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博士「奇葩論文」惹爭議:蟋蟀是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還能這樣寫……

博士「奇葩論文」惹爭議:蟋蟀是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還能這樣寫……

自帶熱搜體質的論文又來了!

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其中有不少人都覺得「這也能寫成論文」??

別急著扶額,在「吸貓」之後,一隻蟋蟀也跟著「火」了。

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陳天嘉博士在《自然辯證法通訊》上發表的一篇題為《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鬥力關係的認識》的論文,引起了大家對這隻小昆蟲的熱議。

11月27日,一項開創性研究被網友「強烈推薦」——《自然辯證法通訊》雜誌上個月發表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陳天嘉的學術論文:《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鬥力關係的認識》,文中鮮明提出「蟋蟀是一種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

蟋蟀、昆蟲、身體與戰鬥力,這些概念都不難理解。畢竟蟋蟀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了,在古詩文中還有為蟋蟀而作的詩句,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蟋蟀》之篇。而蟋蟀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起初純粹是由於它們悅耳的鳴叫聲,後來是因為鬥蟋蟀之風盛行,才愈發引人關注。南宋在鬥蟋蟀史上堪稱最著名的時代,還出了一位「蟋蟀宰相」。

所以其實文章的選題大家還能理解,頗為被大家詬病的還是結尾的「蟋蟀是一種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

網友不禁開始了疑問三連

這種小動物怎麼成了「民族昆蟲」?它們是如何「負載中華文化」的?研究蟋蟀幹啥用?

不少人覺得:將蟋蟀與中國傳統文化聯繫起來,還讓蟋蟀負載中華文化、封蟋蟀是民族昆蟲,有點牽強附會。

也有人覺得,這種研究真的有意義嗎?值得發表論文嗎?

傳統文化是一種能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不是任何物件都可以扯上傳統文化的,也不是一定要從傳統文化角度尋求解釋的。學術研究需要有更多的開創性,但觀點一定要站得住、立得穩,能說服人,而不能只有概念、沒有論證、不明所以。

近日,該文的作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回應了爭議點最大的問題

Q.蟋蟀怎麼成了「負載中華文化的民族昆蟲」?

陳天嘉:

如果單獨把這句話拿出來,會產生誤讀。

但結合上下文的語境看,我主要談的是中國的蟋蟀品種尤其是博戲中的蟋蟀,只是在這個語境下談「蛐蛐兒」。有機會我希望大家能看全文。

「民族」是就人類而言的,昆蟲當然談不上什麼「民族」。「民族生物」是指特定民族社會及其文明與之發生了特殊關係的生物。

宋代以來,中國歷史上皇家貴族、文人墨客、市井百姓都曾一度喜愛鬥蟋蟀,大書法家黃庭堅甚至賦予了蟋蟀五種道德標準(守信、忠誠、勇猛、知恥、識時務)。

此外,我國在斗蟋器具、斗蟋比賽規則、蟋蟀產業等方面產生了諸多文化現象。

至今,山東寧陽、寧津等縣發展起了成熟的鬥蟋蟀文化產業,台灣台南縣新化鎮亦有成熟的鬥蟋蟀觀光產業。

我的研究還特別得到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楊正澤教授的指點和幫助,他的團隊在台灣蟋蟀保育等方面做得相當成熟。

如果你看全文的話,這一部分是作為結論之後的延伸,是呼籲大家能從更健康的角度去關注中國蟋蟀文化,關注合理的資源利用與開發。

用蟋蟀賭博是違法的,去蟋蟀著名產地過度捕捉蟋蟀也會對物種和環境造成破壞。

也算是從很全面的學術角度來回答了大家的疑問。

其實,像是類似的「奇葩爭議論文」,小募搜了下,還真的不少。

比如這篇《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

銀行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行長面部寬高比對銀行內部財務績效和銀行市場評價存在不同影響。銀行行長面部寬高比通過體現出的權力感影響銀行內部績效;銀行行長面部寬高比通過他人對其相貌的認知影響英航市場評價。

這篇論文有三人署名來自四個單位(由於照片模糊,無法分清為何一人在兩個單位),其中南開大學是主要的工作單位。

還有這種《員工績效和家庭對工作干擾影響工作場所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研究:感知到的職責履行的中介作用》

大概意思就是:【員工績效】和【家庭對工作干擾】影響【工作場所不道德親組織行為】的研究,作者認為前兩項對後者的影響是通過【感知到的職責履行】這一中介來實現的。

這些論文都有的共通點就是:

它們顛覆了傳統論文嚴肅、高冷的畫風,讓人驚嘆「還可以這麼玩」。但也引發質疑乃至嘲諷,會讓人覺得:這樣的研究、論文有啥價值?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皮膚上的潛在致命細菌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