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讀書有什麼用?有些讀書人的下場為何不是很好?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當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 ,當我們辛辛苦苦讀完了大學,畢業後卻為一個初中文憑,甚至沒有文憑的老闆打工,而且他還對你指手畫腳,頤氣指使,你會做如何感想呢?

其實,這個問題古人早就研討過了,為何如此說呢?咱們從這首詩中可以很好的領略。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焚書坑》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現代譯文:焚書的煙霧剛剛散盡,秦始皇的帝業也隨之滅亡,函谷關和黃河天險,也鎖守不住始皇的故國舊居。焚書坑的灰燼還沒冷卻,山東群雄已揭竿起義,起義軍領袖劉邦和項羽,原來都不讀書!

這首詩出自唐代章碣的《焚書坑》,秦末動亂的局面,對秦始皇焚書的暴虐行徑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無情的譴責。

關於這首詩歷史上還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故事,其中很多都是借古諷今,以便達到嘲笑讀書人迂腐和無能的目的。比如,1945年傅斯年作為當時的國民參政會「延安訪問團」成員訪問延安時,毛澤東就贈送給了他這句詩。

2,此首詩的由來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公元前213(秦始皇三十四年),採納丞相李斯的奏議,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集焚毀儒家《詩》、《書》和百家之書,令下之後三十日不燒者,罰作築城的苦役,造成中國歷史上一場文化浩劫。

焚書坑據傳是當年焚書的一個洞穴,舊址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南的驪山上。唐代的章碣或者到過那裡,目之所觸,感慨系之,便寫了這首詩。

後代人議論起秦始皇,第一個話題,就是他的暴政,他的焚書坑儒,多半想不到他作為千古一帝的輝煌業績。其實,焚書,是始皇帝三十三年的事;坑儒,是始皇帝三十五年的事。將460多名儒生坑於咸陽,是嬴政下令乾的,因為他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氣急敗壞,便對知識分子大開殺戒。但焚書,卻是李斯給他出的主意,若要分清罪責,至少在焚書這件事上,秦始皇夠不上主謀。

3,焚書背後的罪魁禍首

這場焚書的無妄之災,先是幾位博士的鬧騰,後是李斯的出謀劃策,秦始皇才畫圈的。

秦代的博士,都是大儒,不同於現在的博士,只是某一專業達到一定水準的學位標誌。如今的博士多如牛毛,那時的博士全國才幾十位,所以,地位非常之高,政府對他們相當禮遇。始皇帝過生日,特地在咸陽宮置酒,專請博士們赴他的壽宴。

公元前213年,咸陽宮外「小轎車」停了一串,共有70位博士被接來給陛下賀壽。主持團拜會的僕射周青臣,自然要講一通頌揚的話。「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日月所照,莫不賓服。」博士淳于越在這場合跳出來,指責人家拍馬屁。如按賈誼《過秦論》里描繪的,「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以鞭笞天下」的祖龍神威,周青臣的讚頌,雖有諛辭之嫌,但說的也是實話。

秦始皇當時很有雅量,對這位山東老夫子的指責,並未火冒三丈,而是「下其議」,讓大家討論,夠風度。壞就壞在李斯身上,提出了焚書的主意。所以,嚴格來說,焚書的發明權,應該屬於李斯,而不是秦始皇。

4,「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的歷史教訓

「竹帛煙消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這首詩的後兩句,膾炙人口,人們常常用這首詩引用來說明,無論暴政多麼持久,高壓統治多麼嚴酷,但思想是無法禁絕的,中國文化的生命力,是不會斷根的。秦始皇把書燒了,接下來的漢代,卻是繼諸子百家的春秋戰國後,中國出現的又一次文化高潮期。

嬴政以後的皇帝,好像悟過來了,焚書無用,焚了還可以再出版,出版了還要再焚,多費事啊!不如坑儒,把你腦袋摘了,就什麼也幹不成了。所以,乾脆,治標不如治本,收拾知識分子為上上策,重則殺頭,輕則充軍,讓你寫不成書,朕還用得著焚嗎?這世上不就只有一個司馬遷,敢在受了腐刑以後,還有毅力去寫《史記》的嗎;絕大多數的文人,都會為了上保頭顱,下保男根,俯首帖耳地做順民的。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古代皇帝好焚書者,此後還有過好幾位。如梁簡文帝蕭綱,在侯景兵圍建康期間,曾經「募人出燒東宮,台殿遂盡。所聚圖籍數百,一皆灰燼」。他的弟弟,梁元帝蕭繹在江陵被圍城破之日,下令焚燒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其中包括從建康為避兵災而轉移到江陵的八萬卷書,梁武帝收藏的內府書畫數萬卷,統統付之一燔。昭明太子的這兩位弟弟,真可謂一對難兄難弟。

5,項羽也是個粗人

項羽那麼勇敢地放火,一把火把整個咸陽城給燒的渣都不剩。從這點看,他就是個沒有什麼文化的粗人。雖然他做過「虞兮虞兮奈若何」的詩,與現在一些附庸風雅的先生,胡謅兩句打油詩的水平,相差無幾。正因為他沒文化,不讀書,所以比誰都恨書。

別看項羽是楚貴族,但滿腦袋裝的全是小農意識,在咸陽撈了一票以後,就要衣錦榮歸,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擁著虞姬回江東去了。在中國,凡具有小農意識的階級或階層,都對知識,對知識分子,存有一股狹隘的排斥的警懼心理,若說愛屋及烏的話,自然也就恨人及物,這是他能夠連眼皮也不眨一下地大焚其書的內心動機。

史稱,項王「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他只要金錢和女人,這也是中國五千年來造反起義,亡命奮鬥的不讀書的領袖們,所追求的目標。達到了物質上的大滿足和性慾上的大滿足,項王還會顧及其他嗎?在他的心目中,中華民族的文明精華,恐怕連擦屁股的手紙都不頂。所以,一部「二十四史」,像劉項這班不讀書的英雄,才是焚書的真正主力。

讀書人的悲哀: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 ,中國歷史上的焚書事件就從未停過。隨後的王莽之亂,董卓之亂,八王之亂,侯景之亂,安史之亂,黃巢之亂,一亂接著一亂,無論哪一亂,都是不計其數的書籍付之一炬的悲劇時代。

焚書,這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不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佛家一句話,勝讀十年書!8個佛家智慧心得,送給家人和朋友
12句人生至理,12個黃金思維,讀懂踐行獲益終生!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