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導語

《詩經》是一本很神奇的書——它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一本「百科全書」,關於社會的、歷史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土裡栽的、水裡長的、教你表白的、教你認識感情的……總之,每讀一次《詩經》,總能領悟到不一樣的感受。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擁有三百多篇詩歌,共計39224個字,裡面記載的植物有一百五十多種(上期我們已經介紹一小部分啦~),其中一小部分還是可以食用的蔬菜。

所以古人說,小孩子讀《詩經》,能夠「多識草木鳥獸之名」,這話可不是瞎說。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今天讀自然走進《詩經》世界

一起窺探《詩經》中這些蔬菜

你會一不小心發現

原來許多蔬菜已經存在上千年

我們吃的不是蔬菜,是「歷史」!

當然有些蔬菜只存在「歷史」中

我們見都沒見過

01、芹=水芹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魯頌》有一首《泮水》,開頭寫道:「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意思是想起泮河很愉快,走到水邊摘芹菜。「薄采其芹」的「芹」,指的就是芹菜,但它不是膀大腰圓的西芹,而是身材苗條的水芹。西芹是從國外引進的,水芹則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

水芹:芹菜泥從古流行到今。

在豫東平原,人們吃水芹時,菜葉和莖稈各有一樣吃法:菜葉洗凈,切碎,留點兒水分,拌少量麵粉或者饅頭渣兒,加鹽拌勻,上鍋蒸,出鍋後,甜香滿屋,澆小磨香油吃,鮮得很。而水芹的莖稈,需要放入石臼里搗成泥,挖出來,澆點兒蒜汁。這道菜現在叫「芹菜泥」,在春秋戰國時期,則叫「芹齏」。「齏」這個字發「雞」的音,本意就是把蔬菜搗成泥(後來演變成腌菜),是一種非常原始的進食方式,從這個角度看,現代豫東人吃水芹莖稈的方法大有古風。

02、杞=枸杞芽兒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小雅》有篇《杕(dì)杜》,其中說:「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意思是來到高高的北山上,大家一起采枸杞。

詩人採的應該不是枸杞果,而是「甜甜芽兒」,因為這篇《杕杜》作於四月,四月里吃「甜甜芽兒」剛剛好,離枸杞果成熟還早著呢。

這枸杞,不是北方滋補燴面里常見的、甜甜的、據說能補腎壯陽的那種小紅豆,那是枸杞的果實,而我現在要說的是枸杞的葉子。枸杞葉子,上圓下尖,葉片微厚,像小羊羔的耳朵。

枸杞葉長大了是不能吃的,太苦,但清明節前後生出的嫩葉很好吃。豫東平原管枸杞嫩葉叫「甜甜芽兒」,吃法很簡單:光摘葉片,別留葉柄,淘凈了,放入沸水裡焯兩分鐘,撈出來,控到半干,用香油和醋調著吃。這道菜清熱去火,效果非常明顯,小孩子長口瘡,吃上一頓,必好無疑。

03、蒿=青蒿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意思是一群小鹿呦呦叫,在那野地吃青蒿,我有一幫好客人,品德高尚又顯耀。

詩里的「蒿」沒明言是哪種蒿,可能是茼蒿、青蒿,也可能是臭蒿、馬尾巴蒿,但臭蒿的味道極難聞,牲畜是不吃的;馬尾巴蒿雖以馬尾巴為名,馬卻不吃它,羊也不吃;茼蒿跟西芹一樣,是外來品種;因此這裡的「蒿」,極可能是青蒿,也就是茵陳,或者蒿蒿棵兒。

04、蓬=蒲公英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衛風》中寫道:「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意思是自從情哥哥走了之後,她就沒心思梳洗打扮了,頭髮亂得就像蒲公英開了花一樣。

蒲公英在豫東叫「黃妙苔」,春天的時候,黃妙苔還沒開花,葉片還很嫩,是素菜當中的極品。

05、荇(xing)=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第一首《關雎》就是寫得采荇時的野外勞動場景——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是一種草本植物,葉子略呈圓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黃色,蒴果橢圓形。根、莖、葉、花均可食用,其中荇葉、荇藻,指荇菜;荇帶,指荇菜在水中的帶狀根;荇花,指荇菜的花。荇菜全草還可供藥用。

荇菜葉片形睡蓮小巧別緻,鮮黃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花期長,是庭院點綴水景的佳品,用於綠化美化水面。荇菜的莖、葉柔嫩多汁,無毒、無異味,富含 營養 。豬、鴨、鵝均喜食,草魚也採食。在南方還被用作青飼料或作肥料,是一種良好的水生青綠飼料。

06、卷耳=苓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中《卷耳》篇寫道:「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意思是年輕女孩在山上采卷耳時,懷念遠方的男朋友。她把淺筐丟在一邊,扯起一片草葉,玩弄著,思念著……也因此,卷耳成為千古相思的代表物

「卷耳」是一種草,又名苓耳。可以入葯,幼苗可以食用。別名還有狹葉卷耳、細葉卷耳、無毛卷耳,也叫羊帶來,嫩苗可食。生長於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田邊。

花期5-8月,果期7-9月。被稱為一月女孩的幸運花。

07、芣苢(fuyi)=車前草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中《芣苢》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寫的是古代那些少女,在滿山遍野的綠色荒原上菜摘芣苢時的勞動場面。她們一邊「采、有、掇、捋、袺和襭」著,一邊唱著山歌。

詩中提到的「芣苢」,就是「車前草」又名「牛遺、當道、蝦蟆衣、牛舌、車輪菜 」等。生於田野、山坡的路旁或荒地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各地均有種植。中國古代民間曾普遍採摘車前草作為菜蔬來食用。

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說:「野人亦煮啖之。」此處所謂「野人」,系指鄉野間的 窮人。可見直到清代,窮人還有以車前草為食物的。只是到了後來才沒有人再食用。

車前草食用時可采其嫩葉及種子。嫩葉要洗凈並用沸水焯過後,再行炒食。而種子,則可煮粥或制醬食用。

現在,一般採集它的種子作藥用。此外朝鮮族以車前草為食物是普遍的習俗,朝鮮族人民春天采了它的嫩葉,用開水燙過,煮成湯,味極鮮美。

08、薺=薺菜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邶風·谷風》里寫道:「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薺菜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的幼嫩葉,又名地菜,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薺菜味道鮮美,不僅遠勝於苦菜、馬齒筧等,較之白菜菜之類也不遜色,民間流行著「寧吃薺菜鮮,不吃白菜餡」語。

薺萊春卷就是以薺菜為主要原料製作的。薺萊春卷是由唐之「春盤」、宋之「春餅」演變而來的。「春日春盤細生菜」,「盤裝薺菜迎春餅」就是指此而言。

它原產我國,目前遍布世界,我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盡薺菜的記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郊區開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歷史。

目前國內各大城市開始引種栽培,不過仍處於零星生生產的範圍里。薺菜在各地還有不同的名稱,如:護生草、雞心菜、地菜、香薺、菱角菜等

薺菜的營養豐富,氨基酸的含量居各類蔬菜之冠,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C、E以及磷、鉀、鈣、鐵、錳等人體需要的礦物元素,綜合營養超過番茄、蘿蔔、大白菜、菜豆等。

薺菜還具有藥效作用,民間就有「三月三,薺菜勝靈丹」的民諺。《本草綱目》說它有利脾和中,養肝明目,補五髒的功效。所以,慢性胃腸炎、慢性肝炎等,都可服食薺菜羹調養。

09、蘩(fan)=白蒿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詩經.采蘩》:「於以采蘩,於沼於沚。」「何處可以采蘩啊,在水畔、在沙洲。」

《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這裡所謂的「蘩」,前人註解為白蒿,即茵陳蒿,別稱茵陳或綿茵陳。白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有香氣。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形花叢。秋季開花,花為卵形、綠黃色。果實瘦長,圓形、無毛。

白蒿在我國各地都有分布,多生於田間、地頭、路邊、溝邊,尤其撂荒地里居多。

清明節之際,正是白蒿風華正茂之時,野外踏青、遊玩或祭祀,不妨順便採集些白蒿來食用。

10、蘋(ping)=四葉菜

「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召南·采蘋》:「於以采蘋?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蘋」簡字為「蘋」,也稱四葉菜、田字草。多年生草本。生淺水中,葉有長柄,柄端四片小葉成田字形。夏秋開小白花。全草入葯,也可作豬飼料。

生於水田、池塘、河渠等處,古時為食用植物,現代只在大荒之年才當作蔬菜食用。

11、葑≠蘿蔔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邶風·谷風》 篇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郁風·桑中》 篇的「爰采葑矣?沫之東矣。」

《唐風·采等》篇的「 采卦采葑, 陽之東」 。

三首均出自《詩經》,其中「葑」為一種蔬菜,有甜味,比我們現在常食用的蘿蔔要質密,喜冷涼氣侯,原產我國和歐洲北部。

「葑」又稱「 蕪青」、「 蔓青「,是2年生植物,根肥大可食。此外根和葉可鮮食或鹽酸, 所以當時的人都儘力地采封。從三首詩來看,分布在現今的河南、山西和河北一帶。

12、菲=蘿蔔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邶風·谷風》 篇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又稱「 萊服」、 「 蘿蔔」,是2年或1年生植物,根肉質肥厚,原產我國。根葉生熟食 用均可。 從《風·谷風》 篇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詩句來看,「菲」在蔬菜里的地位遠不如「葑」。

13、荼=苦首菜

「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鄴風·谷風》 篇「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唐風·采荃》 篇「 采荼薪槽, 食我農夫」

《大雅·糠》篇:「 周原礁像,荃荼如怡」

名苦首菜,是多年生草木植物,莖葉可食用,長在較肥沃的土地上,可成為肥沃土壤的指示植物。從這些詩句看出,荼分布非常廣泛,現今的陝西、山西、河 南、山東等地均有。

14、葵=葵菜

「七月亨葵及菽。」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豳風·七月》 篇:「七月亨葵及菽。」

意思是:七月里烹煮葵菜燒大豆。

「葵」又名葵菜、冬葵、薪菜或冬寒菜,是2年或3年生植物,嫩莖葉均供食用。

15、菽(shū)=大豆

「七月亨葵及菽。」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豳風·七月》 篇:「七月亨葵及菽。」

《小雅·采寂》 篇「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又名茬椒,即大豆,豆科大豆,是1年生植物。原產我國,既做糧食用,也做蔬菜用。

16、匏、瓠、壺=葫蘆

「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國風·邶風》篇:「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

《衛風·碩人》篇:「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豳風·七月》篇:「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詩中「匏、瓠、壺」都是指同一種植物,即葫蘆。它是一年生攀援藤本植物。葫蘆在當時已有兩個不同品種: 一個是食用的瓠,七月「食瓜」,一個是作水瓢用的「匏」,八月「斷壺」,它們都是人工栽種的。

17、韭=韭菜

「獻羔祭韭。」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豳風·七月》 篇:「獻羔祭韭。」

即韭菜, 是多年生宿根植物,簇生。分株力極強, 原產我國,食用生熟皆可。不過《詩經》時代,韭菜是少見的名貴蔬菜,僅在祭天祀地、供祖拜宗時出現。

18、堇(jǐn)=堇菜

「堇荼如怡。」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大雅·綿》篇:「堇荼如怡。」

植物名,野生,可以吃。堇菜可產生一種粘滑汁液,古時常用它做羹湯被稱做「滑羹」

19、瓜=?

「中田有廬,疆場有瓜。」

《小雅·信南山》 篇中:「中田有廬,疆場有瓜。」

說明瓜在當時已被栽培了,瓜種類很多,這裡是指黃瓜,還是指西瓜、南瓜、絲瓜和香瓜,注釋家意見不一。

細一瞧,上面說的這幾種植物,

除了西芹、韭菜等,大多數都是野菜,

很少有人專門去種。

現在小七有一個理想:

多掙點兒錢,買兩畝地,

不種別的,專種枸杞、青蒿、黃妙苔

這個理想不難實現吧~

《禮記 ·禮運》雲 :「飲食男女 ,人之大欲存焉。」

可見飲食的重要性,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迴避「吃」這個話題,對於吃貨的小七來說,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詩經》中的蔬菜,對於我們傳統的飲食文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 ,其中有許多關於先民飲食的描寫,讀自然走進《詩經》世界,不僅領略詩歌的魅力,還可以一窺古人的吃、穿、用度及情感。走進《詩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麗,下期讀自然再見!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品讀綠色,感悟自然,快樂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隅山水

陽光、雨露、花香、詩意

……

有人將它丟失

有人將它旖旎成一幅畫卷深埋心底

也有人將它實現

活成了我們嚮往的樣子

看花開花落,相伴晨鐘暮鼓!

本期【讀自然】走進《詩經》世界

領略中華經典,讓書香浸潤心靈

邀你一起手捧一本《詩經》

吟念詩中美好

《詩經》中2500年前的這些蔬菜,原來我們都吃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林林柒 的精彩文章:

在武大櫻頂,看見秋天最迷人的珞珈山!
「讀自然有獎徵集」《詩經》中美到心顫的植物,都在替我說愛你!

TAG:綠色林林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