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宜春袁州安祖塅與古橋的古今故事

宜春袁州安祖塅與古橋的古今故事

原標題:草河上那個村莊和那座古橋值得你去看看!

安祖塅與永安橋

1

安祖塅

日前訪親,經過袁州區新田鎮安祖塅村,第一次聽到「安祖塅」這地名,就覺得非常特別,直覺這個地名,一定有故事。在路邊找了幾個人打聽,為什麼叫「安祖塅」?都說不知道。後找到村中幾個老先生,與其座談得知,在古代,村後山上,原有一廟庵,村民俗稱庵子里,後遭受雷火電擊而廢,庵前有田塅,稱之「庵子塅」,同音誤傳「安祖塅」至今地名。

今日之安祖塅村位於新田鎮西北部,與金瑞、洪塘鎮相鄰。清朝之前,安祖塅處於化北鄉與化南鄉分界草河之要衝。安祖塅草河之北為化北鄉,之南為化南鄉。解放前夕,新田分為新田、新安、洪安三個鄉,安祖塅屬洪安鄉管轄;解放初屬新田區安祖塅鄉農會,後為安祖塅鄉;1958年為安祖塅大隊;1962年撤大隊為安祖塅公社;1968年擴社並隊復為安祖塅大隊;1973年划出新屋園大隊,余者仍為安祖塅大隊;1983年冬改稱安祖塅村委會至今。

據統計,發源豐頂山主峰的水源共有九支,七支流入萬載境內,匯入錦江;兩支流入袁州境內,匯入袁河。匯入袁河兩支之一,發源楠木豐頂山主峰九龍,流經楠木,至金瑞境內稱為金瑞河;之二,發源洪塘豐頂山主峰白殼嶺,流經北壇叫槎溪(也有記載為叉溪、查溪、渣溪、榨溪、茶溪等名)。兩支發源豐頂山的支流,全都匯合一河,流入新田境內後,稱之為草河。安祖塅中的河流為草河上游段,宛然穿村,成為袁河主要支流之一。

2

永安橋

有河必有橋,說不定還有古橋呢?帶著疑問,停車沿河尋找,沒走幾步,果真看到眼前一條清澈見底、水靜如鏡的河面上,橫跨著一老一新兩座橋。

新橋橋頭立有一碑,根據碑文所述,該橋建於2001年,總造價45.6萬元,由兩岸村民集資和縣鄉政府資助共建,橋長48.7米,橋寬6.3米。為區別新橋下方古橋而命名為「新安橋」,現成為進出村中跨河的主要通道。

新橋下方的古石橋,從外表看起來,除有一個橋墩有損壞外,其他橋體保存尚好。只是橋身到處是雜草叢生,從橋面中間石板上錚亮錚亮的凹槽痕迹可知,古橋見證了多少人間滄桑,古今又渡過了多少往來人客。

從橋的四個方位,分別拍攝了些古橋圖片,再返回村中打聽橋的詳細情況。有彭姓村民介紹,這橋叫永安橋,好像是易姓先祖圖南相公所建,更詳細的資料要去查看村中的易氏家譜。後在區旅發委領導的幫助下,找到了存有《宜邑安祖塅易氏家譜》的易老先生,查閱了易氏家譜和聽聞到了一些口口相傳的故事,回到家裡又查閱了《袁州府志》和嚴興河、何軍所編著《宜春古橋》,對永安橋才有更清晰的認知。

據《宜春古橋》所記:「永安橋,為三孔青石拱橋,橋長39米、寬5.1米、高3.6米,兩邊橋孔跨徑8米,居中橋孔跨徑16米,無橋欄」。據傳石橋,南邊上橋為七步石階,北邊下橋為八步石階,取「七上八下」之意,如今因各種原因,早已無法判別石階的級數了。

關於永安橋的建造史料記載,府志與譜記有較大出入,原文摘錄,以供參考。《袁州府志》所載:「永安橋,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化北鄉當要衝,邑民易永耀囑其子職監生,光緒捐建。後洪水沖,次子吏員克宗續修」。《宜邑安祖塅易氏家譜》所記:「圖南先生祖妣周氏,以粉態(黛)而過鬚眉,獨建渡頭永安名礄,富而好禮,因逾富而無驕者也」、 「同族易潤一、佩仁等亦仗義樂助山石,又爘一亦踴躍協辦,礄成。」

3

相關傳說

關於永安橋,民間流傳很多傳說,撰錄一二與大家分享

早前,曾有新田袁姓匠人,到湖南某地做生意,偶遇一位易姓湖南人,這位湖南易姓人,聽說袁某是袁州新田人,便找到袁某求證尋親,湖南易某說其先祖就是來自袁州的新田安祖塅,祖輩遺述:「家祠之前,有觀音廟,廟前有條河,渡頭有石橋,稱為永安橋,石橋有上七下八級台階」。

袁某匠人因不清永安橋的歷史,只好答應湖南易某,等自己回家後,查詢安祖塅易氏後再給回復。安祖塅易姓人翻閱家譜,查核永安橋,果真如湖南易某所言,家祠前曾建有觀音殿,為安祖塅易氏先祖圖南相公之祖婆周氏,「以答謝神眷」所捐建。解放後改建為今日之安祖塅小學;易姓人又去數了數永安橋的石階,確實有上七下八級石階,方知《宜邑安祖塅易氏家譜》所記「自日朋公始居安祖塅,派衍四房,次君爵二出亡在外,不知喬居何處」,竟然喬居於湖南,真是「百年相隔,以橋為信」。

另有相傳,易婆周氏,原有一女,出嫁河對岸不遠處洪塘鎮蓮塘村,當時過河沒橋,要靠擺渡而過,擺渡過河很不安全,經常有人溺水而亡,「粉黛而過鬚眉」的周氏,為了讓女兒更方便、更平安回娘家,便樂捐建橋,取「永遠平安」之意,稱之為永安橋。

易婆周氏之孫圖南相公,傳承了祖婆周氏「富而好禮」、「 逾富無驕」的家風,更是「所建無名橋路,不知其數」。有人說,圖南相公共建了一百座橋,也有人說,只建了十八座橋,因在與連塘交界處,建有一座橋,叫「百子橋」,被人誤傳建有一百座橋。

無論傳說是否屬實,有些傳聞至今無從查證,但安祖塅易氏之義舉,特別是「富而好禮」、「 逾富無驕」的家風,至今仍為廣傳,世代交贊,更有永安橋為證。

今事出偶然,路過安祖塅,相識永安橋。而筆拙難表,文敘直書,雖無激揚之文字,平如永安橋下碧水之靜,更希望當地政府和易氏後裔們,要想辦法進一步保護好古橋,讓古橋還能「永」「安」下去,成為安祖塅中永遠的一道風景,祝願永安橋繼續成為當地人,儲存鄉愁情懷的「U盤」,無窮永續地刻錄著安祖塅的滄桑世事,保存著安祖塅那一片土地的人文記憶。

來源:豐頂山腳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起走遍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冷的城市,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8度,卻生活著20多萬人

TAG:一起走遍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