頭狂奔。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葫蘆島24名傷亡的孩子,提醒我們做好這7件事。
支持家暴、暴打小三:在中國,女人咒罵起女人來總是不遺餘力!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