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回,發生在張松離開荊州之際,相關人物為劉備和張松。原文如下: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玄德舉酒酌松曰:「甚荷大夫不外,留敘三日;今日相別,不知何時再得聽教。」言罷,潸然淚下。張松自思:「玄德如此寬仁愛士,安可舍之?不如說之,令取西川。」乃言曰:「松亦思朝暮趨侍,恨未有便耳。松觀荊州:東有孫權,常懷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鯨吞。亦非可久戀之地也。」玄德曰:「故知如此,但未有安跡之所。」松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智能之士,久慕皇叔之德。若起荊襄之眾,長驅西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玄德曰:「備安敢當此?劉益州亦帝室宗親,恩澤布蜀中久矣。他人豈可得而動搖乎?」松曰:「某非賣主求榮;今遇明公,不敢不披瀝肝膽:劉季玉雖有益州之地,稟性暗弱,不能任賢用能;加之張魯在北,時思侵犯;人心離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專欲納款於操;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明公先取西川為基,然後北圖漢中,收取中原,匡正天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願施犬馬之勞,以為內應。未知鈞意若何?」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張松封劉璋之命出使許昌,本想拉近劉璋與與曹操的關係。誰知曹操對張松態度惡劣,令張松大為憤怒。張松在大庭廣眾之下譏笑曹操,被曹操亂棍趕走。張松返回益州之際路過荊州,劉備熱情招待,令張松非常感動。最終,張松建議劉備奪取益州,並獻上西川地理圖本,為劉備日後奪取益州奠定基礎。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劉備為張松餞行時的神態,叫做「潸然淚下」, 意為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多在無法控制情緒時發生。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唐代詩人李賀《金桐仙人辭漢歌(並序)》中的「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小說中這個情節又被稱為「張松獻圖」,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不過,與歷史的真實相對照,這個故事完全是作者虛構的,並非是歷史的真實。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張松不但沒有獻圖給劉備,甚至也沒有到過荊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按照小說的描述,張松前往許昌去見曹操,是在曹操擊敗馬超、取得潼關之戰勝利之後,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張松的確奉劉璋之命去見過曹操,但時間和地點與小說的描述都有很大的差異。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據《三國志?劉二牧傳》載:「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三國志?法正傳》亦云:「松於荊州見曹公還,勸璋絕曹公而自結先主。」從這兩段記載來看,張松去見曹操的準確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期間,地點並非是許昌,而是荊州。此時的劉備被曹操打得倉皇逃到夏口,張松與劉備面都見不到,更不用說去獻圖了。

張松的確去過荊州,但要找的並非劉備,而是另有其人


那麼,真正與劉備在荊州見面的人是誰呢?《三國志?劉二牧傳》載:「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御,正遂還。」《三國志?法正傳》也說:「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正既還,為松稱說先主有雄略,密謀協規,原共戴奉,而未有緣。」從這兩段記載來看,與劉備見面的人並非是張松,而是法正。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兵器重量僅次於關羽和典韋,卻武藝平庸,被魏延斬殺
司馬懿寫了一封信,為曹魏立下大功,又讓諸葛亮如願以償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