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庸才率領幾萬囚徒遠征萬里竟滅掉一國
來源:小點看歷史
大漢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朝代,縱觀二十四史唯有漢書可以佐酒,在兩漢時期,不論是外戚專權、還是宦官專權,不論是朝政多麼的混亂,但是對外戰爭從來沒有慫過,這一切開端都是因為漢武帝這個強硬的皇帝。
有了漢武帝這個強硬的皇帝,打倒一切不服,天下唯我獨尊的氣概,也為這個王朝的繼任者注入了最強勢的規矩,不服就打倒你服。今天小編要講的是一次不太成功的遠征,一次備受詬病的遠征,也是一次勞民傷財的遠征。
這一次遠征就是李廣利遠征大宛之戰,前後耗費四年時間,傷亡十數萬官兵,浪費財力無數,雖然最終結果成功了,但是因為這場戰役的耗費與得到的戰利品不成正比,所以一直被後世人詬病,但是回頭想一想,一戰打出了一個西域來。
漢之後兩千年,不論中原王朝更替,西域一直都是臣服於中原王朝,這與漢武帝的這次遠征還是有一定的關係。歷史書上介紹的這次遠征的起因是漢武帝為了獲得大宛的汗血寶馬,於是就派使者去求取,但是大宛不識時務不光殺了使者,還強多了換取馬匹的財物。
於是漢武帝憤怒了,不顧各方面的反對,一意孤行,必須遠征大宛,這個態度就是大漢的態度,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李廣利,被任命為貳師將軍,帶領屬國六千騎兵和幾萬不良少年開始了長達四年的遠征大宛的征途。
貳師將軍李廣利也是一個非常被人詬病的將軍,因為他是靠著他的妹妹李夫人得寵於漢武帝,屬於漢室的外戚,本人一生打仗勝少敗多,僅有的幾次勝仗所獲得的利益與他的損失也不成正比,並且再後來又叛投匈奴,所以李廣利可以說是一個庸才。
但是在漢武帝後期,衛、霍的光輝時刻已經遠去,大漢後期的主要將領就是李廣利和趙破奴等人,這些人的能力是遠遠不能夠和當時的黃金一代衛、霍相提並論。並且在漢武帝後期由於連年征戰,國力也要遠遠不如前期。
所以遠征大宛之戰是傾國之戰,是揚威之戰,必須戰,並且必須勝。當時被衛、霍打殘了的匈奴,雖然實力不如從前,但是由於他們是游牧民族,來去如風,所以他們的威脅依然很大,當時的西域就是大漢和匈奴兩大強者的爭奪之地,誰強西域的歸屬就是誰的。
當時的大宛,在現在的烏茲別克附近,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算一下從西安過去的距離,不遠萬里之遙,小編曾經開車西安出發去過烏魯木齊,一路所見所聞跟內地完全不同,大多數地方都是不毛之地,在當時的古代,更是如此,所以這次遠征最考驗軍隊的就是毅力。
由於漢軍的輕敵,和沒有弄清楚西域的情況,所以李廣利第一次率領大軍出征大宛,但是由於當時的西域並沒有臣服,所以漢軍所過之地,西域小國全部都是緊閉城門,不給漢軍提供糧草,打又打不下來,糧草又不夠,所以等到漢軍抵達大宛邊境的小城達郁成的時候,就只剩下幾千人。
幾千人攻打防守穩固的達郁成很難攻下,於是李廣利就率兵班師回到敦煌,這一次遠征幾萬兵馬能夠回到敦煌的僅剩下十分之一。由於李廣利第一次遠征的失敗,徹底激怒了漢武帝,一個邊陲小國,都能夠讓大漢無功而返,西域還怎麼降伏。
於是漢武帝又下令赦免國內的囚犯,在徵發一些品行惡劣的小年,和一些邊境騎兵,七拼八湊舉國之力又湊出來六萬雜牌軍交給李廣利。並且還帶有牛十萬頭,馬三萬匹,驢、駱駝以萬計,還有糧食兵器軍械無數,第二次遠征大宛。
由於李廣利第二次遠征大宛的部隊過於龐大,讓西域的小國害怕,所過之處不再是城門緊閉,而是掃榻相迎,就這樣李廣利所率大軍平安到達大宛境內,雖然一路無阻,但是由於是萬里遠征,兵員損失也是非常厲害,到達大宛王城的時候,部隊僅剩下三萬人。
最終經過漢軍四十多天的猛烈攻城,讓大宛貴族非常害怕,於是就殺掉了當時的大宛國王,投降了漢軍,並且從大宛獲得好馬幾十匹,中等一下公馬、母馬三千匹,之後又立親漢的人為國王,這樣李廣利開始班師回朝。
等回到敦煌的時候,部隊僅僅只剩下一萬多人,馬匹也僅剩下一千多匹。李廣利和手下的將校也因為這一次的功勞,獲得了豐厚的封賞。要是從戰利品獲得的數字上來看,李廣利這次出征是實實在在的賠本買賣。
但是小編認為從影響的深遠來看,意義卻相當重大,此次出征威懾了西域眾國,讓西域從此成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宋朝時期,沒有能力以外的所有王朝,都會將西域納入版圖,這都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
壓服西域,使得絲綢之路暢通,東西方交流無阻,讓原本親匈奴的西域眾國,徹底倒向大漢,剪除了匈奴的羽翼,為後面漢昭帝時期滅匈奴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也打出了大漢的氣概,打出了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