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從太空探測到新的氨排放源
天下
12-06
通過分析2008年至2016年期間衛星測量的數據,來自法國國家科學院和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LB)的研究人員繪製了第一張全球大氣氨(NH3)分布圖。CNES開發的IASI干涉儀可以對200多個氨源進行分類,其中三分之二的氨源以前從未被識別過。這些來源基本上是密集畜牧生產和工業活動的場所。研究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12月5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在過去的12年里,連續三顆Metop衛星上的IASI干涉儀一直為科學家提供包括氨在內的各種大氣成分的全球數據。大氣中的氨值得特別注意,因為它分解成細的銨鹽顆粒,會降低我們呼吸的空氣質量。然而,調節這種氣體濃度的過程仍然不為人知,特別是在局部範圍內。
研究人員利用干涉儀在近十年期間記錄的每日氨濃度數據,繪製了一幅全球大氣氨分布的地圖,其解析度約為一平方公里。通過結合地圖和衛星圖像,他們發現並分類了241個人為NH3排放源——其中83個與集約化畜牧業生產有關,158個與工業活動有關——以及178個更大的排放區。
除了記錄在目前的排放清單上沒有發現的新來源之外,這項研究還表明,以前確定的來源的排放水平被大大低估了。通過觀察數據隨時間的變化,該小組還能夠追蹤有關人類活動的發展情況,例如工業綜合企業的開辦或關閉或集約化畜牧業基礎設施的擴大。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更好地管理氨污染的影響需要對氨排放進行全面審查,目前氨排放比庫存建議的要高得多。
※由微觀物理學支配的宏觀現象
※由可觀測宇宙產生的所有可測量的星光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