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敵保鏢誤聽「架槍」為「繳槍」拔槍就打,政委大難不死,後成少將

敵保鏢誤聽「架槍」為「繳槍」拔槍就打,政委大難不死,後成少將

1938年9月,為開闢敵後戰場、建立鞏固根據地,新四軍彭雪楓游擊支隊奉命向豫東挺進。譚友林時任該游擊支隊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科長。

譚友林,1916年11月生,湖北江陵人,早年參加紅軍。挺進豫東前,譚友林在紅2方面軍32軍96師政委任上,被派往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譚友林到達豫東後,知悉杞縣有一支200多人槍的地方武裝。大隊長李壽山系舊軍隊出身,軍閥作風依舊,惡習難改,更為重要的是,他時而抗日,時而親日,搖擺不定。

為團結抗日,穩妥解決李壽山武裝的問題,彭雪楓司令員決定派有勇有謀的譚友林,帶幾名幹部去改造收編李壽山武裝,以壯大新四軍敵後抗日力量。

1938年底,譚友林帶著5名幹部,來到李壽山部,很快兵不血刃地改造了這支隊伍,使之成為了新四軍豫東抗日根據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9年春,譚友林兼任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豫東遊擊支隊第2團政委。為打破日本侵略者對我抗日軍民實施的囚籠政策,譚友林率部開赴處於敵占區與蔣管區結合部的安徽蕭縣,開展敵後游擊戰。

當時,蕭縣東邊的宿遷駐紮著一支以張振福為首的親日漢奸隊伍。這支隊伍在蔣管區表面上卻打著抗日的旗號,向老百姓攤派索糧,要錢要餉,還常在津浦路沿線燒殺搶掠,干盡傷天害理之事,老百姓恨之入骨,卻又怕得要命。

譚友林決定消滅這支無惡不作的漢奸隊伍。經過偵察摸底,在弄清楚這支隊伍的基本情況和張振福不會主動得罪新四軍後,譚友林決定智取,也即利用張振福表面上抗日這一點,以禮相請,讓其來2團駐地東仁台聯歡,共敘「合作抗日大計」。

針對團里一些同志持反對意見的事實,譚友林進行了信心十足地說理分析,認為張振福一定會來參加聯歡,乘此機會,在聯歡會上將張振福等一舉拿下,完全可行。團領導取得一致意見後,該計劃很快被上級批准。

2團在東仁台做好設伏後,即向張振福發出聯歡邀請。張振福果然答應,於3月15日下午,帶領300餘人的隊伍,全副武裝前來赴會。見此情形,2團里原先就認為「此法不妥」的同志愈加猶豫,再次建議譚友林放棄這一計劃。譚友林毫不退讓,一口拒絕。聯歡會場布置得既簡樸又有氣氛。譚友林致歡迎辭,張振福致答謝辭,「賓主甚歡,其樂融融」。接著,譚友林向張振福提議道,讓2團隨軍記者為兩支部隊拍張合影照,以紀念這次聯歡。張振福表示同意。

於是,譚友林走上主席台,大聲命令道:「雙方參加聯歡的所有官兵,請將隨身攜帶的機槍等重武器集中到操場中央,然後分別列隊,準備合影。」

列隊時,2團的幹部都悄悄站到了機槍旁邊。在2團幹部引導下,第一排是張振福所部骨幹,第二排是2團幹部,第三排又是張振福所部。隊列完成後,每一挺機槍旁邊,都站著2團的一位連長。

春寒料峭中,列隊完畢的敵我官兵一片肅靜。等了一會兒,攝影記者仍未到場,張振福有些不耐煩,他的手槍隊站在操場四周,甚覺不安,握著手槍,來迴轉悠。

這一刻,譚友林政委也感覺到了危險,便命令帶著長槍的敵我官兵,將槍架起,原地坐下休息。站在前面的部隊聽到命令後,立馬將槍架在一起,輕鬆坐下休息;靠後的2團官兵未聽清命令,依然呈持槍立正狀。2團一廣東籍參謀見此情景,馬上用很重的方言大喊:「還不架槍!」出乎意料的是,敵張振福部手槍隊有個保鏢將還不架槍的「架槍」二字,誤聽為「繳槍」,以為2團官兵要繳他們的槍,便一轉身神經質地向站在主席台上的譚友林開了一槍。這一槍沒有打中譚友林,卻擊中了護衛譚友林的警衛員,警衛員當即犧牲。

警衛員的犧牲,使操場秩序大亂。早有防備的2團各連長,搶起身邊的機槍,迅即向敵方開火。這10多挺機槍都是張振福部隊帶過來的。

譚友林從主席台上一躍而下,舉槍連連擊敵。張振福亦拔槍向譚友林射擊。2團一戰士手疾眼快,一梭子子彈全部射向了張振福,張身中數彈,旅即斃命。2團另外3個營,原在會場外不遠處隱蔽待命,聞聲而起,迅速包圍了敵方。敵人見此之勢,紛紛舉手投降。

此戰30分鐘即告結束,光機槍就繳獲了13挺。從此,2團在蕭縣進一步站穩了腳跟。此後,譚友林先後任新四軍第4師12旅旅長、東北野戰軍第12縱隊34師政委、解放軍第39軍副軍長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譚友林於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官至蘭州軍區政委、軍區黨委書記等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吊蘭書苑 的精彩文章:

張自忠戰死後遺體被日軍抬走,當天夜間,這位師長帶敢死隊搶回
此戰,紅軍非打不可,結果殲敵一個師,終於打開了北上入甘之路

TAG:吊蘭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