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詩壇「神韻說」提出者的一首秋景詩,其中神韻有多少?

清代詩壇「神韻說」提出者的一首秋景詩,其中神韻有多少?

從孔子「思無邪」開始,曹丕《文論》、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等奠基,中國古典文學批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系。發展到清代,關於詩詞文學批評又提出了很多新論點,而其中一個批評大家,則提出了詩詞評論的「神韻說」。

這個詩人、評論家就是王士禎,清代前期詩壇上很著名的人物。他的「神韻說」力爭尋求詩歌當中追求一種空寂超逸、鏡花水月、不著形跡的境界。這種境界強調詩歌當中具有沖淡、超逸和含蓄、蘊藉的風格。雖然這一文論有許多爭議,但是其中還是頗為講究其中味道的。

我們今天賞析的是王士禎一首詩歌,是他較為知名的一首秋景思鄉詩,從中我們也可以賞析一些其中的神韻有多少。

且看: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這首詩歌的題目是《江上》,顯然寫的是秋日之下江上的景物。開篇是一個問句,詩人寫「吳頭楚尾路如何?」當時的詩人行走在路上,充分感受到羈旅奔波之苦,走到「吳頭楚尾」(在今日江西北部,是古代吳楚兩國交界地)之時,對於前方道路不敢大意,隨即開始發問。

畢竟在江面上隨風漂泊,詩人寫下了「煙雨秋深暗自波」,就在這秋雨連綿的季節之中,一下子進入了深秋,而江水就在這秋風秋雨之中波濤起伏,秋意盎然。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詩人運用敏銳的觀察力,從各方位描繪所看到的景物,上有「雁聲」,平視則有「暗自波」,環顧四周,到處是「煙雨」,而在岸邊地上,到處可見「滿林黃葉」。就是在這樣的氛圍和景色之中,王士禎描繪出了一幅煙雨迷茫,江濤奔涌的深秋秋景圖。

而且詩人描繪是全方位的,無論天地、大雁還是江水、黃葉都在詩人眼中化為秋之韻味,從中可見詩人心胸之開闊,意境之開朗。同時「黃葉」、「雁聲」再加上詩人本身的羈旅旅途,都有特定的意象指向,頗有蘊藉含蓄的意味。

而這種蘊藉含蓄的意味,基本上就是王士禎所追求的「神韻」。王士禎也講究意境之美,只不過更注重不著形跡的境界塑造。雖然這種理論並非其獨創,但是在清初詩壇上,王士禎可謂詩壇大家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李白這首入選唐詩300首的唐詩只有6句,卻成就最含蓄的相思古詩
詞作格調不高但是詩名很大,以情取勝是此人所寫宋詞的最大特點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