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這小小的72平方米,藏著魔方的七十二變
極富後現代張力的黑白灰大色塊運用,
與空間內偶有的裸露斑駁牆體相呼應,
鮮紅的凳椅、枯枝的線條感和光影錯落、
裝飾畫中偶有的色彩聚焦,
都讓這個空間時而溫暖,時而冷冽,
對撞出冰火兩重天的極致之美。
金選民
室內設計師
建築攝影師
錯落有致
M50是上海較早進行後現代風工業改造的老廠房。金選民今年3月完工的新工作室就在M50的核心區域,他已入駐這裡十餘年。
工作室保留了建築外牆磚瓦的本色,讓人一眼望去,便覺工業氣息撲面而來,而在細節的運用上,卻又保留了自己的個性,極簡被賦予了另一種鋪陳表達。
這個辦公空間前前後後共經歷了三次改造,由他自己親自操刀。他自己的原創攝影空間,就在辦公室隔壁,展示和出售其原創攝影作品及衍生產品,古樸嫻靜,充滿了老上海風情。
改造後結構透視圖
辦公空間雖狹小,但可以通過錯層設計彌補「擁擠」的缺點。他的設計語彙在「錯落有致」上極盡表達。幾何圖形、魔方、拼接、錯層、過道和天井……被渾然一體地架構在這個僅有72平方米的辦公室里。
前後錯落和鏡面反射的巧妙設計,無形中放大了空間。
模塊的運用,以及幾何結構間嫻熟的拼接,是金選民對工作室最引以為傲的部分。區域與區域之間自然銜接,沒有令人窒息的遮擋,利用塊面的混搭、穿插與排列,讓整個空間看起來靈活多變,極富張力。
空間變大
改造前這是一個12米*6米的方形空間,層高6米,這樣一個72平方米的空間因「一變五」的錯落分層設計,進而轉變為160平方米的使用空間。
建築語言也是有節奏感的,通過使用模塊的拼接,便可以在快慢之間營造一種張弛有道的節奏。一些模塊是原木材質的,也有原石的,或者是裸露的鋼混結構,它們之間會以「銅條」區隔模塊間的邊界。
空間解構
一層內側是一個下沉式的會議室,地面下挖了40厘米,留出了足夠的錯層層高,以最大限度提升活動空間的舒適度。這層空間採用了大面積的水磨石和小塊面原木板材,材料的質感冷暖協調,互為補充。
空間里的牆紙和裝飾畫,都是他自己的原創攝影作品,大部分是建築畫面。建築中整體性的冷色調與具象細節里的艷麗色彩互為呼應,強化了整個空間極其縝密的設計線條,內涵深遠。
枯樹裝置
一層大廳內正對著門口,是整個空間視線的焦點位置,這裡設有一個枯樹裝置。
這棵枯樹與他別有一段往事,剛剛入駐M50時,金選民就在園區里發現了這棵枯掉的橘子樹,他將其簡單地修剪,噴上銀色漆,而後安置在自己的空間里。多年來,空間的設計三改其稿,但這棵銀樹的地位牢固不變。於設計而言,它是一個另類的元素,於他自己而言,它則是關於生命的另一種呈現姿態,是人生的幾多離愁別緒。
一樓展廳,老式理髮凳、陳舊的實木照相機,和進門處視線里一張赤紅的現代質感椅子,三點相接,形成了和諧之美。它似乎在告訴我們,銘記那些輝煌的歷史吧!只有在歷史的牽引之下,我們才能一步一步地迎來新世紀的眺望。而那些斑駁的老物件,一樹、一凳、一牆、一瓦里也有他自己的燃情歲月。
角落和牆面的巧思,小空間也可以別有洞天。
獨特的視覺平面
踩著樓梯往上,錯層設計搭建的層面則是不同功能的三個辦公區域,還有一處會客廳,主體色調以黑白灰為主,簡潔明了。
樓梯
室內「天井」引著樓梯盤旋上下,隨處駐足停留,便是一處風景,也增加了空間的通透性。錯層的第三個層面,是設計師的辦公空間,通過平台下望,也可以俯瞰一樓展廳。有趣的是,站在樓梯上放眼看出去,每一處空間都是一個獨特的視覺平面。
幾階樓梯,便可更上一層樓。
在金選民的審美情懷裡,藏著他多變的身份。他的本職是一個室內設計師,同時他還是滬上小有名氣的建築攝影師。在金選民的攝影作品中,其獨特視角是運用不同時段的光線營造建築的線條質感,體現建築之美。一張優秀構圖之下的建築攝影作品可遇而不可求,而空間設計也是講究靈感和創意美感的。
Q&A
Q:你覺得設計審美是需要天賦的嗎?
A:可以這麼說,它是需要一點兒天賦的。否則即使遇見美的東西,也未見得擁有發現美的眼睛。有時攝影師就跟建築師一樣,需要自己去做構圖設計,相機鏡頭下的景深與建築的線條會形成對稱的關係。建築的構成,也類似於影像之間的層次關係,這需要天賦,或者說對結構的敏銳度。
Q:為什麼喜歡拍攝建築?
A:陰錯陽差,愛上攝影,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突破。拍攝手法從原先的紀實作品,只在局部細節中突出用色,到現在開始朝「建築構成」這個角度轉移,開始拍攝更具設計感和視覺衝擊力的建築攝影作品。我自己其實非常偏愛紀實攝影。那些年,走街串巷,拍攝了大量的石庫門題材,幾乎見證了這座城市裡一點一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