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我是一個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麼嗜好都沒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幹並無綠葉更無花朵的老樹。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讀書。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好讀「閑書」

我讀的書可謂多而雜,經、史、子、集都涉獵過,但極膚淺。小學中學階段,最愛讀的是「閑書」(沒有用的書),比如《彭公案》、《施公案》、《洪公傳》、《三俠五義》、《小五義》、《東周列國志》、《說岳》、《說唐》等等,讀得如醉似痴。《紅樓夢》等古典小說是以後才讀的。讀這樣的書是好是壞呢?從教養我、盼望我光大門楣的叔父眼中來看,是壞。但是,我卻認為是好,至少在寫作方面是有幫助的。

我6歲那一年的春節前夕,公曆可能已經是1917年,我離開父母,離開故鄉,是叔父把我接到濟南去的。我在濟南上了小學、中學。

叔父對我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正誼中學有一位教高年級國文的教員,叫徐(或許)什麼齋,對古文很有造詣。他在課餘辦了一個講習班,專講《左傳》、《戰國策》、《史記》一類的古籍,每月收幾塊錢的學費,學習時間是在下午4點以後。叔父要我也報了名。每天正課完畢以後,再上一兩個小時的課。除了上面說的那一些古籍外,還學了哪些東西,現在已記不清楚;學了多長時間,也印象不深;有多少收穫,也說不清楚了。

當時,濟南有一位頗有名氣的馮鵬展先生,老家廣東,流寓北方。馮先生英文水平很高,白天在幾個中學裡教英文,晚上在自己創辦的尚實英文學社授課。他住在按察司街南口一座兩進院的大房子里,學社就設在前院幾間屋子裡,另外還請了兩位教員,一位是陳鶴巢先生,一位是紐威如先生,白天都有工作,晚上7時至9時來學社上課。當時正流行diagram(圖解)式的英文教學法,我們學習英文也使用這種方法,覺得頗為新鮮。學社每月收學費大洋三元,學生有幾十人之多。我大概在這裡學習了兩三年,收穫相信是有的。

叔父顯然認為,這樣對我的學習壓力還不夠大,必須再加點碼。他親自為我選了一些古文,講宋明理學的居多,親手用毛筆正楷抄成一本書,名之曰《課侄選文》。有空閑時,叔父親自給我講授,他坐,我站,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要說我真感興趣,那是謊話。

我雖然對正課不感興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興趣的東西,那就是看小說。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說叫做「閑書」,閑書是不許我看的。在家裡的時候,我書桌下面有一個盛白面的大缸,上面蓋著一個用高粱稈編成的「蓋墊」(濟南話)。我坐在桌旁,桌上擺著《四書》,我看的卻是《彭公案》、《濟公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舊小說。冷不防叔父走了進來,我就連忙掀起蓋墊,把閑書往裡一丟,嘴巴里念起「子曰」、「詩云」來。那時候,我們家沒有電燈,晚上,把煤油燈吹滅後,躺在被窩裡,用手電筒來看。那些閑書,都是洋光紙石印的,字極小,有時候還不清楚。看了幾年,我居然沒有變成近視眼,實在是出我意料。

我不但在家裡偷看,還把書帶到學校里去,偷空就看上一段。校門外左邊空地上,正在施工蓋房子,運來了很多紅磚,摞在那裡,不是一摞,而是很多摞,中間有空隙,坐在那裡,外面誰也看不見。我就搬幾塊磚下來,坐在上面,在下課之後,先不回家,掏出閑書,大看特看。書中俠客們的飛檐走壁,刀光劍影,彷彿就在我眼前晃動,我似乎也參與其間,樂不可支。等到腦筋清醒了一點,回家已經過了吃飯的時間,常常挨數落。

我對小說中的綠林好漢非常熟悉,把他們的姓名背得滾瓜爛熟,連他們用的兵器也如數家珍,比教科書熟悉多了。有一回,一個小朋友告訴我,把右手五個指頭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幾百次,上千次。練上一段時間以後,再換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終可以練成鐵砂掌,五指一戳,能夠戳斷樹木。我頗想有一個鐵砂掌,信以為真,猛練起來,結果把指頭戳破了,鮮血直流,仍無掌上功夫,才知道自己與鐵砂掌無緣,遂停止不練。

這樣的閑書,我看得數量極大,種類極多。光是一部《彭公案》,我就看到了四十幾續部,書中越說越荒唐,越說越神奇,到了後來,書中的俠客個個賽過《西遊記》中的孫猴子。但這有什麼害處呢?我認為沒有。除了我一度想練鐵砂掌以外,並沒有持刀殺人,劫富濟貧,做出一些荒唐的事情。不但沒有害處,我還認為有好處。記得魯迅先生在答覆別人問他怎樣才能寫通寫好文章的時候說過,要多讀多看,千萬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一類的書籍。我認為,這是至理名言。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古今中外讚美讀書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勝數。張元濟先生有一句簡單樸素的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可見他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

為什麼讀書是一件「好事」呢?

也許有人認為,這問題提得幼稚而又突兀。這就等於問「為什麼人要吃飯」一樣,因為沒有人反對吃飯,也沒有人說讀書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卻認為,凡事都必須問一個「為什麼」,事出都有因,不應當馬馬虎虎,等閑視之。現在就談一談我個人的認識,談一談讀書為什麼是一件好事。

凡是古老的事情,我們常說「自從盤古開天地」。我現在還要從盤古開天地談起,從人類脫離了獸界進人人界開始談。人成了人以後,就開始積累人的智慧,這種智慧如滾雪球,越滾越大,也就是越積越多。禽獸似乎沒有發現有這種本領,一隻蠢豬一萬年以前是這樣蠢,到了今天仍然是這樣蠢。人則不然,不但能隨時增加智慧,而且根據我的觀察,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有如物體從高空下墜一般。到了今天,達到了知識爆炸的水平。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克隆」使全世界的人都大吃一驚。有的人憂心忡忡,不知這種技術發展下去將導致什麼後果。信耶穌教的人擔心將來一旦「克隆」出來了人,上帝將向何處躲藏。

人類千百年以來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兩端:一是實物,比如長城等等;二是書籍,以後者為主。在發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記憶;文字發明了以後,則使用書籍。把腦海里記憶的東西搬出來,搬到紙上,就形成了書籍,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寶庫。後代的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能寫書的本領。我常常想,人類向前發展,有如接力賽跑,第一代人跑第一棒;第二代人接過棒來,跑第二棒,以至第三棒、第四棒,永遠跑下去,這樣智慧的傳承也永無窮盡。這樣的傳承靠的主要就是書,書是事關人類智慧傳承的大事,這樣一來,讀書不是「天下第一好事」又是什麼呢?

但是,話又說了回來,中國歷代都有『讀書無用論」的說法,讀書的知識分子,古代通稱之為「秀才」,常常成為取笑的對象,比如說什麼「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取笑秀才的無能。這話不無道理。在古代——請注意,我說的是「在古代」,今天已經完全不同了——造反而成功者幾乎都是不識字的痞子流氓,中國歷史上兩個馬上皇帝,開國「英主」,劉邦和朱元璋,都屬此類。但是,話還要再說回來,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皎如天日。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身說法」者,除了鎮壓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後代留下了什麼陵之類,供今天搞旅遊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並無貢獻可言。

藏書與讀書

有一個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頓悟:中國是世界上最喜歡藏書和讀書的國家。

什麼叫書?我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去下定義。我們姑且從孔老夫子談起吧。他老人家讀《易》,至於韋編三絕,可見用力之勤。當時還沒有紙,文章是用漆寫在竹簡上面的,竹簡用皮條拴起來,就成了書。翻起來很不方便,讀起來也有困難。我國古時有一句話,叫做「學富五車」,說一個人肚子里有五車書,可見學問之大。這指的是用紙作成的書,如果是竹簡,則五車也裝不了多少部書。

後來發明了紙。這一來寫書方便多了。但是還沒有發明印刷術,藏書和讀書都要用手抄,這當然也不容易。如果一個人抄的話,一輩子也抄不了多少書。可是這絲毫也阻擋不住藏書和讀書者的熱情。我們古籍中不知有多少藏書和讀書的故事,也可以叫做佳話。我們浩如煙海的古籍,以及古籍中寄託的文化和理想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歷千年而不衰,我們不能不感謝這些愛藏書和讀書的先民。

後來我們又發明了印刷術。有了紙,又能印刷,書籍流傳方便多了。從那時起,古籍中關於藏書和讀書的佳話更多了起來。宋版、元版、明版的書籍被視為珍品。歷代都有一些藏書家,什麼絳雲樓、天一閣、鐵琴銅劍樓、海源閣等等,說也說不完。有的已經消失,有的至今仍在,為我們的今天服務。我們不能不感激這些藏書的祖先。

至於專門讀書的人,歷代記載更多。也還有一些關於讀書的佳話,什麼囊螢映雪之類。有人做過試驗,無論螢和雪都不能亮到讓人能讀書的程度,然而在這一則佳話中所蘊含的鼓勵人讀書的熱情則是大家都能感覺到的。還有一些鼓勵人讀書的話和描繪讀書樂趣的詩句,如「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的話,是大家都熟悉的,說這種話的人的「活思想」是非常不高明的,不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讚賞。關於「四時讀書樂」一類的詩,也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惜我童而習之,至今老朽昏聵,只記住了一句:「綠滿窗前草不除」,這樣的讀書情趣也是頗能令人嚮往的。此外如「紅袖添香夜讀書」之類的讀書情趣,代表另一種趣味。

這樣藏書和讀書的風氣,其他國家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是據淺見所及,實在是遠遠不能同我國相比。因此我才得出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愛藏書和讀書的國家」這一簡明而意義深遠的結論。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他和她,一句話也沒有,評嚴歌苓《扶桑》
作家毛樂耕:施蟄存與唐詩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