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大疆的農業方法論

大疆的農業方法論

進入農業植保 3 年多的時間,大疆才敢說「自己把農業市場做進去了」。

大疆正式進入飛防植保領域,應該從 2015 年成立農業部門算起。三年來,大疆曾先後推出了 3 款「MG-1」系列的農業無人植保機。依照慣例,每年冬季農忙結束後,是大疆農業發布新品的節點。這種司空見慣的安排,實際是大疆有意而為之。透過新品和成績單,大疆希望在同樣的時間段,每年都能更上一層樓。

今年的發布會,大疆農業準備已久,戴上主角光環的,是一款「重新定義」植保飛防領域的第二代生產工具。


二代機

11 月 4 日,大疆農業在深圳舉辦的這場新品發布會別開生面,大疆創新總監謝闐地為產品的到來鋪墊了許久,才肯將 C 位交給本場發布會的主角——大疆第二代農業無人植保機「T16」。

大疆 T16 植保無人機外觀

謝闐地直言,T16 的問世讓大疆底氣十足,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T16 是大疆新一代的農業植保無人機,也是目前飛防植保行業的二代機型。

關於如何定義「二代機」,產品立項時,團隊首先思索了這一問題。求解並不複雜,因為大疆農業一直在努力研發「更高效、更可靠、更智慧」的生產工具中。T16 這款產品,可以看出大疆花足了氣力。

T16 沒有延續 MG-1 產品線的命名方式,這是大疆新組建的研發團隊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動用了大量大疆多年以來積累的「壓箱底」的技術儲備,耗時一年多時間打磨出的第二代無人植保機。

至此,大疆農業用二代機勾勒出了農業植保 2.0 時代的輪廓。

T16 有別於一代機,最顯著的差異是機身採用了模塊化的主結構。包括全新的動力系統、噴洒系統,以及支持快速插拔的電池和作業箱,都接入到這樣一個機身結構,不僅便於拆卸和維護,而且載重和噴幅都得到明顯的提升。

全新的模塊化航電系統,配備雙 IMU 及雙氣壓計,採用動力信號冗餘設計,保障飛行安全;GNSS + RTK 雙冗餘系統,帶來厘米級定位精度的同時,支持雙天線抗磁干擾技術,作業安全更進一步

雖然一代機的噴洒效率足以匹敵 40-60 人同時作業。不過,一代機的效率極限到 90 畝/小時封頂。而 T16 的作業效率較一代機提升了 67%,數字刷新到 150 畝/小時,這背後依託了諸如「全天候感知農田環境」、「前後雙向避障」、「三維航線飛行」等黑科技的加持。

大疆農業智能解決方案增加三維建模引擎和 AI 識別引擎,面對果園等經濟作物的作業環境,配合 PC 地面站專業版與精靈 4RTK,飛手可以流暢地實現農田環境三維重建,AI 智能場景識別,三維航線規劃,自主飛行一整套作業流程

從 90 畝提升到 150 畝的面積概念,相當於 8 個奧運會標準田徑場地再增加 6 個。這樣的成績足以令農戶和植保隊激動雀躍,T16 是一款名副其實的超高作業效能的主力機。

大疆 T16 採用異型 6 旋翼布局,經過專業設計和測試的風場布局,能有效優化噴洒中心區內吸與尾部氣流上揚現象,大大提升了噴洒效果

作業面積的擴大,對應的是更多的藥劑裝載量。T16 從 MG-1 系列的 10L 提升至 16L,得益於有限元模擬設計與碳纖維複合材料工藝的使用,在保證強度同時大大降低了整機重量,進而提升有效載荷。

值得強調的是,T16 解決了植保作業轉場運輸不夠便捷的痛點。通過應用類似「御 Mavic」可摺疊的設計後,T16 在收縮狀態下減少了 75% 的空間佔用,讓行業級產品同樣精緻、便攜。

摺疊後的大疆 T16 植保無人機

發布會的末尾,T16 的售價終於被揭曉。對於效能強勁的二代機而言,31888 元的裸機價格十分具有競爭力。就在發布會召開的前一天,首批 T16 陸續送往各地的經銷商和代理商,等候第一批用戶的開箱嘗新。

數字農業創新不斷湧現,最急迫的是從雲端迅速落地。關於無人機的產業革命,要追溯到 3 年前,大疆農業發布植保機 MG-1,開啟農業植保 1.0 時代。經過三年的更新迭代以及行業逐步向前推進,大疆第二代植保機 T16,或直接開啟農業植保 2.0 時代。

     


三年準備

大疆農業相信,隨著人、無人機、商業模式的效率提升,植保隊將跨過盈虧平衡點,進入商業化的良性循環。

到目前為止的 2018 年,大疆植保無人機共參與到 1036 個省市的植保作業,覆蓋了國內主要的糧食產區。在農業無人植保機 3 萬台的保有量中,大疆拿下了 2/3 的市場份額,保持了較高的增速。

2018 年大疆農業 1-11 月份作業分布

而從國內近 18 億畝的耕地植保市場來看,飛防植保覆蓋率仍不足 5%,無人植保在全國省市下轄區和自然村均難以推進,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涉及到新的作物,二是地形地勢更加複雜。

2018 年頭部飛手單機作業面積 Top 5

在參與推動植保無人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弊病隨之凸顯。從不久前前雙交會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農業植保的作業量總共達到 2.6-2.7 億畝次,約為 2017 年的 1.5 倍。在這一數據增長的背後,大疆算了筆賬,結果發現單台無人機平均作業量僅為 9 千畝次,與頭部飛手將近 4 萬畝作業成績相比,二者懸殊明顯。

儘管有 MG-1P 幫助飛手提高作業效率,但對於剛進入植保行業的新手,他們更關心投入後的回報周期,能否在第一年收回本錢。一般來說,購置硬體需要 6-7 萬元左右的費用,按照平均 9 千畝次的作業水平推算,如果以 6 元/畝的價格收費,第一年絕對入不敷出。況且一些地方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遠低於 6 元/畝,也讓很多有意向涉足植保行業的人們陷入沉思。

近兩年,智慧農業被強調的次數越來越多,無人植保作為智慧農業的一環,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卻過於緩速。撇去上述的啟動資金外,掣肘行業發展的原因,還有運營模式單一,導致收益結構過窄;以及農業整體環境的機械化程度不夠,大大限制了植保隊的發揮空間。

這些阻礙和問題,大疆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進入農業植保 3 年多的時間,大疆才敢說「自己把農業市場做進去了」。

除了歷年的常規官降刺激消費市場外,大疆農業首次提出了「成本共擔」的新模式,利於持續推動植保隊行業發展。在發布會現場,大疆宣布 MG-1P  「合約機計劃」的概念,用戶僅需支付 17188 元,就可購買全新 MG-1P 產品一台,每次作業僅需以 0.5 元/每畝的價格充值(費用上限為 20000 畝次)。

這種按需付費的方式,大大減輕了新飛手的資金壓力。假設當年的需求和作業量不足,以 9000 畝的作業面積為基準,「合約機計劃」可以比常規購買方式節省 4500 元。

當各家無人機廠商的價格維持在高位,所服務的田塊也以大田地塊為主時,由此不難推斷,大疆期望藉助「合約機計劃」為飛手帶來實惠,著力解決農業服務創業門檻高,初期業務擴張難等問題,針對性地激活一批個人和農場主,向小田或複雜零散地塊展開攻堅戰,逐步使作業地塊和商業環境趨於完善。       

除了與飛手成本共擔之外,大疆也希望與渠道合作夥伴站在一起共擔成本。大疆計劃在 2019 年建設 1000 家 4S 門店,為行業提供規範的服務和透明的收費模式,這對於植保隊、農戶、經銷商都是一個利好。

此外,在服務渠道建設上,大疆農業還拿出 1000 萬補貼,大力扶持代理商。大疆有理由堅信,成本共擔的模式將加速飛防植保行業的擴張,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無人技術帶來的便利。

去年,大疆農業許下承諾,要構建四個層級的售後服務體系,過去一年這些目標已悉數兌現:在一線城市,駐紮 1000 名專業維修服務人員;為各地的植保行業作業準備超過 800 台的備用機;擁有 300 家授權維修服務點;有超過 100 名的官方維修工程師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進行培訓、進行售後服務的監督。

在人才培養方面,大疆農業聯合慧飛學院,在全國各地設立植保飛手培訓基地,舉辦植保技術、農業技術培訓和維修大師培訓營,把知識向更廣泛的人群傳播,為產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推動社會各界關注植保相關人才的梯隊建設。

在過去的一年裡,共有 9 萬人參加了線上或線下的植保培訓課程,累計發放了 1.4 萬個植保專業資格認證。現在,大疆農業聯合慧飛學院已推出了 240 多個課時的植保飛防課程,並且仍在植保教育培訓方面努力。

     


大疆的決心

面對大疆的技術強勢和極致體驗,一眾無人機廠商望洋興嘆。2016 年無人機市場經歷了短暫的風口和多重負面消息,此後一年,無人機廠商陷入蕭條,一些風口上企業開始倒台。在農業植保領域,隨著大疆打響無人機價格戰的第一槍,將進一步消弭市場上其他玩家的聲量。

在 C 端市場順風順水的大疆,果斷將技術深化突破,挑戰更高的規格,並試圖在影視傳媒以外的行業應用建立新的技術標準與商業空間。但這給大疆帶來了不少外界的非議,從 2015 年正式踏入植保飛防開始,業內對大疆農業的質疑甚至是攻擊不在少數,指責其擠壓了其他無人機廠商的生存空間,也有人認為大疆持續拉低植保設備工具的價格是在「擾亂市場」。剎那間,大疆驚覺樹敵無數。

大疆在航拍領域取得的成功,正是由於與以往動輒數十萬元的航拍服務相比,其產品以親民的價格實現超出預期的工作成果。這一方法論因而被大疆沿用到了更多的行業。

「如果農業機械化這個大的產業目標,落腳點在植保飛防,甚至更多的數字農業服務上,市場需要的價格區間就是兩三萬元的設備,大疆就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通過技術研發,激活市場,滿足用戶的需求。」謝闐地接受極客公園採訪時這樣說。大疆農業銷售總監陳韜也補充說:「大疆的目標是讓大家因為產品好而進入這個行業,而不是讓大家因為產品貴而望而卻步。」

大疆認為,在無人機這條賽道上,推動行業進步的核心力量,一定是技術的突破。這一路走來,大疆也在摸石頭過河,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填補行業空白的同時,也踩了不少坑。

大疆的初衷是希望透過無人機,構建一個行業級的基礎設施平台。不料,其行業寡頭的形象被外界解讀為「大疆鐵幕」。商業競爭再正常不過,但在無人機領域,同行們的襯托讓大疆不戰而勝,站在人性的角度,大家通常會同情弱勢的一方。對此,謝闐地曾代表大疆澄清,把類似「頭騰大戰」這樣的氣氛放在無人機行業,是對大疆和整個行業的認知偏差。

無人機製造屬於產業內的上游環節,論設計開發和生產製造,當下難有與大疆直面抗衡的企業。可實際上,在農業飛防的產業鏈條中,不僅有大疆這樣的無人機設備提供商,還有專業的服務機構,諸如無人機數據公司、農業植保隊、應用開發者等。據了解,大疆已經支持和孵化了 200 多家無人機中下游企業,留給這些中下游企業的前景廣闊。在農業領域,大疆也持續扶持植保隊、農資商等不同的產業角色,與產業界學術界多個合作夥伴一同推動行業蛋糕做大。

在藥劑噴防方面,我國佔用了全球 36% 的農藥,只噴洒了 8% 的耕地,在減少農藥投入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為了貫徹落實農業部《到 2020 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在藥劑與飛防技術優化上,大疆農業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科研機構,以及先正達、巴斯夫、科迪華等全球知名葯企先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在飛防植保領域,大疆希望通過基礎設施平台的搭建,與更多的中下游企業謀求合作,形成成熟的閉環,再共同幫助農戶和商家致富,推動市場向更健康穩健的方向邁進。這是為行業生態的完整度添磚加瓦,更是大疆的野心和韜略。

不管是性能全方位提升的 T16,還是主打低價策略的 MG-1P,抑或是基礎設施平台的搭建,這些表象的背後,真正考驗大疆的是能否對農業市場有深刻領悟,以及能否能突破工程師文化和思維慣性的束縛,在商業推廣和運營模式上再次創新,加速推進飛防植保乃至智慧農業的全面落地。

2019 年 1 月 18 日-20 日,來北京 751D·PARK 79 罐,與《連線》雜誌的創始人、皮克斯影業的掌門人,還有神秘的 Magic Leap 副總裁等幾十位企業家一起:

聊聊「科技給世界帶來的變化」

探究「商業創新的本質」

學習「人和企業成長的方法論」

IF19 早鳥票購票通道現已開啟,立即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參與限時搶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當年諾基亞最美的手機之一,比 iPhone 還早應用無線充電和光學防抖〡極客博物館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