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斯大林比沙皇強在哪裡?6個月損失700萬大軍仍能反敗為勝

斯大林比沙皇強在哪裡?6個月損失700萬大軍仍能反敗為勝

原標題:斯大林比沙皇強在哪裡?6個月損失700萬大軍仍能反敗為勝


凡事就怕對比,我們不妨用一戰時的沙俄和二戰時的蘇聯比照一下,看看斯大林模式到底強在哪裡?


一戰爆發時沙俄總人口1.67億,戰前有140萬常備軍,戰爭開始4個月後又動員了約310萬士兵上前線,後續還動員了幾百萬人。俄軍在前線陣亡了330萬人後,從高級將領到普通士兵就開始大規模背叛沙皇。面對無法遏制的開小差現象,沙俄束手無策。


被認為是所謂「保皇派」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基輔戰區司令鄧尼金等沙俄高級將領,更是在二月革命爆發後第一時間宣布效忠臨時政府,早把「君臣大義」拋到九霄雲外。


一戰期間,沙俄治下的150多個民族,除了俄羅斯族以外大都沒有參戰(起碼沒有積極主動上前線),而已被沙俄吞併三四十年的中亞地區,更是依舊落後、愚昧,直到內戰期間還在盛行封建制(當年沙俄有意保留)。戰爭後期沙俄為緩解兵員不足、士氣低落等難題,曾動員少數女兵上前線,但與二戰期間80萬蘇聯女兵參戰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沙俄工業革命在19世紀30年代就已開始,但直到1914年,號稱「世界第5大工業國」的沙俄的重工業、鐵路建設和軍事裝備仍然很差。沙俄第一條鐵路始建於1837年,到1916年總里程達到5.8萬公里,花費時間近80年之久。由於鐵路網太稀疏,俄軍士兵平均要行進近1300公里才能抵達前線。


不僅如此,俄軍從步槍、子彈到靴子、炮彈、運輸工具全都奇缺無比,最慘的時候竟然要3個士兵共用一把步槍,衝鋒時要麼徒手去破壞敵人的鐵絲網,要麼就等著戰友倒下後再撿起死者的槍(反映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蘇軍狙擊手的西方電影《兵臨城下》也有類似橋段,但那是瞎扯)。



一戰主要參戰國火炮產量,德國(64萬門)是沙俄(1.1萬門)的60倍,法國是沙俄的2倍多,連奧匈帝國都比沙俄產能高。


當時,英法等協約國也給予了沙俄不少援助,比如3萬門火炮、250萬支步槍。一戰爆發前後,西方還為沙俄提供了大筆貸款(約20億盧布,佔到沙俄工業產值一半)供其發展軍工業、擴充軍備和戰爭期間購買炮彈。儘管如此,參加一戰還是讓沙俄經濟崩潰,直接引發政權更迭和慘烈內戰。


二戰爆發時蘇聯總人口約2億,有常備軍超過500萬,戰爭期間又動員了3400多萬人參戰,大後方則組織起數以千萬計包括婦女、兒童、老人在內的龐大勞動隊伍加緊生產、支援前線。蘇聯民眾還組建了幾千支游擊隊(1944年兵力達23萬)深入敵後襲擾侵略者,給德軍交通線、後勤補給造成很大麻煩,有力地配合了蘇軍正面戰場。


儘管納粹德國入侵不到6個月,蘇軍就有多達430萬人傷亡、300萬人被俘,但蘇聯仍頑強挺了過去,基本保持了政權穩固,前後方軍民也比較團結、齊心。而蘇聯特有的政工體系與嚴厲懲罰,大致確保了蘇軍的士氣和戰鬥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戰期間中亞5國有約400萬人應徵入伍奔赴前線,中亞作為蘇聯大後方更是輸送了從糧食、軍服到汽車、飛機、坦克在內的大批軍用物資。當地民眾還踴躍捐獻個人財物支援衛國戰爭,據統計僅土庫曼婦女就捐出總重達7.3噸金銀首飾,哈薩克民眾則捐獻了各類物資多達1200車皮,此外他們還慷慨收容、接納了40多萬流離失所的同胞。

戰前蘇聯只用不到3個「5年計劃」,就建立起龐大完善的重工業體系,工業產值全球佔比從沙俄(1913年)的2%猛增至1937年的13.7%,躍居歐洲第一位。蘇聯還在沙俄鐵路基礎上,僅用30年左右時間就新建了至少5萬公里鐵路,使得本國鐵路里程在二戰前就突破10萬公里大關



二戰爆發前,蘇軍就擁有數以萬計的坦克、大炮、裝甲車和飛機。遭德軍閃擊戰突襲的前3個星期,蘇聯就損失了1萬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但是憑藉雄厚工業「家底」和盟國援助,前線蘇軍能夠源源不斷地獲得比較充足且性能越來越強大的武器裝備


與一戰期間沙俄軍工被德國「吊打」形成鮮明對比,蘇聯逐漸形成了對納粹德國(其比一戰時德國軍工更強大)的「碾壓」態勢,用當時東線德軍的話來講就是「高爾基兵工廠(著名的嘎斯汽車廠)1天生產的坦克,需要我們在戰場上打1個星期!


整個二戰期間,蘇軍陣亡880萬人,損失坦克8萬多輛、飛機超過8萬架、火炮近30萬門,但結果呢?蘇聯不僅贏得戰爭,還在戰後一躍成為全球唯二的超級大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言軍事 的精彩文章:

駐敘美軍才2000人沒誰敢惹?戰力強後台硬 俄羅斯吃過大虧
末代沙皇為啥不能翻盤?「保皇派」白衛軍才是他真正死敵

TAG:網言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