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屬,這事兒不能讓大清臣民知道

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屬,這事兒不能讓大清臣民知道

原標題: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屬,這事兒不能讓大清臣民知道


文章來源: 楊津濤短史記(ID: tengxun_lishi)

問:《尼布楚條約》似乎是一個例外,康熙當時是不是有平等外交的觀念呢?這種觀念如果在清室中存在,為什麼到乾隆時就忘記了呢?

楊津濤/文


清朝在和沙俄談判,並簽訂《尼布楚條約》的過程中,的確暫時放棄「朝貢體系」,接受了國與國之間的平等關係,但這完全不意味著康熙曾有過「平等外交的觀念」。

視沙俄為藩屬


自1654年至鴉片戰爭前,沙俄共向清朝派出過8個正式的外交使團,商談邊境、貿易等問題。①在兩國交往中,清廷一直想將沙俄納入進「朝貢體系」。


順治給使臣的國書,開篇即是「大清皇帝敕諭俄羅斯察干汗」(察干汗是蒙古人對沙皇的稱呼),先是讚賞其「誠心向化,遣使進貢方物」,然後「特頒賞賜」,希望他們「永效忠順,以副恩寵」。顯然,沙俄完全被清廷當成了藩屬。②


康熙即位後,繼承了順治的對俄外交政策。1674年,尼古拉.斯帕法里奉命出使清朝,要求按照西方外交慣例,親手將國書交給康熙本人;清廷則按照「朝貢體系」的禮儀,要求尼古拉先將國書交至理藩院,並在覲見康熙,及接受禮物時行跪拜禮。


經過協商,清廷破例,允許尼古拉將國書放在鋪有黃緞的桌子上,再由大臣從桌子上拿起國書,轉呈康熙。清廷還允許尼古拉只在見到康熙本人時,行正式的跪拜禮,且可以「站著」接受禮物。③


但在國書問題上,尼古拉反對清廷視沙皇為「臣屬」,稱禮物為「貢品」,拒絕接受具有「諭旨」性質的國書。清朝官員對尼古拉說:

「對我們上述禮法習俗,請使者不要感到奇怪,也請轉告你的君主,因為如同天上只有一個上帝一樣,在大地中央各位君主之間,也只有一個天子,我們的這個榮譽,過去從沒有改變過,而且永世都不會改變。」④

尼古拉為維護沙皇尊嚴,不再堅持向清廷索要國書,選擇空手而回。


此後,沙俄繼續向東擴張,建立尼布楚督軍區、雅克薩軍區,並殺害清朝邊境屬民。1683年,清廷通過理藩院給雅克薩軍政長官下達「上諭」,命令沙俄自行退出雅克薩、尼布楚等地,如果拒絕執行,那麼清朝就要發兵剿滅。


圖:雅克薩之戰示意圖


對於此種康熙「諭旨」,沙俄方面當然不會回復。於是清朝在1685年~1688年,兩次攻打雅克薩,同時再次致書沙皇。沙俄隨即命尼基佛爾.文紐科夫等出使北京。


這一次,雙方依舊是圍繞禮儀、國書等事,爭論不休。康熙聲稱:

「不僅爾國,凡外國無不來朝者。西洋等較大之國,每來呈遞奏事,均按我大中國所定之例行事,為此得享寬恩厚賞,貿易往來不斷。」

最終,清廷鑒於「俄羅斯亦乃西方之大國」,允許文紐科夫效仿尼古拉先例,只遵行打了折的「朝貢」禮儀。康熙讓文紐科夫帶回國書,同意開啟邊境談判。⑤


唯一的破例


按照當時的歐洲慣例,清、俄就邊境問題談判、簽約,需遵循國際法。清廷因長期在「朝貢體系」下處理國與國的關係,對國際法幾乎一無所知。好在作為翻譯的法國傳教士張誠、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對國際法所有了解,成為清朝談判使團的重要顧問。


有關《尼布楚條約》的簽訂,從雙方對等的代表、衛兵人數,到寫制、簽署、互換,及最後使用拉丁文譯本,都嚴格遵守了已有的國際法原則。這在今天看來,是清朝接受近代外交的開始,而於清廷而言,這只是一次不光彩的權宜之計,以至在官方材料中,極少談及這次談判的經過,意在防止人們知道,當時為遷就沙俄,清廷竟一度放棄了「朝貢外交」。



圖:《尼布楚條約》劃定的中俄邊界

在談判的最後階段,雙方需要討論的還是禮儀問題。按照《張誠日記》的記錄,俄方代表向索額圖等人提出三項要求,包括:(一)以後清朝皇帝給俄國沙皇寫信,要列出沙皇尊號,」信內不得用足以使兩國皇帝中,有一位顯得更崇高的字句「;(二)雙方應尊重對方的使臣,允許使臣將信函親自交給對方皇帝;(三)兩國間自由通商、往來。


清朝代表答應了第三項,但覺得貿易是小事,沒必要寫入條約正文。至於前兩項,索額圖等表示:

「沒有奉到他們的主上關於這方面諭旨,而且中國從未派出使節到別的國家,因此他們對於這兩項要求不能說什麼。再者,他們也不應過問他們皇上的信件應採取什麼格式。」⑦

這意味著,在未來同沙俄的交往中,清朝還是要繼續維持「天朝」對「藩屬」的禮儀。正如徐日升日記中所說:

「這位俄國使臣如果去到中國,就決不會有這樣有利的地位,因為在中國,他們會迫使 他如同以前到中國來的那些人一樣,要麼服從中國的習俗,否則就締結不了和約而回國。」

變通的禮儀


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清廷繼續將沙俄視為藩屬的重要標誌,即是嚴格限定沙俄來中國貿易的頻次。1693年,清廷規定,

「俄羅斯國准其隔三年來京貿易,一次不得過二百人,在路自備馬駝盤費……限八十日啟程還國」。

完全沿襲了中國傳統的「朝貢貿易」模式,同對朝鮮、琉球的政策一致。⑧


由於要堅持「朝貢體系」,清廷不僅一直將沙俄使臣稱為「貢使」,還要儘力將清朝使臣打造成執行封贈藩屬任務的特使。

1725年,沙俄以恭賀雍正登基為由,派出薩瓦使團到北京談判邊境、逃人等問題。


1729年,雍正決定,也派使團前往莫斯科,在祝賀彼得二世登基的同時,商討有關準噶爾部的問題。


為避免禮儀上的爭執,清朝這個以托時為首的使團,特意沒有攜帶國書——按照體制,如果要帶國書的話,只能帶雍正下給藩屬君主的「敕書」。使團名義上是受理藩院派遣,因此所帶的是理藩院致沙俄樞密院的信函。


托時達到俄國時,彼得二世已經去世,新即位的是女皇安娜一世,於是雍正又派出一個德新為首的新使團。托時、德新先後受到安娜一世的接見。⑨



圖:安娜一世


同樣,為了避免在禮節上發生糾紛,清朝使臣本沒有覲見沙皇的計劃。不過也有預案——如果沙皇一定要接見使臣,那麼可以告知對方:

「惟我中國使臣無論出使於何國,從無叩拜之例……按本國之禮,除叩拜我皇上之外,其次可拜見王爺等,我兩國自相和好已有多年,實不與他國相比,貴汗既然務必會見,則本使臣等可按拜見我王爺等之禮拜見貴汗。」

所謂拜見王爺之禮,即是「一跪三叩首」(拜見皇帝是「三跪九叩首」)。


按照沙俄方面的記錄,托時、德新覲見女皇時,確實是行了「一跪三叩首」禮,且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由此推測,清朝使臣應當沒有說明他們行的是拜見王爺之禮,否則沙俄方面斷然不會同意。

雖然儘力維護了「天朝」體面,托時、德新的出使,還是被乾隆在官方資料中刻意抹去。其原因有三個,一是使團曾轉達雍正意旨,只要沙俄不支持準噶爾部,願意讓出一部分準噶爾土地給沙俄,有損「天朝」體面;二是,乾隆時期,最終征服準噶爾部,而沙俄違約收納準噶爾部的逃人;第三,清廷顯然不想讓其他藩屬知道,本國使臣曾跪拜他國君主。⑩


綜而言之,近代以前,清廷鑒於沙俄是近在咫尺的大國,在外交禮儀上多有妥協,但從沒有改變將沙俄視為藩屬的真實想法。


①胡海迪:《康熙時期中俄使團差異分析》,《文化學刊》2009年第3期。


②何新華:《清代朝貢文書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615頁。


③⑤⑨陳維新:《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屬歸屬交涉(1644-1861)》,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78—120頁、142—153頁、219—230頁。


④蘇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等編:《十七世紀俄中關係(1608-1683年)》第1卷、第3冊,商務印書館1978年,第672頁。


⑥曹濤:《近代中國與國際法的遭逢》,《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⑦《張誠日記》,商務印書館1973年,第39、40頁。


⑧鄧沛勇:《康雍乾時期的中俄貿易關係》,哈爾濱師範大學2016年。


⑩王希隆:《托時、德新奉使俄國及其有關問題》,《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


本文由公眾號「短史記」(ID:tengxun_lishi)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活到 40 歲,我終於成年了|故事FM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