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底波瀾闊 毫端龍蛇驚——傅山《草書杜甫五律一首》淺析
傅山 《草書杜甫五律一首》綾本立軸 205×51cm 北京匡時 2009春季拍賣會
釋文: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芹泥隨燕觜,花蕊上蜂須。把酒從衣濕,吟詩信杖扶。敢論才見忌,實有醉如愚。真山。
估 價:RMB 800,000-1,000,000
成 交 價:RMB 4144000.0000
款識:真山。
鈐印:傅山印
備註:內藤虎題籤。
腕底波瀾闊 毫端龍蛇驚
——傅山《草書杜甫五律一首》淺析
作者:程良鋒
傅山是一位既有獨特書法美學觀的書法理論家,也是有深厚筆墨功夫的書法大師。他真、草、篆、隸、五體兼備,無一不能,無所不精。尤其是他的連綿大草、巨幀狂草,堅蒼渾穆,豪邁不羈,瀟洒奇逸,把草書推向了極致。同時代的草書大家諸如黃道周、倪元璐、王鐸等,均難與之抗衡;董其昌、張瑞圖等輩,更不能望其項背。傅山在中國書法史上,是可以與王羲之、顏真卿、張旭、懷素這些人物並駕齊驅的書法大師。「隻字片紙,時人珍若拱璧」,這樣被景仰的大師,古往今來,也不多見的。傅山的書法藝術主張,大致是以學習古法為上,傅山反對擬古不化,主張「法本法無法」認為古法也是從「無法」中產生的,不能作古人奴隸。他強調學書要追本溯源,認為「楷法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妙境,終是俗格。」傅山有詩云:「法本法無法,吾家法所來…」。下面我們就通過一件傅山的草書精品來了解一下這位書法大師的書法美學觀。在這之前我們先摘錄幾條前人對傅山書法藝術的看法:
全祖望評:「先生之學,大河以北,莫能窺其藩者。」
秦祖永《桐蔭論畫》:「(傅山)胸中自有浩蕩之思,腕下乃發奇逸之趣。益浸淫於捲軸者深也。」
郭尚先《芳堅館題跋》:「先生學問志節,為國初第一流人物,世爭重其分隸,然行草生氣鬱勃,更為殊觀。」
楊賓《大瓢偶筆》:「傅山書法晉魏,正行草大小悉佳,曾見其卷幅冊頁,絕元氈裘氣。論青主隸書,論者謂怪過而近於俗,然草書則宕逸渾脫,可與石齋、覺斯伯仲。」
馬宗霍《霋岳樓筆談》:「青主書筆力雄奇宕逸,咄咄逼人,余嘗謂順、康間名書以王孟津為第一,今覽青主書,庶可為配,且欲過之。」
可見前人認為傅山書法以草書為勝擅,其草書的接受審美為生氣鬱勃,絕無氈裘氣。
這是一件傅山草書七言詩軸,全軸寫得空靈洒脫,快意磊落,簡潔疏朗,頗與其當時心境相契。用筆上,掃刷中見裹束,皴擦中見提按。行筆的迅疾造成少量的「飛白」,愈顯得蒼勁。結體上,縱橫展促、傾側向背,極盡其變化之無窮,大小相間,長短適宜、穿插伸縮,盡以自然出之,渾然天成。章法上,取縱勢,利用每個字內空間的變化展促來營就這件作品。觀全軸的空間,給人以飛花散雪、落英繽紛的美感。
這件作品的宕逸渾脫、雄奇宕逸。可以拈出一個「逸」字來括之。「無氈裘氣」就是無華麗的富貴氣,而有生氣、逸氣、山林氣。他自己告誡兒孫們:「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摘自《作字示兒孫跋》)
縱觀傅山的一生及其文藝思想的主流,的確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桀驁不馴、寄情煙霞、磊磊落落、大愛大憎的奇才。
傅山的書法精神其文化指向使平民思想的審美質樸化。這一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老子與莊子。建立在崇尚「真率」與「自然」上的傅山美學思想,異常鮮明地帶有疑古和反叛傳統的色彩。他曾自負地說:「一雙空靈眼睛,不唯不許今人瞞過,並不許古人瞞過。」「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綱常叛周孔,筆墨不可補……未習魯公書,行觀魯公詁,平原氣在中,毛穎中吞虎。」《家訓·字訓》中如是說:「期於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筆至,天也;筆不至而神至,天也。」
傅山的書法之宗旨是拙、丑、支離、真率,就是質樸野逸的美境。丑拙真率,他的書法實踐達到了前人所謂的「宕逸渾脫」的境界。傅山的書法確實是「人奇字自古」,值得一提的是,傅山理解的質樸自然的美就是拙、丑,即不加雕飾的樸素表現。他不僅在理論上反對華麗輕滑的「媚」,他在實踐上也是身體力行的。他並沒有在形質的外表上簡單地反「媚」而是主張形質表象的質直、生拙、呆板。他是用誥盪之思所勃發出的一股渾脫不羈之氣來駕馭筆墨的。在他筆下「吞虜」的毛穎噴薄汪洋、縱橫淋漓,書之字態、行之氣勢,都以一個「大」字出之。顯然,他認為「大」的「天」之境界已經去「媚」於九霄之外。這種「大」便是他理悟以後提出的「拙」—大巧若拙,大美不飾,返璞還真。他是在追尋、崇尚大美、大巧若拙的同時鄙棄小美、小巧秀媚。他的連錦與纏繞的圓曲線是在真率利落和精神驅使下的一種外在形質表現。曲中寓直,外在的屈曲盤紆正是「大」和「直」的內含外化。
粗服亂頭的傅山風格,磅礴大氣,旁若無人;矜奇逞怪,詭變夭矯,行雲流水。渾如天之際雲,肆如草原放馬,沉如金剛裂目,美何大焉!
※穿透的線條——解讀顏真卿《爭座位帖》
※「傳」中國傳世書法之《尊勝經》唐 歐陽詢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