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林巧稚:5歲已立志學醫
一個終身未婚,卻擁有最豐富的母愛;沒有子女,卻是擁有最多子女之愛的傳奇女性。
1921年7月的一天,在祖國南方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島的一棟小樓里,一位中年男人與剛從廈門師範學校畢業的女兒展開了一場饒有興趣的對話。
「親愛的女兒,畢業後你是想當老師還是上學?」父親少年時飄泊到新加坡,在英國人辦的學校念書,接觸過西方的先進思想,還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潛意識中,他希望女兒當一名老師。
「我想繼續上學!」年僅20歲的女兒毫不猶豫地回答道。
「你想學什麼?」
「我想上協和醫科大學學醫。」
女兒的話讓父親無比震撼。一則,協和醫科大學是亞洲最好的醫科學校,學費較高,現在家裡負擔不起;二則,協和醫科大學門檻極高,需要參加嚴格的考試,而女兒學的畢竟是師範。
青年林巧稚(網路圖)
「你想好了嗎?」
「想好了。」女兒斬釘截鐵地回答。
父親讚許地點點頭:「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支持你!」
「謝謝父親。我知道家裡很困難,我會想辦法的。」
父親開始沉默。他之前曾聽大兒子說過,協和醫科大學學制8年,每年光學費都得幾百銀元;現在家裡每況愈下,全家30多口人,只靠自己和大兒子掙錢生活。教育畢竟是大事,要想再出「謝家寶樹」,子女教育是第一位。
五分鐘後,父親抬起頭對女兒說:「你好好複習參加考試吧。學費我來想辦法。」
女兒感激地望著父親。只見父親額頭上已顯出皺紋,頭髮已些許花白。於是,關於自己立志學醫的情景,便如蒙太奇般閃現在腦海里。
這位父親名喚林良英,女兒便是後來名揚世界的醫學家林巧稚。林巧稚立志學醫,還得從她5歲那年說起。
1906年的一天,病床上的母親把全家人叫到身邊,用失神的目光挨個看著,最後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林巧稚身上,眼角滾出清亮的淚珠。在這生離死別之際,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幼女。母親伸出手,摸著小巧稚,又看了看長子林振明一眼,想說什麼又沒說出來。母親生病快一年了,全家人都很著急,到處尋醫問葯,求了不知多少醫生,吃了不知多少葯,可是母親的病總不見好,反而一天比一天瘦下去。若干年後,林巧稚才知道,用現代醫學術語說,母親患的是宮頸癌。
「媽,我會照顧好小妹的。」振明懂事地說。
母親嘆了一口氣,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林巧稚拉著母親的手,使勁地哭著叫著:「媽媽,你醒醒,醒醒!」哭了一陣,她轉頭問父親:「爸,媽媽得的什麼病?為什麼不治呀?」
「你媽媽得的是婦女病,醫院說治不好的。」父親哽咽著。
小小的巧稚心裡,一個想法萌芽了:「要是我能治病,媽媽就不會離開我們了。」
「毓園」——林巧稚的故居(網路圖)
這種想法在林巧稚腦海中時起時伏,最終19歲那年定型。1920年夏季的一天,正在閣樓上看書的林巧稚,突然聽到大哥與別人在一樓客廳聊天的聲音。她詢聲下樓一看,才知道是大哥的同班同學。原來,這位同學大學畢業便留學美國,回國後在北京協和醫院上班;這次來南方出差,順道看望昔日的同窗。
「你是巧稚吧,都這麼大了?」帥氣的同學高興地問。
「是呀,馬上高中畢業了!」林振明介紹道。
「那高中畢業後準備上什麼大學呀?」同學又問。
「我想……」林巧稚猶豫了。十幾年來,她一直被幼年的想法困惑,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實現。現在有人問起來,反而不知道怎麼回答。
「要不上我們協和醫科大學吧,這可是個挑戰喲。學校的南方考場設在上海,你不是英語很好嗎?完全可以去試試。」同學的話如當頭棒喝,驀然讓林巧稚驚醒過來。原來,夢想與現實之間並不遙遠,只要你肯留意。
「好,我就考協和醫科大學。哥哥,你可要支持我呀!」林巧稚轉頭對兄長說。
「好,我一定支持妹妹。回頭我和父親商量商量!」林振明也想起母親去世前的交待。長兄如父,他已經作好為妹妹上學的準備。
一年後,林巧稚帶著父親、兄長以及親友的期冀,離開生她養她,號稱「海上花園」的鼓浪嶼,踏上從廈門開往上海的輪船。站在甲板上,面臨即將到來的「戰鬥」——入學考試,林巧稚暗暗告訴自己:一定要考好,只為學醫的理想!
林巧稚(網路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 巧稚(1901-1983),醫學家、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她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學部委員(院 士)。林巧稚一生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之 一。
名言:我一生最愛聽的聲音就是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這些哭聲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感受到作為醫生的自豪,也體會到了作為母親的快樂。
作者:魏德勇
※愚蠢竟是生存優勢?這傢伙因優勢而滅絕嗎?
※海里那些讓人做噩夢的奇怪生物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