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組圖看懂微軟&蘋果較量史:亦敵亦友 相愛相殺

一組圖看懂微軟&蘋果較量史:亦敵亦友 相愛相殺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數可視 & 騰訊科技

策劃 / 騰訊科技 馬炯慧

數據編輯 / 數可視 姜柳 馮笑語

設計 / 數可視 韋康宜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等待了八年的微軟終於完成了歷史性的超越: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1月26日盤中,微軟市值超越蘋果,重回全球第一。此後一周多的時間裡,兩家公司市值交替領跑。

回溯歷史,微軟首次登頂全球市值第一發生在1998年。在那之後,微軟深陷歐盟「反壟斷案」的制裁,後期又在智能手機大潮中嚴重掉隊,微軟的業績一度陷入瓶頸。而在此期間,蘋果迅速崛起,將微軟擠下市值第一的寶座。

幾十年間,兩家市值龐大的科技巨頭之間開始了漫長的較量。蘋果、微軟兩家公司的較量史是怎樣的?各自做了哪些戰略調整?騰訊科技和數可視將用一組圖為你理清蘋果微軟的實力對比。

對比兩家手機銷量可知,在2011年,iPhone的銷量就已經達到了9320萬部,是同期微軟手機銷量的10倍。在隨後幾年,iPhone銷量維持了穩定的攀升,但是微軟手機卻出現停滯:2015年微軟手機全球銷量甚至出現了10.3%的同比下降,僅為3130萬部。

由於戰略方向失策、銷量成績不佳,微軟對自己的手機業務也逐漸失去了信心。2017年10月初,時任微軟操作系統事業部全球副總裁的Joe Belfiore更是給微軟手機業務判了「死刑」,他在社交媒體平台上這樣寫到,「開發新的Windows移動操作系統功能及硬體將不再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作為介於手機與電腦之間的辦公工具和娛樂利器,平板以其便攜性和工藝性獲得了很多數碼愛好者的青睞,兩家公司對於平板的市場也很重視,紛紛推出Surface和iPad搶佔市場。

iPad是自出生起就自帶光環的明星產品。2013年iPad銷量就衝到了將近6500萬台。雖然後來受全球平板市場萎縮的影響,iPad銷量縮減到4000萬的檔位,但是仍然是平板界的頭部產品。

Surface受大環境的衝擊更明顯。據公開資料,在2015和2016年維持了600萬台的銷量之後,2018年Surface第三季度出貨量已經驟降到了31萬台,不可和iPad同日而語。

在過去的八個季度,蘋果公司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凈利潤方面,都對微軟進行了輾壓。但是微軟一直在積極調整業務,近八個季度以來營收一直在穩步增長;而凈利潤方面,除了受稅改影響的2017年第四季外,微軟也大致呈現增長趨勢。

iPhone作為蘋果公司的王牌產品,其在創收地位不可動搖;微軟的軟體業務則是其痛定思痛後毅然轉型的成果。

受到全球智能手機風潮的影響和iPhone市場份額的擠壓,微軟的個人PC業務連同財務增長曾陷入停滯。微軟現任CEO納德拉在2014年臨危受命,接手了前CEO鮑爾默主導的雲業務,甚至開發出了適配iOS系統的辦公軟體,打開了微軟的市場局面。現在微軟的創收王牌則是「生產力和商業流」(其核心產品就是為大家熟知的Office服務和雲服務)。

細數兩家巨頭的發展史,會發現兩者不少相似之處。他們的創立時間相近;產品的研發和迭代呈追趕之勢:1980年微軟發布Xenix,蘋果在1984年推出System1.0;2007年iPhone誕生,微軟後於2010年推出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同時兩者都是世界頂級的科技公司:微軟和蘋果分別在1998年和2011年相繼登頂市值全球第一。

但是兩者在發展過程中早已體現出了彼此的差異性:蘋果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精湛的工藝,牢牢佔據著手機硬體製造的頭部位置;微軟在智能機大潮裡面失勢後及時調整戰略,另闢蹊徑推出雲業務,實現了從C端到B端的轉型,鞏固了軟體開發的絕對地位。

兩家巨頭「相愛相殺」,不僅是科技界被人樂道的談資,從長遠的角度看,也推動了行業創新和技術發展。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詳解阿里架構調整:激進加碼新零售,阿里雲「收歸集團」
微軟推出全新Office圖標:風格更現代 顏色更豐富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