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韭花帖》取法研究

——李松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韭花帖圖1

五代楊凝式留存的作品不多,但是都非常有特色。其中的《韭花帖》就是最為有特色的作品之一。(圖1)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乖伯簋

其主要的特色就是它的章法,此作是典型的「散點式」章法。

顧名思義,「散點式」章法是指作品的每個字呈分散式的分布。從行氣的分布看,字與字的距離間隔比較大,字與字之間的空白比較寬,字與字間的間隔不是等距的。從整篇的布局來看,行與行之間的距離也與字與字一樣地拉開。所有的字與之間的距離關係,都是有相對拉開距離的分布關係。《韭花帖》就是最具典型的「散點式」章法的代表作品。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劉墉圖2

散點式章法的作品,除了字呈分散分布的特點外,它的字的大小相對比較平均,字與字之間沒有牽絲連帶,沒有鮮明突跳的節奏。作品的美感形式是文靜的,平和的,空靈的,雅意的。甚至於這樣的章法構成比起「鏈珠式」章法,更加突出地表現風格上文氣與儒雅的意味。散點式章法的作品可以表現別具一格的審美趣味,因此,很受書家們的關注。許多的書家採用這樣的章法構成樣式,或借鑒這一樣式進行創作。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乖伯簋銘文圖3

比較典型的是清代的劉墉,他的許多作品就是運用和借鑒《韭花帖》的章法模式。(圖2)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魯伯愈父圖4

研究散點式章法,我們可以從更早的古代作品中找到根據。商周青銅器《乖伯簋銘文》(圖3)與《魯伯愈父匜銘文》(圖4),就是典型的散點式章法的構成樣式。字與字依筆畫的多少散開錯落地分布,有行而無列。它與楊凝式的《韭花帖》只是字體的不同,章法構成完全一轍。

借鑒散和運用點式章法進行行書的創作,具有一定的難度。

其一,每個字都必須精到。

其原理是,每個字的周邊都有一定的空間,這樣,每個字都清晰地暴露在人的視野之內,沒有掩飾的餘地,沒有遮醜的手段。這樣,如果有一個字是敗字,或者有一筆敗筆,一筆敗墨,都會非常地突跳。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李松圖5

其二,字與字之間的氣脈不容易聯絡。

原理是,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很大,有的間距大於一個字的長度。字距拉開後,上字與下字之間的筆意的下引與承接,就不太容易串聯引導。如果運用牽絲的手段,牽的絲又太長,一幅作品偶爾用一兩次的長牽絲還勉強可以,但不能多用。如果用多了,散點的意味特點會減弱。

其三,整篇作品容易鬆散。

《韭花帖》是一件小品之作,如果也以小品的形式創作,似乎還比較容易駕馭通篇的章法構成。如果以斗方或更大的其它樣式來創作,就比較困難。由於字距行距都是拉開的,就非常難以串聯成一個整體,每個字容易形成堆砌擺放的呆板局面。有時又難以錯落開來,局部會形成類似楷書的平衡格局。

《韭花帖》取法研究(圖文)

其四,節奏難以表現。

散點式章法,字的大小比例不宜過大,要相對統一和諧。其節奏的展示只能是舒緩平和的,不宜過分的跳宕。然而,大小之變,又恰恰是表現節奏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大小之變,難以表現節奏,大小之變失衡,又會破壞其雅逸的格調。這裡,必須要有一個度的把握,一個大小和諧的度的把握。這樣的把握具有一定的難度。

運用散點式章法的模式進行創作,就需要解決以上四個最基本的課題。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嘗試,筆者有以下的體會,僅供參考。

一、 控鋒的能力和字形的塑造能力要強,出現敗筆敗形的幾率要少。

二、 適當地摻雜些草字。草字用的線比較長些,弧線多些,同時,字形簡約,可以調整字的各種意態。這樣,同時可以調整行氣的通貫和節奏的變化。

三、 使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大小錯落。

四、 強化墨色的運用。作品神採的展示,墨的層次變化非常重要,所謂「墨出神采」就是指墨的提神功能。同時,墨的層次變化也是表現節奏的技巧之一。

總之,散點式章法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種章法樣式,如果運用的好,的確是可以表現空靈典雅的藝術風格。

筆者在實踐中僅有以上粗淺的體會,在自己的創作中也在有意地運用這些方法和手段。在此展示兩幅,以求同道指疵。(圖5斗方)(圖6斗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蔣兆和:從水墨人物寫生——談「以形寫神」的優良傳統
寫奇 精美 寫散 飄逸這種楷書體,你怎麼看?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