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攝影照見現實

當攝影照見現實

你問我最喜歡自己的哪一張照片?我明天要拍的那一張。

——伊莫金·坎寧安(Imogen Cunnigham,美國,1883-1976)

當攝影照見現實

如果試圖評價攝影史中曾經出現的經典影像,會有無數攝影師與作品的名字出現,無論是攝影術發明早期的各種里程碑式嘗試,如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對於畫意攝影的創作表達;或特定時期的回眸瞬間,如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那些決定性瞬間。細數經典的不斷出現,無不代表著攝影藝術的創作不曾止步,不斷向前。正如伊莫金·坎寧安曾提過的一句:「你問我最喜歡自己的哪一張照片?我明天要拍的那一張。」將已有成就清零,才能不斷前進,嘗試新的機遇、新的探索,翻開新的攝影篇章。

坎寧安的攝影生涯始於18歲,通過美國與德國兩地的學習機會接觸並嘗試攝影,師從兩位攝影界泰斗的經歷使其具有完整系統的理論知識架構與豐富的攝影創作熱忱。她在1910年回到西雅圖開創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並在尚未有女性解放運動的這一階段開始撰文鼓勵女性加入攝影行列,從事攝影工作。而開辦過個人作品展,並在紐約結識了愛德華·韋斯頓(Edward Weston)等攝影師、藝術家之後,對於攝影持續熱衷的她,並沒有因為孕育子女與維繫家庭的問題而停止拍攝,而是根據所在環境,將目光轉向更貼近自身生活、易於拍攝的樹木花草等題材,從而成就了《木蘭花》等經典作品。就其攝影創作的發展變化,不難看出,坎寧安不斷踐行著她對於攝影乃至生活的信念,不斷清零,不斷前行。唯有保持著高漲的創作情緒去嘗試新的拍攝方式方法,才能將自己對攝影的信念、看法與熱愛呈現在觀者面前。

坎寧安在還未有女性運動與明確地講述女性攝影的年代裡,憑藉自身獨特細膩的目光觀察,創作出富有女性柔情與藝術魅力的攝影作品,如她在1932年拍攝的《裸體》,將女性柔美與圓潤的身軀充斥於整幅畫面,但身體構成的造型卻如磐石一般,將柔韌與堅毅並存於同一內容中,使得整個畫面異樣和諧。它不同於男性攝影師表達出的視覺力度,卻將女性的外部美感與內心堅強完整地體現在作品之中。

縱觀坎寧安的攝影生涯,無論是她作為F64小組唯一的女性攝影師與創始人之一,還是在其攝影作品獲得高額拍賣紀錄,抑或是上世紀70年代被授予古根海姆獎,她都沒有因成就而固步自封。飽滿的熱忱,使得她在離世之前依然進行著最後的一本著作《九十之後》,雖然時間未給予她足夠的生命去將此書完成,但她卻將這段放於老年自拍像前的陳述執行到了最後一刻:「我總是認為最好的作品是我將要去完成的,而不是我已經完成的。一旦我完成,這張創作即結束了。但我希望有一天會做出更好的。你覺得呢?」

三和茶 劉英霞 攝

點評:作者採用斜線對角線構圖,身著紅色上衣的採茶人置身於依山而建的茶園中,高位前側光較好地塑造了茶園的形態,但左下角因拍攝視角的原因導致眩光出現,破壞了整體感。

春曲 楊建華 攝

點評:前景中綻放的桃花交代了季節訊息,烘託了畫面氛圍。「S」形構圖增添了畫面的韻律感,場景中的人物視覺元素過多,有所取捨後畫面視覺效果可能會更佳。

「鶴」舞雲天 崔廣全 攝

點評:水面在晚霞的映射下金光燦燦,雲與光的交匯帶來了明暗光影,遠景中建築群一字排開,錯落有致,成為視覺中心。浮於水面的「S」形隔離帶雖然起到分割畫面的作用,但分散了主體的吸引力。

觀望 楊國兵 攝

點評:逆光的光照方向使得植物的葉片脈絡清晰可見,小景深壓縮了空間透視,突顯了昆蟲的形態,一個微觀世界的瞬間被呈現在觀者面前。

色彩斑斕 俞國新 攝

點評:此片以帶有水珠的玻璃窗為前景,運用較小的景深,虛化遠景物象,形式感較強。但如若遠景中的被攝形態再完整一些,視覺中心會更明確。

旭日 江平 攝

點評:旭日東升,雲蒸霞蔚,波瀾壯闊,拍攝時機恰當。美中不足之處是前景的連貫性有缺失,廣角鏡頭導致燈塔產生透視上的畸變,可後期略作調整。

眷戀 李冬娟 攝

點評:兩隻白鷺分別處黃金分割點處,但是構圖略顯呆板,抓拍時如果能夠擴大景別,延展下半部分空間,效果可能會更好。

天之盡頭 郝奕 攝

點評:作者把視覺中心置於三分之一處,翻滾涌動的流雲與汽車行駛的軌跡不僅產生動靜結合的效果,也間接指向了遠方的天際線,從而起到視覺引導的作用。長時間曝光與廣角鏡頭的使用,增添了氣勢。

山花爛漫青邊口 劉長鎖 攝

點評:前景與環境較清晰地交代出了拍攝地點與拍攝時間,構圖上,前景的桃花佔據了三分之二的畫面,繁冗的細節極大地削弱了主體長城的地位。用光上,光線過硬,導致畫面層次不夠豐富。

過河 郭怡欣 攝

點評:構圖為此片加分不少,色溫控制下拍攝的餘暉也給畫面奠定了基調。但是景別選取得並不好,畫面略微有種拘束感,如果使用稍大些的景別,多一點環境,嘗試捕捉人們誇張的表情,照片會更有趣味。

對話 巢育青 攝

點評:此片採用小景深記錄了兩隻白鷺「對話」的過程。側逆光的運用使畫面柔和唯美。畫面主體突出,但是構圖略顯單一,留白不夠。

郊遊 朱智 攝

點評:橫縱交錯的虛化前景延展了空間縱深和層次,紅和綠兩種補色形成色彩對比。建議通過改變拍攝視角調整兩種色彩在畫面中所佔的面積大小比例。

金 張璋 攝

點評:這是一幅暖色基調照片。漁舟唱晚,平靜地詮釋著大海磅礴的韻律,彈奏起獨特而廣袤的海上曲。但此片視角較平淡,取景不夠新穎,形式感欠佳。

炊煙起處 吳艷麗 攝

點評:升騰在半空中的裊裊炊煙賦予畫面詩一般的意境,與畫面中的房舍、樹林形成動與靜的對比。但色溫不夠準確,構圖略顯呆板,前景取捨不精準。

留下記憶 郭昌祿 攝

點評:畫面中的人物和表情都捕捉得不錯,但是照片的色調和拍攝角度都過於平淡,視覺張力不強,合理利用小景深,虛實結合會讓畫面更有觀感。

豐收之路 吳德全 攝

點評:由近及遠的縱深令畫面透視感強,空間關係明確,整體的綠色調與遠處人物身上的紅色部分形成色彩對比,意在突出主體人物,可惜人物因距離太遠顯得較小,沒能夠突顯主題內涵。

霞灑雄關 李建國 攝

點評:低角度暖色溫的太陽光塑造出長城烽火台的形態、紋理以及強烈的立體感,整個畫面的視覺效果突出。但是不合理的裁剪導致畫面平衡感出現問題,建議去掉左上角亮區,延展右上角或者右下角的場景空間。

中外風情 徐嘉 攝

點評:衣著鮮艷的「模特」、整齊劃一的拍照姿勢和外國「攝影師」,拍攝者定格的這一瞬間妙趣橫生。但畫面中的視覺元素並置,相對凌亂,應當主次有別,適當做好「減法」。

走進彩虹 戴惠榮 攝

點評:作者以天空的藍色作為「後退色」,以地面和羊群的暖色作為「前進色」,利用這種色彩上的錯覺強調空間深度。彩虹跨過天際,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如果選用廣角或超廣角鏡頭,畫面會有更強的透視感。

歡歌 李慶 攝

點評:枝頭吟唱的鳥兒是畫面的興趣中心。葉片和縱橫交錯的枝幹構成畫麵線條和塊面的有機組合,疏密得當,錯落有致,形式感佳。

晨韻 江堯君 攝

點評:此片採用水平式構圖均衡畫面,海岸線燈火輝煌的碼頭由四周向視覺興趣點匯聚,起到視線引導作用。俯拍交代全貌,空間透視感強。低照度的光照環境下採用長時間曝光手法使得碼頭和天空色彩濃郁、冷暖對比強。

細語纏綿 田家樂 攝

點評:作者抓拍到了兩隻白鷺相互依偎、相互纏綿的美好時刻,溫暖之情油然而生。中心構圖加上淺景深突出了畫面主體形象,如果採用豎構圖,效果可能會更好。

美麗鄉村 曾國利 攝

點評:此片巧妙借用前景烘托「美麗鄉村」的氛圍,並利用遠山和近水將畫面布局進行了視覺分割。但是缺少視覺中心,整體較為鬆散,光影變化不足。建議嘗試改變拍攝景別和視角。

美麗家園 張春玲 攝

點評:作者利用水、竹筏、山巒、天空及石板拱橋的延伸來舒展情懷,寄情於景。但畫面中拱橋上牽引水牛的人和水面上撐竹筏的人互相形成牽制,導致興趣中心分散。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90期· 13版

文、點評 | 夏洪波

編輯|唐瑜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轉載自公眾號「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張雷:為人民軍隊留影
本土影像的又一次探索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