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婚姻背後,大都藏著父母的委屈……
作者:十月
1/
樓下鄰居家住在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年過六十,老家在遙遠的北方城市哈爾濱。
樓上樓下每次見面都會樂呵呵的與我打招呼,而我也喜歡陪她聊上幾句。
今天好冷啊!
這麼早就出門呀?
買了這麼多好菜,今天是不是有客人?
她與我母親的年齡相仿,喜歡的口頭禪也一模一樣。每天早晨我出門送孩子讀書,總能看到老人牽著孫子的小手,一高一矮兩個身影在晨光的沐浴中慢慢走遠。
因為是自己帶孩子,早起晚歸的日子讓我特別羨慕他們家的生活。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尤其家裡有這麼一位說話得體、做事井井有條的老太太,讓我感覺她肯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2/
一次與鄰居女主人閑聊中,我的羨慕之情赤裸裸地掛在臉上:你看你多好啊,老公疼,老媽愛。
誰知她嘆了一口氣說,我的婚姻算幸福吧,只可惜委屈了老媽。
當初鄰居兩口子剛到這座城市發展,婚後兩個人的事業都處於上升期,兒子沒人帶成為他們頭痛的大難題。請保姆吧,看著每天新聞中黑心保姆的案例,哪個人放心將孩子12小時交給一個陌生人;讓奶奶帶吧,老人家說自己腰痛幹不了這個活。沒辦法,鄰居只能求助於遠在哈爾濱的父母。
爸爸接到她的電話,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明天就讓你媽坐火車過去,你們就放心上班吧。
經歷了兩天一夜的長途跋涉後,老人終於從老家輾轉到了陌生的城市,想著又能像小時候一樣每天都守在老媽身邊,鄰居心裡也樂開了花。
都說「隔代育兒」容易有摩擦,為了防止以後老公與老媽之間鬧矛盾,她提前交代了一些注意的細節,當著他們兩個人的面發了一個小誓言:希望大家以後互相包容,多多體諒。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老人來了不到一個月,家裡就經常充斥著各種不和諧的聲音:
孩子不好好吃飯,半天飯沒吃幾口。老人擔心孩子挨餓,勺子剛拿起來,老公就在一旁說「他都多大了,自己沒手呀。」看到媽媽臉上的顏色不好看,想著老人也是好心,就想幫老人說句話。結果正在氣頭上的老公順帶連她一起教育了一番:都是你們慣得,看看孩子都成什麼樣了?
雖然知道自己和老人確實溺愛孩子,也有不對的地方,但是老公這種處事的態度也著實傷人。當晚,家裡雞飛狗跳,一片狼藉。
還有一次孩子玩滑梯不小心磕到了頭,雖然傷口不大,但是隱約沁出了血絲。老人心痛不已,早已自責了自己一萬遍。結果看到哇哇大哭的孩子,她老公脫口而出「你會不會帶孩子啊?」
心急火燎趕來的鄰居,心裡原本也有一絲埋怨。可是當老公這樣不近人情的話一提,看到老媽默默流下的眼淚,無名火一下就爆發了,接著又是一場充滿硝煙的戰爭。
經過兩次的交鋒之後,老人明白女兒的心思,不想因為自己破壞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所以,學會了「少問、少說」的生活方式。
鄰居自然知道老媽的脾氣,年輕時有名的潑辣,凡事喜歡與人爭論。如今為了她像是換了一個性格,心中愧疚不已。
看似幸福的婚姻中,其實藏著父母的委屈。
3/
因為能力有限,我們需要父母贊助買房子;
因為經濟壓力大,我們需要父母伺候月子;
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我們需要父母照顧孩子;
多少因為育兒觀念不同引發的矛盾,其實都隱藏著這樣一個矛盾的信息:我們一邊「嫌棄」父母,一邊又不得不依賴父母。
年過半百的父母,本來可以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他們即使不熟悉城市的道路,不習慣城市的高樓,但是因為你的一句話,為了讓自己的孩子過的更輕鬆一些,毫不猶豫的滿口答應,重新整裝待發,將自己變成了一個「超級英雄」。
我每天都能在公交站台看到操持著不同方言的老人,他們有的來自四川,有的來自陝西,有的來自新疆,有的來自北京······
有的髮髻斑白,有的瘦小嶙峋,在零上5度左右的冷風中一邊張望著車來的方向,一邊不停地搓動雙手·······
有的老人從著裝上看,可能來自偏遠的山區,佝僂的後背上有一個泛著歲月光澤的小竹簍,小時候背過你,現在又背起你的孩子。
他們可以自如地穿梭在家鄉看不到任何路標的山路上,卻在高樓林立、指示標明顯的城市中迷了路。
經常能看到有一些新加入接送隊伍的老人,第一次坐去往孫子、孫女或者外孫、外孫女幼兒園的公交車,他們謙遜而自卑地向周圍的人問路:不好意思啊,去某某幼兒園坐幾路車呀?我頭一次來,哪裡是哪裡都搞不清楚。
我不喜歡冬天,不是因為這個季節寒冷,而是很多本來可以頤享天年的老人,為了生活,為了愛,在寒風中奔波的樣子讓人看了心酸。
4/
也許你會說,我還是很愛父母的,我會給他們買新衣服,帶他們出門旅遊。但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對於老年人來說,能舒服健康地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他們最盼望的事情。
操勞了一輩子,他們真的很累了。
雖然你不想埋怨他們,但是更多的時候,你依然忍不住會埋怨,因為你更愛自己的孩子。
與父母同在一個屋檐下,隔代養孩子過日子,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成全了自己,委屈了父母。
姑媽一家早出晚歸靠種田把表哥送到了北方的大學,畢業後表哥留在了天津成家立業,年近六十歲的姑媽和老公閑來無事種種菜養養鴨,傍晚的時候兩個人一起沿著村裡的土路,從東頭溜達到西頭。
表嫂生孩子之前,姑媽就被接到了天津照顧小孩,對於一個農村的老太太來說,沒讀過書,不會坐公交坐地鐵,看不懂地圖,找不到方向,同一個單元的大門家家戶戶都緊閉,連個聊天說話的人都沒有。
但是看看孝順的兒子,可愛的孫女,所有的苦悶姑媽都咽到了肚裡。但是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哪有鍋碗不碰瓢盆的道理,尤其還存在千年難處的婆媳關係。姑媽年輕的時候就自尊心很強,碰巧兒媳也不是一個軟性子,隔三差五因為「菜炒的太咸了,孩子衣服穿得多了少了」的瑣碎事情煩來煩去,表哥夾在中間也很為難。
有一次姑媽打電話向姑父訴苦:「要不是兒子很孝順,我早不想待在這了,每天和坐牢一樣難受。」
我們總以為人老了,就閑了,每天都有大把的空餘時間,空著也是空著。我是他們的孩子,他不幫我誰幫我。
但是你想過嗎?他們忙了一輩子,終於有空閑可以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比如種花、跳舞、下棋、看書,還沒有閑到必須要伺候你們和帶你們的孩子。
之所以無條件的幫你,除了愛,別無其他。
5/
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父親對出嫁的女兒說:「你們之間的矛盾和不高興,不要給我講,因為你終會原諒他,但我不會。」
如今我已為人妻,更能體會到父母袒護我的深意。沒有那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兒女有一個不幸福的婚姻,所以他們甘願成全你們的幸福,無底線地委屈自己。
中國民眾有一個偏頗的心理,他們認為越親近人的幫助就越「廉價」。父母是與我們血緣關係最近的人,所以很多夫妻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就應該幫我們。
我們好像很厲害,不順心就可以對父母各種喊;
我們好像很厲害,沒事就可以和父母吵架;
我們好像很厲害,可以把父母當傭人呼來喚去;
對於陌生人的一個幫助,我們還會心存感激,小心翼翼的維繫彼此的關係,為什麼這個幫助的對象換成了自己的父母,卻變了味道呢?
不管你是遠嫁的女兒,婆家的兒媳,父母身邊的兒子,還是丈母娘家的女婿,希望我們都能拿出「求人辦事」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住在你身邊的老人。
也許他們育兒觀念落後,生活習慣不同,愛嘮叨,喜歡指責,甚至還有很多你看著不入眼的小毛病。但是請學會用平等、尊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換一種口氣去交流溝通。
他們雖然眼花了,耳背了,背駝了,但是心裡卻跟明鏡一樣透亮,他們明事理。
父母老了,如同天邊的殘陽,看著璀璨奪目,卻充滿了無力感。
在他們願意用老殘的生命來助你延續新生活的時候,請學會換位思考,多一份理解,少一點指責,不要讓他們默默受委屈。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6歲女孩勸架離婚父母:「我希望大家都和和氣氣的」……暖哭了!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