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大校歌作者:人稱通才,39歲率性出家,拿到妻子喪信才知後悔

南大校歌作者:人稱通才,39歲率性出家,拿到妻子喪信才知後悔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能哼唱這句詞句,它的創作者是俗名李叔同法名弘一法師

作為李叔同,他是中國油畫、廣告畫的先驅之一,中國話劇的奠基人 ,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而作為弘一法師,他更是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最傑出的一位高僧,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正是這多領域的文化成就,學術界公認他為通才和奇才,即便是我們熟知的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他們也都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

當然,我們只能看到他散發的光芒,卻看不到他的內心掙扎,他的內心矛盾不次於任何一個普通人:

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李叔同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父親李筱樓最高做至吏部主事,後來辭官經商,先後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在當時的直隸地區這樣的家業使得李家被人稱為「桐達李家」,家裡不可不謂不雄厚——李叔同也因此有了更優厚的資源!

雖然李叔同五歲即遭父喪,但是他的兄長和母親都很注重他的教育,延請了天津名士趙幼梅教他詩詞,唐靜岩先生教他書法——雖然他接受的是傳統的國學教育,但是小李叔同要離經叛道得多,百日維新時,他極為贊同康、梁「老大中華非變法無以圖存」的主張,後來變法失敗,康、梁流亡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甚至被殺,李叔同也不得不逃離上海躲避風頭,1901年進入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

1905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正是這系統的學習,李叔同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個有才的富家公子,風流倜儻自然是不可少的:

尚在天津的時候,李叔同就與一些藝界女子甚至風塵女子來往不斷,其中名伶楊翠喜就是他的初戀,從相遇的那天晚上起,李叔同每晚都要到她唱戲的天津福仙樓戲園為她捧場,散戲後便提著燈籠陪送她回家——李叔同對楊飾演角色的淵博知識獨特見解,而楊的美麗對角色的深至骨髓的把握,互相吸引著對方。只可惜後來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到天津,看上了楊翠喜,段芝貴以巨資將楊翠喜買下,獻給載振,這段感情不歡而散:

母親王氏為了慰藉兒子,匆忙為他定下俞氏,也就是他的原配夫人,在母親眼裡賢惠恭順的俞氏,但在李叔同的眼中卻是一種禁錮,儘管已經有了孩子······

李叔同在文藝界姿清釋放著自己的才華,原配俞氏一直在等:

第一次就是1905年日本遊學,俞氏和兩個兒子被託付給二哥照料;期間李叔同在日本得了肺病,回國修養,俞氏終於體會到了被需要的感覺,日日夜夜與丈夫待在一起,雖然有點不忍心但那的確是兩人婚姻中最幸福的時光,然而李叔同痊癒之時也就是分別之時——再一次從日本回來,李叔同帶來了日本妻子福基,俞氏被徹底打入冷宮~~~

1918年,39歲的李叔同春節期間在虎跑寺度過,並拜了悟和尚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家人曾多次要求他還俗,比如說日本側室專程趕來,他也只是口誦「阿彌陀佛」,再無他言,日本夫人只得痛哭而返——李叔同的二哥也曾讓俞氏去寺院尋回丈夫,她拒絕了:「我不去,因為他是不會回的。

1922年正月,俞氏在新年炮竹聲中離世,年僅45歲,家人將喪信寄給了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當時正在慶福寺編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他覺得自己應該回去送俞氏最後一程,不幸的是,京綏鐵路工人大罷工,弘一法師無法成行,只好返回繼續編書!

法師生命垂危之時,他告訴他的弟子妙蓮法師:「你在為我助念時,看到我眼裡流淚,這不是留念人間,或挂念親人,而是在回憶我一生的憾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華「終身校長」:被架上飛機去台灣,抗戰時拒絕補貼妻子賣糕點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