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玄義|(078)通約四教,明增數相
通約四教,明增數相
(078)
二、約教增數者,若三藏增數明行,如《阿含》中,佛告比丘:「當修一行,我證汝等四沙門果,謂心不放逸。若能護心不放逸行,廣演廣布,則所作已辦,能得涅槃。」
又告比丘:「當修一行,謂他物莫取。」比丘白佛:「我已知已。」
佛言:「汝云何知?」
比丘白佛:「他物謂:色、聲、香、味、觸、法。」
佛言:「善哉!若能不取此六,即所作已辦,能得涅槃。」
所言廣演廣布者,以不放逸心,歷一切法,謂三界、六塵皆不放逸,得至涅槃。
增二數明行者,《阿含》云:「阿練若比丘,當修二法為行,謂修止、修觀。若修止時,即能休息諸惡,戒律威儀、諸行禁戒悉皆不失,成諸功德。若修觀時,即能觀苦,如實知之。觀苦集、苦盡、苦出要,如實知之,得盡漏,不受後有。怛薩阿竭亦如是修。」
增三數明行者,謂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隥,佛法軌儀。
《戒經》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諸惡即七支過罪輕重非違,《五部律》廣明其相。如是等惡,戒所防止。諸善者,善三業,若散若靜、前後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稱為善。自凈其意者,即是破諸邪倒,了知世間、出世間因果,正助法門,能消除心垢,凈諸瑕穢,豈過於慧?佛法曠海,此三攝盡。
若得此意,四、五、六、七,乃至百千萬億法為行,攝一切行亦如是,是名下智導行也。
通教增數行者,不定部帙判通教,但取三乘共學法門,指此為通耳。
今且引《釋論》增數,以示其相。《論》云:「菩薩行般若時,雖知諸法一相,亦能知一切法種種相;雖知諸法種種相,亦能知一切法一相。」
云何觀一切法一相?所謂觀一切法無相:如四大各各不相離,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多,以地為名;水、火、風亦如是。
今觀無此異相,若火中有三大,三大應並熱。若三大在火中,二大遂不熱,則不名火。若三大並熱,則三大舍自性,皆名為火,無復三大。
若言有三大,而細不可知,此與無何異?若麁可得,則知有細;若無麁,細亦無。
如是,則火中諸相不可得,一切法相亦不可得。是故一切法皆一相。
此以一相破異相,復以無相破一相,無相亦自滅。
如前火木然諸薪已,亦復自燒。
是為觀一切法一相,一相無相。
如是無量一切法悉皆一相,一相無相。
或二法為行,攝一切行。乃至百法千萬億法為行,攝一切行。可以意推,不復繁記。
別教增數行者。如善財入法界中說於一善知識所,各聞一法為行,或如幻三昧,或投岩赴火,算砂相黶,發菩提心等,種種一行,皆云:「佛法如海,我唯知此一法門,余非所知。」乃至一百一十善知識,一一法門皆如是。
是一一行皆破無明,入深境界。
若二法、三法、百千萬億等法,亦應如是(云云)。
圓教增數行者,如《文殊問經》明菩薩修一行三昧,當於靜室,結跏趺坐,系緣法界,一念法界,一切無明顛倒永寂如空。此之一行,即是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諸法中,皆以等觀入,解慧心寂然,三界無倫匹,此乃一行攝一切行。
增二法為行,攝一切行,所謂止、觀。
增三法為行,攝一切行,謂聞、思、修,戒、定、慧。
增四法為行,攝一切行,謂四念處。
增五法為行,攝一切行,謂五門禪。
增六法為行,攝一切行,謂六波羅蜜。
增七法為行,攝一切行,謂七善法。
增八法為行,攝一切行,謂八正道。
增九法為行,攝一切行,謂九種大禪。
增十數為行,攝一切行,謂十境界,或十觀成乘等。
增百數、千萬億數、阿僧祇不可說法門為行,豈可具載?若得其意,例可解。
然增數明行,為行不同,須判麁妙。
若三藏增數諸行,以生滅智導,但期出苦,止息化城,是故為麁。
通教增數諸行,體智雖巧,但導出苦,灰斷是同。
別教增數諸行,智導則遠,自淺階深,而諸行隔別,事理不融,是故為麁。
圓教增數諸行,行融智圓,是故為妙。
今經屬圓增數,如《觀經》云:「於三七日,一心精進。」此就一法論行妙。
「若行、若坐,思惟此經。」此就二法論行妙。
「若聞是經,思惟修習,善行菩薩道。」此就三法論行妙。
「四安樂行」,此就四法論行妙。
「五品弟子」,此就五法論行妙。
「六根清凈」,此就六法論行妙。
如是等待麁論妙也。
開麁論妙者,低頭舉手,積土弄砂,皆成佛道。雖說種種法,其實為一乘。諸行皆妙,無麁可待,待即絕矣。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玉泉時實|堆藍砥礪 鷺島初曦——記止觀禪院廈門凈蓮寺禪修圓滿
※感悟禪意—-訪當陽玉泉寺有感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