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和劉統勛的傳奇,他是盛世明君或昏君呢
說起乾隆,我們會想到康熙、雍正、乾隆的太平盛世,一代明君。但所謂的「聖主」「十全老人」乾隆,也將文字獄帶到了頂峰,死者不計其數。所以,乾隆的一生有過亦有過。
乾隆青壯年的時候,勃勃有朝氣,在用人行政上,按當時儒家道德標準「嚴君子小人之辨」,對臣工寬嚴兼備,很有明君氣象,了;晚年的時候,變的剛愎自用,過於精明和專斷,聽不得忠言,和珅遂得其便矣。乾隆的一生可以說是既重賢臣,也寵奸相。
若說賢臣,乾隆朝最稱職最符合儒家精神的當為漢人宰相劉統勛,清慎勤能的楷模,他死後乾隆曾感慨道「如劉統勛,方不愧真宰相。」
劉統勛,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進士,乾隆朝先後任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在乾隆一朝,劉統勛是少有的能臣,其重要性相當於雍正朝的張廷玉。他為人剛正廉潔,料事眼光深遠,公正無私,深受時人的讚許。時人趙翼評價說:「劉文正公臨事雖頗剛急,然實有厘剔奸弊,人受其福而不知者。」乾隆稱讚他說:「統勛練達端方,秉公持正,朝臣罕有其比,故凡審決大獄,督辦大工程,悉命統勛前往蒞事,無不治者。」劉統勛是少有的漢人宰相。
清朝,首席宰相基本上都是滿人,劉統勛既為漢官,又沒有像張廷玉那樣有家世背景,在最為崇滿抑漢的乾隆朝能當上宰相真是不容易的。因為傅恆病逝,一時沒有合適的滿臣接替,這就使劉統勛得以填補這一空缺。乾隆帝比較偏愛年輕人,此時劉統勛已不年輕,這說明乾隆帝只是要他暫時彌補首席宰相一時之空缺而已,等到有了合適的滿人宰相,還是要恢復滿正漢副的局面的。
乾隆帝畢竟是英主,善於權衡利弊,為了保證國家政權機構的高效率地運轉,乾隆帝循例把漢臣劉統勛擢為內閣首輔,把滿臣尹繼善擢為軍機處首席大臣。此時劉統勛只是副宰相,首席軍機大臣尹繼善是正宰相。他們都已年逾古稀,尹繼善就任首席軍機處大臣還不到一年,即卒於任,終年76歲。乾隆帝又把劉統勛擢為首席軍機大臣。此時,劉統勛就成為正宰相了。然而劉統勛擔任正宰相也只有兩年,便去世了。劉統勛成為軍機處建立以來第一位漢人宰相。
劉統勛也算是少年得志,中進士時只有25歲。他在雍正朝先後供職翰林院與詹事府,並在南書房充當皇帝的文學侍從,主要是做文書工作。乾隆帝即位後,認為劉統勛頗有辦事能力,予以擢升。乾隆元年(1736年)為內閣學士,派他去浙江協助嵇曾筠海塘治水工程。乾隆二年為刑部侍郎。後來,劉統勛因母親去世歸籍守制三年。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命令清軍征剿准部叛軍。劉統勛又被調往巴里坤負責建立台站、轉運糧草。二十年二月,北路、西路清軍會師,進抵伊犁。雖然劉統勛從巴里坤運往伊犁的糧食源源不斷,仍不能完全解決數萬大軍的糧草問題,因而在該年六月清軍主力從伊犁撤回,只留下1500人駐守伊犁。準噶爾酋長阿睦爾撒納趁機發動叛亂。駐伊犁將軍班第戰死,定西將軍永常由木壘撤退。當時劉統勛尚不知道永常已經撤軍,他認為,在清軍主力回撤的情況下,僅靠一千多兵力是不可能守住伊犁的,為此他上疏建言: 主力軍隊抵達之前應暫時把軍隊撤至哈密,以避免更大的損失。然而此時的乾隆帝,正為阿睦爾撒納的叛亂及伊犁將軍班第戰死之事而震怒。劉統勛的建言簡直是火上澆油。乾隆帝不問青紅皂白把劉統勛與擅自撤軍的永常一起逮捕治罪,不僅劉統勛在京的眷屬劉墉等全都入獄,就連其家產也被查抄。對於貪官使用查抄手段無可厚非,對於因言論獲罪的官員為何也要抄家?無非是搜查證據。未必要搜出金銀交公,其他一切違反皇帝意志的什麼東西都可能是罪證。
後來,乾隆帝又下令釋放劉統勛及其家人,退回抄家的財產。顯然,抄家沒有得到什麼罪證。乾隆帝發諭令對劉統勛敢於建言又表揚了一通: 「統勛負責糧餉、馬馱,行軍打仗是將軍之責。若是模稜之人,對此事緘默不言,倒不至於獲罪」,劉統勛之獲罪完全是乾隆帝頭腦發昏所致。他又說,「統勛在漢大臣中尚屬奮勇任事」。劉統勛勤於職守,勇於任事,又是敢於說直話的人,此時乾隆帝頭腦清醒時又喜歡他。知道對這種人不必打擊,至少不能無緣無故地逮治下獄並抄家。乾隆帝又數次派他去審理官員貪黷案,並對他所擬的判決予以同意。劉統勛又多次出典各省鄉試,任會試主考官。劉統勛的奏議得到朝議批准執行,河務的財政和工料管理制度初步確立,河工中歷來存在的公然貪污和浪費現象暫時有所好轉。
乾隆三十五年,傅恆突然過早逝世了。傅恆留下的內閣首輔與軍機處首席大臣的空缺分別由劉統勛與尹繼善循例升任,而尹繼善擔任軍機處首席大臣才七個月也去世,於是72歲的劉統勛便循例成為軍機處首席大臣,做了宰相。劉統勛雖然一向直言,但是在某些事情上,劉統勛並不當場表態。他既不會緘默不言,也盡量不直接反駁皇帝。有一次乾隆同劉統勛談到各省州縣多有虧空的問題,說經過三天的考慮打算將虧空地區的州縣官吏一律罷免,而以筆帖式(文秘翻譯)代替這些官員,並讓他對此事立即表態。劉統勛雖然認為這樣做未免簡單化了,但他並不立即表示反對,而是說: 「聖上聰思至三日,臣昏耄,誠不敢立即回答,容退而熟審之」。第二天劉統勛上朝,說: 「州縣官治百姓者也,當使身為百姓者為之。」他的話還沒說完,乾隆帝就表示收回自己昨天的意見。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1773年12月29日),已經忙碌了一天的劉統勛又奉命入宮議事,到東華門,轎夫打開轎簾,見劉統勛已然昏迷不省,乾隆帝聞報立即派人送來搶救藥品,但劉統勛已經死了。乾隆帝非常悲痛,親臨其家視喪。見到他家中十分儉素,為之感動。劉統勛實在是很符合道德標準的宰相,也堪稱楷模。乾隆帝稱劉統勛: 「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並謚號「文正」,這是皇帝給予臣工最高的稱號,入祀賢良祠。
※天王洪秀全傳奇一生,早年科舉失敗,後反清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他從小就不喜歡讀書科舉,只想當兵學武藝,最後創立了北洋軍隊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