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如何從iCloud中提取蘋果的「Apple Health」數據

如何從iCloud中提取蘋果的「Apple Health」數據

蘋果的「Apple Health」應用會從你的iPhone、Apple Watch和你使用的應用中收集健康數據,「Apple Health」應用突出顯示了四大類別:「健身記錄」、「睡眠狀況」、「正念訓練」和「營養攝入」。「Apple Health」會自動計算你的步數、步行距離和跑步距離。並且,如果你佩戴了Apple Watch,它會自動跟蹤你的「健身記錄」數據。

所以當我們提到蘋果公司的「Apple Health」產品時,腦海中自然會浮現出心率、睡眠習慣、鍛煉、步數和步行習慣等行為。iOS 8於2014年9月推出,所有iphone手機都預裝了這款蘋果Apple Health。該應用利用低能耗感測器,不斷收集用戶的身體活動信息。有了Apple Watch後, Apple Health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了。在本文中,我們將討論Apple Health收集的數據類型、它們的存儲方式以及如何提取這些數據。

Apple Health收集的數據有哪些?

打開Apple Health應用程序,你會立刻注意到四類數據: 健身記錄、營養攝入、睡眠狀況和正念訓練數據。

健身記錄甚至可以詳細到你移動了多少步的程度,本文的提取數據將包含有關運動步數,比如跑步和行走數的信息,而Apple Watch和運動追蹤器里,則包含更詳細的信息。

營養攝入數據則包括你飲食的詳細清單,其實你的iPhone是不會看自動記錄你的這些信息的,需要由用戶自己填寫。

睡眠狀況則會詳細記錄你的睡眠習慣,如果你戴著Apple Watch,則包含更詳細的信息。

蘋果日前發布最新操作系統ios10,「正念訓練」作為新增的一個應用,與「健身、營養、睡眠」一起並列成為其「健康四大支柱」。正念對很多國人來說還很陌生,但是,在今天的歐美,正念(mindfulness)早已走入千家萬戶,成為繼瑜伽之後迅速普及的又一東方智慧。Apple的正念遊戲,它只是一個應用程序,引導你完成呼吸程序。目前,主流的正念練習方法包括正念呼吸、正念飲食、正念坐禪、正念行走、吃葡萄、3分鐘呼吸空間、慈心冥想等。從現在的實際效果來看,程序里的正念功能可以幫助構建你的正念數據,不過現在看來還無法落實,廣大民眾所接納的程度很低,但在未來的iOS版本中可能會有所改進。

健康紀錄及臨床文件架構(CDA)

臨床文檔架構(CDA)的開發是為了方便醫療設施之間的健康信息的電子傳輸,CDA廣泛應用於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醫療機構,CDA信息以XML格式存儲和傳輸。

Apple Health與CDA標準兼容,所有CDA文檔都存儲在健康記錄下。事實上,iOS 11之前的老版本iOS只在健康記錄部分包含CDA文檔。但從ios11開始,此部分可能包含從其他來源獲得的其他信息。

如果你收到的是完整的CDA文件(比如來自醫院的文件),然後用蘋果的Apple Health程序打開它,則CDA的信息就會被自動導入到Apple Health中。看來,一旦註冊,CDA文件就會成為同步數據的一部分,並存儲在你的iCloud賬戶中。

CDA文件包含高度敏感的醫療信息,註冊到Apple Health程序的CDA信息會定期同步到iCloud上,這一點有點令人擔憂,因為至少有一些健康數據被存儲在雲端,沒有額外的進行加密。

蘋果早在2018年3月就推出了健康記錄功能,在推出時已有39家美國醫院加入。今天,已經有更多的醫療機構參與到其中。

蘋果的健康記錄是基於HealthKit實現的FHIR(快速醫療互操作性資源)互操作性,除了基本健康數據外,另外蘋果的健康記錄還包含有關過敏、慢性病、免疫接種、實驗室測試、處方、疾病研究等信息。HealthKit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Apple Health收集的數據,如血壓和體重等, 也可以把HealthKit看成iPhone的健康數據的一個統一的資料庫。

在你的許可下,Apple Health應用程序可能會訪問你的健康數據。問題是,你能信任這些應用程序嗎?特別是,你能相信他們至少會像蘋果一樣保護你的健康信息嗎?我們都知道以前也有其他類型的數據泄漏(Celebgate和location泄漏。泄露的健康數據可能會被用於網路釣魚和詐騙,並進行有針對性的攻擊。

蘋果的Apple Health從哪裡獲得數據?

蘋果公司怎麼會對用戶如此了解呢? 雖然你可以在Apple Health程序中手動輸入一些數據(例如你的身高和體重),但大多數實時信息和測量值都來自HealthKit設備,如iPhone,Apple Watch,健身追蹤器和第三方應用程序(Nike + ,Strava,Workouts ++等)HealthKit兼容的應用程序和設備提交正念、心跳活動和運動的信息,其中可能包括心率或血壓等測量值。這些信息會自動提交,它存儲在Apple Health應用程序中,並且通過iCloud共享。

App Store包含大量與HealthKit兼容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可以自動提交數據。Nike+、Strava、training ++等數百個應用都會支持許多不同的數據類別,還可以訪問Apple Health中的所有內容(除了健康記錄和醫療ID之外)。Apple Health應用程序有一個「推薦」第三方應用程序列表,用於收集每個數據類別中的數據。用戶必須在「運行狀況」>「來源」下的各自類別中手動激活第三方應用程序。

自動數據提交的一個例外是Apple Watch,Apple Watch可以收集睡眠數據,並自動提交睡眠信息(儘管可能會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序)。

添加你的個人信息

1.打開「Apple Health」,然後輕點「健康數據」標籤頁。

2.輕點小人標識,然後添加你的信息。

將應用數據添加到「健康」

下面介紹了如何添加應用以及如何選取這些應用所跟蹤的類別:

1.打開「Apple Health」,然後輕點「數據來源」標籤頁。

2.滾動到「Apple Health」,你可以看到你已擁有的與「健康」兼容的應用。如果你沒有看到某個應用,則說明它可能不兼容。

3.輕點某個應用。

4.開啟你要跟蹤的類別。

你還可以直接在「Apple Health」中找到兼容的應用:

1.打開「Apple Health」,然後輕點「健康數據」標籤頁。

2.輕點某個要跟蹤的類別,例如「正念訓練」。

3.滾動到「推薦應用」。

4.下載推薦用來跟蹤這個類別的應用之一。

5.下載這個應用後,請打開它並進行設置。

6.打開「Apple Health」,輕點「數據來源」標籤頁,然後輕點這個應用。開啟你要跟蹤的類別。

你有權決定將哪些信息存入「Apple Health」中,以及哪些應用可以從「健康」中獲取你的信息。可以訪問HealthKit的應用必須包含隱私政策。在允許某個應用訪問你的健康和健身信息之前,請先查看這個應用的隱私政策。

添加Apple Watch 數據

「Apple Health」數據會自動從 Apple Watch 添加。以下是查看方法:

1.要查看你的目標和活動、鍛煉和站立數據,請輕點「健康數據」標籤頁,然後輕點「健身記錄」。

2.要查看你的心率數據,請輕點「健康數據」標籤頁,然後輕點「心臟」。進一步了解心率感測器的準確性和局限性。

3.要查看來自「呼吸」應用的數據,請輕點「健康數據」標籤頁,然後輕點「正念訓練」。進一步了解「呼吸」應用。

如果「健康」不跟蹤 iPhone 或其他設備上的步數或其他信息,請嘗試以下步驟:

1.打開「Apple Health」,然後輕點「數據來源」標籤頁。

2.在「設備」下,輕點你的 Apple Watch。

3.輕點「隱私設置」,並確保「健身跟蹤」已開啟。

不出所料,Apple Watch是Apple Health應用數據收集的最大來源。除了收集像iPhone里的信息外,Apple Watch還可以測量用戶的心率,檢測用戶是站著還是在運動,並計算燃燒的卡路里數。Apple Watch內置的計步器也比iPhone更精確。最新款Apple Watch 4還支持心電圖(目前僅在美國使用)。

Apple Watch支持Pedometer++或Runkeeper等第三方應用,甚至支持追蹤用戶睡眠習慣的應用,所有這些數據也被傳輸到蘋果的Apple Health程序中。

第四代Apple Watch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新功能: the fall detection(跌落檢測),默認情況下,該功能僅針對高級用戶自動激活,但可以通過еругыук手動啟用。一旦被激活,跌落檢測就能夠識別三種不同的跌落模式,該功能可配置為自動呼叫緊急號碼。

跌落檢測信息可以作為重要的數據參考,提供犯罪的精確時間戳(精確到秒)。Apple Watch記錄並同步iPhone上的跌落事件,該數據由蘋果的Apple Health程序接收,並自動與iCloud同步。因此,即使手機和手錶都是從受害者處獲取的,也可以獲得這些數據。

查看你的每日進度

1.打開「Apple Health」,然後輕點「今天」標籤頁。要查看另一天的數據,請在日曆上輕點另一個日期。

2.輕點「步數」等任何指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嘶吼RoarTalk 的精彩文章:

如何提取包括媒體文件、位置和文檔在內的全部iCloud內容
如何利用Mozilla Firefox的合法功能執行操作系統命令

TAG:嘶吼Roar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