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腦靶向鼻腔給葯企業Impel完成6750萬美元D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腦靶向鼻腔給葯企業Impel完成6750萬美元D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本文轉載於「動脈網」。

這筆融資將使Impel加速其現有的,針對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產品組合的臨床研發。Impel正在利用其先進的POD(Precision Olfactory Delivery)技術,開展三項臨床研究計劃,分別是處在3期臨床試驗的、用於治療急性偏頭痛的INP104;處在2期臨床試驗的、用於逆轉帕金森病OFF事件的INP103;以及處在1期臨床試驗中的、用於治療1型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動的INP105。

腦靶向鼻腔給葯企業Impel完成6750萬美元D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圖片來源於Impel官網

該公司預計將於2019年底發布INP104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的相關數據。

Impel由該公司現任首席科學官John Hoekman博士,和首席執行官Michael Hite共同創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是一家專註於開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方法的生物技術兼醫療器械公司。

Impel核心的POD技術,是一種鼻腔給葯平台。該技術旨在以一種一致和可預測性的方式實現腦靶向性鼻腔給葯。其目的是使口服藥物在傳遞時,能夠繞過血腦屏障,達到目標所在的中樞神經系統。該技術不僅具有降低許多CNS藥物副作用的潛力(如便秘),並且還可能會加快藥物輸送速度。

Impel認為鼻腔是全身循環療法中一個未被充分利用的切入點。但要實現良好的鼻腔給藥效果,首要的挑戰就是將藥物沉積在鼻腔上部粘膜區,因為那裡臨近大腦的嗅覺神經通路分部更為密集。但由於這一區域結構的複雜性,通常使用的滴管、噴霧器等標準鼻腔給葯裝置,在藥物輸送過程中,只能將不足5%的藥物沉積在鼻腔上部,因此無法實現持續或有效地將足夠的藥物送到患者體內。POD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可以顯著提高藥物在該區域沉積的比例,從而實現更好的將藥物輸送到患者腦部。

腦靶向鼻腔給葯企業Impel完成6750萬美元D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美元

圖片來源於Impel官網

創立Impel時,Hoekman年僅28歲,還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專註於鼻腔給葯領域,其研究重點是使用創新的設備設計和藥物輸送系統,來治療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彼時,與他合作過的研究者有:腦靶向性鼻腔給葯研究領域先驅之一的William Frey博士,和華盛頓大學的Rodney Ho博士。Hoekman在物理和藥劑學方面的背景,促成了Impel核心的鼻腔輸送技術——POD技術的發展,他是該技術的共同發明者之一。

他的搭檔Michael Hite則主要負責Impel的所有商業運作。

此前,Impel已經從它的支持者那裡獲得了總計4060萬美元的7輪融資。其中,對該公司發展最為重要的一輪融資是上一輪,於2016年12月2日完成的3600萬美元的C輪融資。這是該公司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也為其系列產品進入臨床試驗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那一輪的主要參與者是venBio Partners、Vivo Capital以及5AM Ventures。

關於Impel

Impel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是一家專註於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生物技術兼醫療設備公司。

該公司正在利用其特有的POD技術,開展三項臨床研究計劃,包括處在3期臨床試驗的、用於治療急性偏頭痛的INP104;處在2期臨床試驗的、用於逆轉帕金森病OFF事件的INP103;以及處在1期臨床試驗中的、用於治療1型雙相障礙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動的INP105。

結合本輪融資,該公司總計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8輪融資。本輪融資後的最新估值尚未披露。

關於KKR

KKR全名Kohlberg Kravis Roberts & Co.,成立於1976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投資公司,專註於多種資產類別投資的管理,包括私募股權、能源、基礎設施、房地產、信貸和對沖基金等。該公司於2010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KKR。

關於Northwest Venture Partners

Northwest Venture Partners(也稱作NVP)成立於1961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投資公司。NVP管理著超過75億美元的資本,廣泛投資於多階段及多個領域的企業。自成立以來,該公司已經投資了超過600家公司。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自然》:豬心臟經過基因改造,移植到狒狒體內後可長期運作
Science丨湯富酬/喬傑/付衛合作組揭示人類結直腸癌發病新機制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