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任正非不會屈服,華為不會屈服

任正非不會屈服,華為不會屈服

任正非不會屈服,華為人不會屈服,中國不會屈服。

文 / 華商韜略

很多事都足以要了任正非和華為的「命」,但他們都挺了過來。

【最欣賞的人背叛了自己】

當地時間12月5日,加拿大媒體驚爆,現華為董事會副主席兼首席財務官、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長女孟晚舟在加被捕,或將隨後被引渡至美國,就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禁令一事接受調查。

作為父親與公司創始人的任正非,又被推至艱難境地。

創業幾十年來,任正非和華為經歷了很多坎坷,很多事都足以要了他們的「命」,但他們都挺了過來。曾經一度,任正非的身體與精神都遭受重創,兩次患癌、陷入抑鬱。

任正非的脾氣出了名的大。

華為創業早期,很多高管都感受過他「疾風暴雨」式的批評。

唯獨有一個年輕人例外。任正非不僅不批評,還喜歡得不行。背地裡,任正非評價「這小子太厲害了,看問題太深刻,如果我要做個人投資,我一定投他」。

這個年輕人,就是華為歷史上著名的技術天才——李一男。

從1993年到2000年,李一男帶領的研發團隊,在與國際巨頭的競爭中,表現搶眼,期間華為的市場營收從4.1億狂增50倍,達到了200多億。

任正非對李一男寵愛有加、視若己出,不僅給錢給權,還竭儘可能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私下裡,華為內部都稱李一男是任正非的「乾兒子」,是任正非培養的接班人。

2000年,為給老員工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也為將來在市場上組團「打群架」,同時解決管理機構龐大的問題,一批對公司貢獻較大、深受信任的老員工,被鼓勵出去做華為的數據產品代理商,任正非稱之為「內部創業」。

「接班人」李一男主動參加到這次內部創業大潮中。

離職前,日理萬機的任正非親率華為高層,集體在深圳五洲賓館為李一男開歡送會。據說會議現場十分感人,充斥著「送孩子讀書、盼衣錦還鄉」的氣氛。

然而,當時與會的所有人都未料到,李一男之後竟然「叛變」了。

歡送會後,李一男帶著價值1000多萬元的華為設備(用華為內部股份兌換)北上創建「港灣網路」。不久,港灣網路便獲得了美國華平、淡馬錫等機構近億美元的風投。

有了風投加持,李一男的目標不再是做一個華為的產品代理商,而是變成了「離職高管+風投基金伺機KO老東家」。

李一男對華為的產品和市場優劣勢十分清楚,港灣在市場上迅速攻城略地,屢屢奪標,銷售額很快破億。

一邊在市場中與華為競爭,港灣還一邊到華為挖人。

2001年,在高薪、期權的各種誘惑之下,上百號華為核心研發人員加盟港灣。發展到後期,港灣的挖人手段愈來愈大膽。有媒體披露:港灣會先私下收買華為市場和研發部門的核心骨幹,甚至還收買了華為北京研究所的一個員工,由其利用華為資源進行研發,然後和港灣共同成立合資公司。

任正非後來回憶說,2001年至2002年,華為處在內外交困、瀕臨崩潰的邊緣,公司很多人效仿港灣,在風險資本的推動下,合謀偷盜公司的技術和商業秘密。

彼時的華為,散發著「末日」氣氛,很多人喊著「資本的早期是骯髒的」口號「叛逃」,華為搖搖欲墜。2002年,華為歷史上出現了第一次負增長。

任正非想不通,在他看來,權力、利益(員工持股達90%以上)、舞台、甚至真情,他都給了員工,而這些人卻選擇背叛,他痛苦,更迷惘。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後,更大的痛苦突然而至。

【最親的人遭遇橫禍】

任正非出生於貴州省安順地區的苗族自治縣,父母都是謹小慎微、辛苦勤勉的教育工作者。

任正非兄妹七人,他是老大,家中孩子多,收入少,生活本就十分清苦,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更是雪上加霜。任正非經常看到母親月底到鄰里去借2-3元度饑荒,很多時候走了幾家也未必能借到。

他後來回憶說:「媽媽那麼卑微,不僅要同別的人一樣工作,而且還要負擔七個孩子的培養、生活。煮飯、洗衣、修煤灶……什麼都干,消耗這麼大,自己卻從不多吃一口。我們家當時是每餐實行嚴格分飯制,控制所有人慾望的配給制,保證人人都能活下來。不是這樣,總會有一個、兩個弟妹活不到今天。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這句話的含義。」

高考前,任正非在家中複習,經常餓得頭暈眼花,實在忍不住,就用米糠和菜烙著吃。母親得知後,為了讓他安心學習,每天塞給他一個小玉米餅,而任正非很清楚,這都是從父母嘴裡省出來的糧食。

「我能考上大學,小玉米餅功勞巨大。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也進不了華為這樣的公司,社會上多了一名養豬能手,或街邊多了一名能工巧匠而已。」任正非說。

在高中畢業前,任正非從沒穿過襯衣。上大學時,母親送給他兩件襯衣,但他卻難過地哭了,因為他知道:每人每年僅0.5米的布票,自己有了襯衣,家人會更困難。「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創辦華為初期條件艱苦,任正非沒有條件照顧父母;等到華為有了規模,面臨的事情錯綜複雜,更是沒有時間照顧父母。

2001年1月8日,任正非的母親在昆明買菜時遭遇車禍。因為身上沒有帶任何證件,只裝了十幾塊錢,被當作無名氏送到醫院搶救。直到中午,任正非的妹妹發現母親未回,急忙尋找,才知道發生了車禍。

此時,任正非正跟隨國家領導人在伊朗訪問。

得知消息的他心急如焚,因為沒有直達昆明的航班,任正非多次轉機,在巴林又遇雷雨,前後耽擱近9個小時,到曼谷時又延誤了10分鐘,沒有趕上最快一班回昆明的飛機。

等任正非回到昆明時,病床上的母親已撒手塵寰。

母親去世前,還給任正非留下了幾萬塊的存款。在她的觀念里,做生意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攢一些錢,以後用來救任正非。

往年春節期間,任正非都在國外拜訪客戶。2001年,他本下定決心,春節一定要好好陪陪母親,可春節前半個月的車禍,讓這一小小的心愿化為泡影。

子欲養而親不待。曾經繁忙、抽不出時間等理由,令任正非萬分痛苦與自責。

《華為基本法》的草擬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劍鋒後來披露:「這件事對任正非打擊極大,在老任看來,企業做這麼大,關鍵時刻,連母親都照顧不了,他非常痛苦。」

【國際訴訟】

失去至親的任正非,工作上也面臨重重磨難。員工出走事件仍是懸樑利劍,國際戰場上,初出茅廬的華為又迎來不速之客。

2002年12月,通訊巨頭思科全球副總裁「造訪」華為。思科提出,華為侵犯了其產品知識產權,要求華為承認侵權、賠償,並停止銷售產品。面對咄咄逼人的思科,華為思考再三後決定:可以停止銷售有爭議的產品,但絕不接受侵權的指責。

彼時的華為剛進入國際市場3年,承認侵權必定給品牌形象帶來巨大損害,無異於自毀長城。但華為的提議遠遠滿足不了思科的胃口,雙方不歡而散。

作為國際市場的青澀選手,面對一個全方位碾壓自己的重量級對手,華為選擇了息事寧人,將已經在美國銷售的十幾台爭議產品悉數回收。

但其主動示弱的求和舉動,卻被美國媒體和思科看成做賊心虛,各種指摘紛至沓來。

在美國媒體看來,「侵權幾乎是中國企業的標配」。美國輿論更是認為:落後的中國不可能製造出高科技產品,即便有,一定是靠模仿、抄襲、侵權製造的。

這種長期形成的狹隘觀念,使得美國業內一致認為:華為偷了思科的技術。

美國一家網站稱,華為與思科的產品在外觀、編號、功能上極為相似,思科的工程師不用看說明也可以直接使用華為的產品。思科更是聲稱,旗下軟體中的BUG,同樣出現在華為的軟體中。

在中國,不少知名媒體初期也都相信了思科的一面之詞,認為華為侵犯了思科的知識產權。

通過製造輿論,未審先判地指責華為是「小偷」後,思科磨刀霍霍,準備在美國向華為提起訴訟。而此時,他們唯一擔心的是中國政府的反擊,因為中國市場同樣是思科重地。

為此,思科副總裁特地拜訪了信息產業部和深圳市政府,表明思科「捍衛」專利技術的決心,希望得到理解與支持。為了向中方施壓,思科利用媒體和輿論,將此次事件上升到「考驗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高度。

很快,思科贏得了想要的結果,信息產業部一位官員表示:「政府不會給予華為政治上的幫助。」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德克薩斯州聯邦法院對華為提起專利訴訟,訴訟內容長達77頁。思科在全球的近百位新聞發言人,也在第一時間將不利於華為的信息發布給媒體,並警告華為的潛在客戶,不要購買華為的產品,以免帶來連帶賠償。

不善公關,又奉行遠離政治原則的華為很清楚:一旦思科訴訟勝利,華為將在未來很長時間無法進入美國,而其他海外市場也因此將陷入思科的步步阻擊之中,華為的國際化之路將可能因此而破滅。

2003年,在歐美市場,很多客戶都暫停了與華為的合作。而此時,港灣正在國內頻頻「搶食」華為的市場,令任正非內外交困。

【絕地反擊】

愛將背叛,母親逝世,國內市場被港灣「搶食」,國外市場遭遇思科訴訟,核心骨幹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滅……致命危機接踵而至。

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卻依舊深感到無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潰的邊緣。

這個從小在農村吃苦長大、又在部隊錘鍊多年、外人眼裡堅強如鐵的男人,在半年時間裡,夢醒時常常痛哭。

不久之後,任正非患上抑鬱症,身體得了多種疾病,還因癌症動了兩次手術……

夜裡哭完,第二天白天的任正非依舊充滿鬥志。有評論稱他是極具性格衝突的人,「順風順水時充滿危機意識;身陷絕境之後,又表現出無可救藥的樂觀」。

在醫生的幫助下,任正非的抑鬱症最終得以康復,華為也迎來了一場絕地大反擊。

面對思科的咄咄逼人,任正非做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

華為很快組建了由數位副總裁領銜,多名專家參加的「應訴團隊」趕赴美國。一邊積極與美國政府保持溝通,一邊在公關公司的幫助下,與《財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進行交流,讓美國媒體認識真正的華為。

對方聽到華為自1998年起,就聘請一流的國際顧問公司為自己做財務、審計、管理等服務時,都深感震驚。依據這一消息,美國媒體採訪了普華永道、摩托羅拉、IBM等公司。

這些公司都對華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美國另一家通訊設備巨頭3COM公司的CEO克拉夫,則坦誠地告訴美國記者:「華為的工程師都具有相當天賦,他們在寬大的辦公室里操縱著最新的設備和軟體,他們擁有我所見到過的最先進的機器人設備。」

一邊倒質疑華為的美國媒體中,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至2003年5月,美國媒體對華為及官司的正負報道實現了平衡。

長達幾個月的庭審期間,華為與思科激烈交鋒,鬥智鬥法,雙方多次反覆舉證,庭審陷入膠著。但雙方都明白,勝負的關鍵在於:彼此產品的源代碼是否雷同。

2003年10月1日,雙方律師對源代碼的比對工作結束,結論是:華為的產品是「健康」的。10月2日,思科與華為達成和解。

因這場訴訟,之前在國際市場上籍籍無名的華為,聲名大振,其產品隨後贏得了眾多國際客戶的信賴。時至今日,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華為都堪稱走得最穩又最快的一個。

2004年,與思科的訴訟告一段落後,任正非開始出手,與李一男等「叛將」對決,並在公司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部門——「打港辦」。

不能讓港灣賺到錢、更不能讓港灣上市,成了「打港辦」的兩個基本目標。

為確保目標實現,華為採取了一系列兇悍的手段:已經使用港灣設備的客戶,華為進行回購,且買一送一;港灣中標的,華為甚至可以白送,即便幾百塊的小單,華為也不放過;同時開展「反挖人」運動,港灣的一個研發部門被整體挖走。

港灣的業務很快陷入停滯狀態。為擺脫困境,李一男決定加速上市。但在IPO的關鍵時期,美國證監會收到了大量匿名郵件,指責港灣進行數據造假,港灣上市夢碎。

2005年9月,港灣法務部收到華為公司的律師函。華為表示,因為港灣侵犯了其知識產權,將對港灣提起訴訟。

港灣一度尋求國際買家收購自己,摩托羅拉、北電網路、西門子曾表示很有興趣,但最終都因華為與港灣存在知識產權糾紛而宣布放棄。2006年6月6日,走投無路的港灣網路宣布與華為合併,李一男重新回到華為擔任副總裁。

兩年後,李一男再離華為,加入百度。

「不要看眼前,不要背負太多沉重的過去,要看未來、看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點矛盾、有點分歧,是可以理解的,分分合合也是歷史的規律,如果把這個規律變成沉重的包袱,是不能做成大事的。」李一男「回歸」後,在與港灣高層對話時,任正非這樣說。

從內憂外患、身患重病,到奮起反擊、愈挫愈強,任正非只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此後的華為,開始了堪稱勢不可擋的成長,並一路發展至今天中國最有世界競爭力的科技公司。

今日,孟晚舟事件爆出後,迅速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熱點。華為也就此發表了聲明:

近期,我們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轉機時,被加拿大當局代表美國政府暫時扣留,美國正在尋求對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臨紐約東區未指明的指控。

關於具體指控提供給華為的信息非常少,華為並不知曉孟女士有任何不當行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國的法律體系會最終會給出公正的結論。

華為遵守業務所在國的所有適用法律法規,包括聯合國、美國和歐盟適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規。

有評論認為,華為的聲明理性、剋制、專業,彰顯著國際企業的格局和風範。

輿論普遍認為,作為中國最具創新活力且是真正在殘酷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全球化科技企業,華為或將面臨又一場硬仗,但它決不會是中興的命運。

如事件最終真如部分輿論所言,美國要用流氓手段打壓華為。那麼:

任正非不會屈服,華為人不會屈服,中國不會屈服。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韜略 的精彩文章:

資本凜冬中 閑不住的李開復
豬瘟突襲京城,該如何看待?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