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擠12㎡破房,爺爺睡柜子,孩子蹲廚房寫作業,日子沒法過!
三代同堂,一家四口人,卻居住在面積僅12平米的房子里。
半平方米不到的廚房、一平方米加建的衛生間、在閣樓不足1.6米的蝸居里加建閣樓。
在一年365天沒有陽光的石庫門房子里如何滿足全家人的基本生活?
周家雖然整整有三層樓,但每層僅有12㎡。
用一個過道改建而成,存在於兩座房子的夾縫之中,他們依靠在兩排石庫門房子的夾角處。
只有正門的一面牆是周家祖上自己搭的,其它三面,實際上都是別人家房子的外牆。
>居住困境
房子破舊,四處漏風,蟲蟻橫生。
鄰居共用樓梯,得從家裡走,完全沒有隱私。
借用外牆的幾乎人家,裝修勢必受影響。
▲孩子成長需要一個好的環境
▲二樓餐廳+廚房僅有5㎡
▲二樓小夫妻的卧室
▲三樓房間除了老夫妻睡覺地方外堆滿了雜物
▲孩子和父母睡,血友病的爸爸就要打地鋪
▲孩子和爺爺奶奶睡,爺爺就要柜子里
由於周家樓梯不僅僅屬於自己家,還是鄰居親戚的一部分。
為了得到鄰居的改造統一,設計師花費一念的精力,多次奔波,修改設計圖,
在保證不影響其他利益的前提下,鄰居才同意動工。
按照設計師之前的圖紙,工人要在三樓搭建天溝,為原本一到下雨天房屋漏水的問題處理排水。
然而天溝的設計卻遭到鄰居阿婆的抗議,為了組織施工,阿婆還拿磚頭咋工人。
想裝電梯方便老人,也因房子的老舊無法實現。種種困境讓設計師不得不重新修改戶型設計。
將房屋空間重新合理安排,再利用天窗的設計達到採光通風的目的,成功將昏暗的夾縫房變身陽光小屋。
▲原改造的房型圖
改造,七大措施
1:抬高地基+防水處理,告別潮濕
家有三層樓,卻只有三面牆,且沒有任何採光,房屋極度陰暗潮濕,嚴重影響了老人、孩子、病人的健康。
除此之外,積水問題嚴重,鄰居們的煤氣管道、水管、電線均集結在周家,線路老化,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設計師通過將地基抬高隔絕濕氣,同時做了防水層處理。
2:動用分離術,與鄰居徹底分開
原有的空間中周家與鄰居相互交叉,生活受到相互影響。
改造時設計師分別給兩家做了兩個大門,兩個樓梯,讓兩戶人家完全隔絕開來。
3:為了通風+採光,用全透明玻璃
主牆是1.8米寬的很薄的牆面,由木屑和石灰混合砌成,已經無法再繼續使用。
設計師將其改造為全透明玻璃,使之達到四個向度的採光,三個向度的通風。
入口可以看到電梯、樓梯以及樓梯扶手變的照片牆。
設計師特意將改建前的老房子模樣裝裱掛在斑駁的青磚老牆上,滿滿的歷史與記憶。
4:安裝液壓電梯,保障病人老人上下樓的安全
周爸爸身患血友病,每天到三樓休息非常困難,往往是下去之後上不來。
所以設計師在極其珍貴的空間中,擠出安裝液壓電梯的空間,解決了他下樓的難題。
5:屋頂開天窗,告別無光黑歷史
原有的天井不符合物理環境的要求,為了讓原本沒有一絲光線的三層小樓的每個空間都有採光和新鮮的空氣,設計師將天井進行了適度移位。
6:保留老房子的痕迹
老房子始建於191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為了保留記憶,設計師將可使用的建材裝飾著新家。
原有隻有1.2公分的地板通過設計師的設計搖身變為書架、燈具、帶有周氏LOGO的門牌。
設計師把樹脂調成琥珀顏色倒入木頭中間,幹了之後便組成了這個家庭最重要的軟裝之一。
7:傢具變身多功能收納
小孩子的多功能椅兼具收納功能。
老人愛做木工,工具多,設計師為他設計的椅子就有了很多儲物格,打開折起來都方便,可以帶到其他空間使用。
周爸爸生病不方便出去工作,於是設計師在三樓為其打造了書房,繼續他的財務工作,躺在特製的搖椅上,會舒服很多。
▽改造後的布局
一樓廚房
二樓有老人房及老先生的工作區、衛生間、餐廳
▲二層衛生間
▲二層餐廳/儲物間/卧室
▲二層老人工作區
三樓有主卧、兒童房、衛生間、書房。
▲三層書房
▲三層衛生間
▲三層主卧
▲三層兒童房
對於周家來說,這次的改造無疑是成功的!
無論從房屋整體的改善上,還是家人的生活質量,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設計師說,空間的改造是為了保障人的生活及基本尊嚴而設計,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分配,同時讓老房子換髮新的生機。
蝸居也能變豪宅 ↓↓↓ 點下方「了解更多」,立領設計師1000名業主名額0元全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