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許願如此靈驗,全靠這座寺廟
萬物,在佛的面前,瞭然沒有隱秘。
我想,借一縷佛光,照亮前世今生。
《名山志》載:「 五台山 五峰 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 五台山 是 中國 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 中國 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
佛教四 大名 山,普陀,九華,峨眉,五台,我好像前面三座都到過了,雖說自己不是佛教徒,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有佛緣的。想著來 山西 ,不到一下 五台山 怎麼行,即便是路程比較遙遠,還是和導遊商量加上了 五台山 的行程。
冬季的 五台山 香火依舊鼎盛,在寺廟遇到一位從 色達 佛學院過來禮佛的信徒,虔誠叩拜,眼神堅毅。其實人活著,在善惡中共存,總需要有所信仰,有所依靠,不然就像飄搖的浮萍,沒有根基,沒有方向。
五台山 有寺院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普化寺,顯通寺、塔院寺、 菩薩 頂、南山寺、廣濟寺等。因為時間比較緊張,我們選擇了兩座寺廟參拜,第一站先到的是普化寺。
作為文殊 菩薩 的道場, 五台山 並非一座山,它是坐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總面積達2837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 東台 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而得名。
普化寺坐落於 清水河 東側山腳下,該寺地勢平坦,布局整嚴對稱。殿建坐東向西,以中院為主,南北各有兩層院落護持,形成五院並排,有殿堂樓房一百餘間。
天王殿後的大雄寶殿是該寺的主要建築,該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頂,繞殿四齣廊,檐額掛有「大雄寶殿」木匾。我們去的時間還算早,但寺廟已經有法師在禮佛了。
寶殿前廊柱間的木製券口縷空雕刻二龍戲珠,廊內柱間裝十二塊格扇,裙板雕龍,上部是花窗,檐枋上的墊板繪有彩畫,斗拱與斗拱間裝墊拱,重施以彩繪。總的看去,大雄寶殿的裝修精細而華麗,有別於該寺其它一般建築。
上到後面的藏經閣,其內還有一尊卧佛,這裡也是觀景的好地方。普化寺雖然是 五台山 比較年輕的一座寺廟,但它地靈人傑,化導有方,僧才濟濟,高僧倍出。
同伴特意帶來了 龍泉 寺的賢二,小和尚萌萌的形象和 五台山 的寺廟真是太搭了,就讓賢二帶著我們一起參拜 五台山 的寺廟吧!
從普化寺出來,我們來到了 五台山 的中心區,這裡有香火很旺盛的五爺廟,聽當地人講,五爺有求必應,所以終年香火鼎盛,我一度都沒能擠進人群。
因 五台山 是 中國 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青廟是漢傳的佛教,黃廟是藏傳的佛教,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從 色達 過來禮佛的喇嘛,他很友好的和我們交談,說已經來了幾日了,明天便準備回程了
據調查,喇嘛在此修行的人數在逐年增加,至今差不多有200多位左右,而其中 蒙古 族與藏族就將近有一百多個人,剩下的則為漢族的喇嘛。
所有的民族能在此融洽相處,說明了文化是不分國界的,不分民族的。就算各自信仰的東西不一樣,但是依然能和諧共處,這就是開明的文化氛圍所致。
五爺廟坐北向南,創建於清代。走進五爺廟殿內,所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 菩薩 的尊稱,也是 五台山 五頂文殊 菩薩 的化身,這裡是整個 五台山 香火最盛的寺廟。
在 西藏 的布達拉,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但在 中國 的四大佛教名山,這樣的叩拜,見的還是比較少的,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一定要尊重信仰。
五爺懲惡揚善、救民於水火、有求必應,所以,來這裡朝聖許願的人特別多。一般早晨空腹到五爺廟許願,每月農曆的十五或初一可在零點去燒頭香。除此以外,根據不同的季節,在早上的4點到7點前去進香許願。據說,最多可許三個願望,許願必須要還願。
無論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是教化人心向善,其實,寂靜處不在山上,也不在廟裡,只要有一顆清靜的心,到處都有寂靜處,到處都是凈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人生本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心
放下執念,將生命的本來面目復原,
借一縷佛光,照亮今生,走上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