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請把「年輕」的解釋權還給年輕人

請把「年輕」的解釋權還給年輕人

當你年輕時,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你可能又覺得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

——王家衛《墮落天使》

751 D·Park,第一車間門口,兩個姑娘在冬季的暖陽中駐足,抬頭便望見印著九個人頭像的海報。

她們拍下兩張照片,便隨著面前簽到處的隊伍,魚貫進入名為「年輕館」的地方。這些年輕人來這裡,都試圖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

「年輕是什麼?」

跑調 ?抗打擊? 低聲部?

—— 聽起來,這些詞就不像是形容那些樣板間一般的好好年輕人。

當我們聊年輕人時我們在聊什麼?

互聯網普及後,有個特點,無論怎樣總結年輕人,都會是以偏概全。這也是面向年輕人進行營銷活動時,品牌方和廣告人共同面臨的創意困境。

傳統洞察目標人群的方法是,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樣本,總結他們的共性,然後在具體創意中指出。

但現在,這個答案越來越難找。

在虎嗅F&M節的年輕館,上一分鐘還是說唱歌手馬俊的「Keep it real」。

圖為中國新說唱人氣選手馬俊

下一分鐘則變成了偶像范薇的「甜蜜氣泡」。

圖為藝人、《創造101》選手范薇

同為「河北代表」,史里芬和耿哥帶來兩種氣質的網紅特色。

圖為知名vlog博主史里芬

圖為短視頻紅人手工耿

又在下一回合被史炎解構個乾淨。

圖為脫口秀培訓師、笑友文化CEO史炎

我們在準備採訪視頻中9個年輕人時,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他們表達的態度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都擁有大量擁躉,代表了一批年輕人的意見。

活動完了,採訪終了,也不知道,哪一種才是「主流」的年輕人。虎嗅連同騰訊音樂娛樂幾番腦暴,決定不再試圖去為年輕人下一個最終定義,而是將他們分別展示出來。

在不止一個領域有所研究或成就的,就是#跑調藝術家#

幾經挫折初心不改的,即#抗打擊樂手#

而從幕後或小眾領域走向台前的,稱為#低聲部#

當我們放棄尋找答案,卻發現這些年輕人在努力尋找各自人生的答案。

那些把野心藏起來的年輕人,準備征服世界

如果你玩過《瘟疫公司》,就知道,若一種病毒剛開始就大殺四方,科學家就會迅速將其剿滅。只有一開始偽裝成普通感冒病毒,大規模傳播後突變成殺人病毒,才能順利毀滅世界。

「喪」「佛」「玩世不恭」是年輕人給世界留下的印象。世間或理解,或批評的意見中,未必意識到這只是他們的保護色,保護他們等到「突變」時分。

夢想當然要實現,但他們對名利同樣有野心。當虎嗅和騰訊音樂娛樂試圖藉助他們觸達年輕人,他們甚至反過來「利用」我們,作為自己發聲的渠道。

(掃碼可進入專題,看更多視頻)

像「抗打擊樂手」蔡維澤提出了「頹廢式的豁達」。對於一種年輕人狀態如此精鍊的表述,讓我們不得不在傳播中多次提及。

像「低聲部」Yamy,除了「生活不易,多才多藝」這樣的老金句,還有「擁有衝動」和人生尊嚴相勾連的表達,令採訪她的伯通老師都頗為感慨。

像「跑調藝術家」葉梓頤,表示一份星空攝影職業,同時實現了自己天文和廣告兩大理想。這種自信讓人不由讚歎:年輕真好。

當世界試圖洞察年輕人,年輕人同樣在洞察這個世界。他們在低谷時苟住,當機會到來便露出獠牙,抓住屬於自己的名利,以及表達機會。

讓年輕人得以年輕

年輕人一直在奔跑,追的是答案,是夢想,是光。

而他們所需要的,是上升通道,是表達的舞台。

無論是#音為年輕#的系列視頻,還是F&M節年輕館的演講以及展出,虎嗅和騰訊音樂娛樂搭建了一個舞台,給年輕人去發揮,去表現,而不再強加偏見給他們。

圖為虎嗅和騰訊音樂娛樂聯合打造的F&M創新節年輕館

圖為【倒帶】環節,星客多CEO庄威喜提「C位」

圖為虎嗅F&M創新節年輕館觀眾爆滿

我們無意否定那些給年輕人們定量、定性的機構與個人。只是發動同理心,仔細想想,誰在年輕時,不曾希望這個世界安靜下來,好好聽一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他們期望有人理解,期望與世界達成和解。如果可以,最好有名一點,多掙一點錢。

那時他們年輕,相信一切會有答案,也相信自己的聲音,可以傳遍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在知識產權保護這條路上,中國邁出了新的一步
如何讓千萬人每天做公益,卻不需要煽情和淚水?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