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撥雲見日:理財子公司助破銀行資管困局

撥雲見日:理財子公司助破銀行資管困局

在被業界譽為「資管新元年」的2018年里,眾多銀行資管人士戲稱自己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若用兩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心情,被提及最多的是焦慮和迷茫。

但隨著《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正式頒布,有業內人士表示再次擁有了希望和信心。事實上,從資管新規執行細則落地進程中,可以看到理財監管態度明顯的邊際放鬆。

靴子落地後,銀行業理財業務的轉型亦正式開啟。交通銀行資管業務中心副總裁梁冰稱,對於理財子公司而言,集團協同是未來銀行系資管公司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迷茫焦慮的資管新元年

在被業界譽為「資管新元年」的2018年里,眾多銀行資管人士戲稱自己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若用兩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心情,被提及最多的是焦慮和迷茫。

時間撥回去年11月,彼時金融去槓桿正如火如荼得進行著,備受矚目的「資管新規」公開徵求意見,作為大資管行業的綱領性文件,以強勢地位撕開了多年剛兌的口子,銀行原有理財模式遭受巨大衝擊,陣痛由此開始。

一家大型股份行資管人士告訴記者,「資管新規」重點強調打剛性兌付、回歸資管代客理財的本質,這樣一來,銀行傳統的非標、信貸等業務受到限制,大家都在思考怎麼向真正的投資轉型。根據銀保監會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為21萬億,而2017年底,這一數字為22.17萬億元。

時至2018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頒布實施,對非標債權投資、產品凈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合理設置過渡期等條款進行了明確規定,銀行以往的表外非標投資被砍斷。隨後,銀保監會於7月發布了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並於9月完成意見徵求,正式版發布實施,對銀行理財市場進一步細化。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透露銀行通過理財子公司開辦理財業務的另有規定。於是,10月19日,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發布;10月22日,證監會亦發布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

爾後,12月2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代表著銀行理財業務初步形成了由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搭建的管理框架。另據監管人士透露,圍繞理財子公司的凈資本和流動性管理等配套監管制度亦將陸續頒布。

浦發銀行資管部總經理蔡濤近日在參加「2018年觀察家金融峰會」時稱,2018年對銀行資管來說是最困難的一年,從去年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的出台到剛剛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頒布,「(我們)不停地忙著解讀、分析、討論、彙報反饋意見,制定相關的方案,銀行部門之間不停地開協調會」。他說,資管新規對銀行業影響巨大,銀行現有模式受到衝擊。但隨著監管者不斷聽取機構從業者的心聲,相關規定做了調整,「如公募可以投非標、老產品可以做新資產、對2020年的整改留有餘地、不一刀切等,這對於資管行業來說,相當於看到了一絲光明和希望。而直到理財子公司辦法正式出台,現在談的更多的應該是希望和信心。」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亦稱,從資管新規執行細則落地進程中,可以看到理財監管態度的邊際放鬆。如管理辦法對於理財銷售起點的放開和銷售渠道的擴充緩解了理財規模的調整壓力;非標投資管理的超預期放鬆則將助力表外融資降幅收窄和融資供求矛盾的緩和。

當然,伴隨著希望和信心的,還有銀行業面臨的挑戰。蔡濤說,浦發銀行現下需要應對的三大任務:一是存量整改,即如何打造舊戰場以確保2020年年底前達到資管新規的要求;二是加快新產品布局,推進完全符合新規獨立脫軌的產品;三是銀行理財業務和管理的全面轉型。

新型理財業務正式起航

「理財子新規」的落地,意味著銀行業理財業務的轉型正式開啟。目前,五大行、多數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已發布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相關公告,有分析師預計,明後年將看到銀行新型資管業務的運行。

前述資管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理財子公司的成立,使得銀行原有的資管業務和自營業務有效分離,為銀行理財進一步打破剛兌、回歸代客理財本源提供了先決條件。據了解,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對理財子公司的准入條件、業務規則、風險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明確了主要業務為發行理財產品和理財顧問諮詢等。

對於國內銀行業而言,理財子公司的誕生或是必經之路。交通銀行資管業務中心副總裁梁冰說,縱觀國際眾多知名資產管理公司,排名前20家的公司中有近10家都是銀行系的,且均以子公司的方式管理,優勢十分明顯。

靴子落地後,隨之而來的將是銀行理財結構調整的真正轉變。在張啟堯看來,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一方面為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預示著監管方向將從規模壓縮向結構調整轉變。

那麼,銀行理財子公司子在未來運行過程中將著重發展哪些方面?梁冰給的看法是:第一公司投研體系的建設,這並非一朝一夕。目前,交行在固收、非標等資本市場業務中存在優勢,可據此加強投研實力,針對投資人員形成系統的培養體系、晉陞體系;第二是產品的設計,公司既要做好產品體系的建設,又要做好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解決方案。「從產品角度出發,我認為未來大資管業務的競爭核心在於產品能否滿足銀行自身客戶需求」。

除了上述兩點外,梁冰還特彆強調了信評管理以及與集團的協同運作。他稱,未來將借鑒同行的經驗,建立一套比較完善的信評體系,既要能夠抓住配置的機會,也要能夠抓住交易的機會。此外,他還列舉瑞銀、摩根大通等海外銀行系大型資管機構說明集團協同的重要性。

「作為一家財富管理銀行,交行將來會在總行層面,設立財富管理委員會這樣的組織架構,以保證集團內部的協同。同時,還將設立協同團隊保障日常工作,達到銷售端與資產端的雙方協同。」梁冰說, 通過理財子公司與渠道部門、分行的協調互動,使公司整體價值得以提升,「這是未來銀行系資管公司競爭力提升的關鍵」。

蔡濤說,理財子公司治理架構的設立對銀行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在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重塑、機制建立等方面做了相應的準備,主要考慮到未來怎麼更好地和集團、兄弟公司、分行等優勢互補、相互合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全國性大型商業銀行,部分地方中小銀行並不具備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資本實力,且理財業務獨立化運作不具備規模效應。對此,東方金誠的郭妍芳認為,這類銀行可著力於調整內部組織架構,在銀行層面設立專門資產管理部門來開展理財業務,同時,通過為理財子公司及其他資管機構代銷資管產品賺取中間業務收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李克強要求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增後勁,重大項目抓緊開工
紀錄片導演操刀真人秀,現象級綜藝《奇遇人生》離真實有多近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