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貴,請別浪費。
點擊關注
「老子道德經微言」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
語曦誦
讀美文
人生,是一條漫長的路。一路上有歡樂和悲傷,有冷暖和風霜;有懂得和迷茫;有無助和彷徨;有收穫和失望。
人生,又是一條短暫的路。匆忙中來不及思考和回望,卻在跌跌撞撞中走過了前半生的時光。
如三毛所說「我來不及認真地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真地老去。」
所以餘生很貴,別再浪費!
<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xMjcxOQ==&mid=2247484792&idx=4&sn=01106cede2157798078381cf29f82f2e&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xMjcxOQ==&mid=2247484792&idx=4&sn=01106cede2157798078381cf29f82f2e&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一、大眾對受持菩薩戒的兩個誤區1、第一個誤區: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卻步。事實上,《梵網經菩薩戒本》同於凈土法門,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是合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一乘圓教,契理契機,念佛與受持菩薩戒相輔相承,合則雙美,分則兩虧。依據《梵網經菩薩戒本》以及《瓔珞經》,受戒的對象應該分為兩類:一、普遍受戒的對象——六道一切眾生,種當來成佛之因;二、受戒且得戒的對象,是但解法師語者。所以,《梵網經菩薩戒》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誰發願受持,誰就契機。"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凈者" 。受戒使我們濁惡凡夫成為第一清凈者。2、第二個誤區:誤認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間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經中說:"一切無非因果"。但沒有說過罪加一等!佛、菩薩慈悲處處呵護眾生,從不加罪於眾生。而還在許多經典中告訴我們犯戒懺悔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可重獲清凈。加之受戒之人,臨犯錯造惡之境,生慚愧心、遲疑心皆得減罪。不要聽從只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間法隨便套用於佛法之上。三、受菩薩戒要做什麼準備要做菩薩就要真實的腳踏實地的來學佛,先對無我對出離方面要有感受,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真正的發起菩提心。小乘是把自己的漏給堵住,輪迴的業把它結束掉,你的生命這樣才會充實,才會大而有光。所以你看這個畫像也是,凡夫就光是一個人,如果聖者頭上就有光圈,這樣行起菩薩道來菩提心才會非常強大有力。現在想受菩薩戒,往往以前就有這樣的善根,但是來到地球上投了胎之後,我們在這個境界當中會迷失掉自我,迷失了自我之後有時候就變得沒有力量了,我們的生命都迷惑在這個業力的世界裡面。就好像飛在雲霧裡面,靠感官完全沒有辦法看到,這時候只有看儀錶盤。所以佛陀的經是真理的指導,它叫規則。這個就像儀錶盤一樣,你只要看著它,跟著它的指揮,你參照於真理你才能超越出這個迷霧,六道輪迴的狀態。那個迷霧就好像眾生業力一樣,我們自己給自己造的業力的環境,如果沒有佛講的真理就完全迷失在裡面了。四、菩薩戒的行持現在一般人對持戒有一種畏懼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過很大,會下三惡道。其實,受菩薩戒的前提是要發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結上了緣。能夠跟成佛結上緣分,比不受戒而沒有緣分來得強。寧可受菩薩戒,犯了重戒下地獄,也比你不受菩薩戒好。為什麼呢?因為結上了緣分,所以下地獄出來後還可以成佛。永遠不受菩薩戒的就沒有這個緣分,無量劫還要輪轉,也還是要下地獄。受了《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條輕垢戒是可以懺悔的,犯了後懺悔能夠懺除。更何況受了菩薩戒,我們就有菩薩戒的戒體,有這個戒體,就有佛力的加持。如果不受這個戒,當對境生起的時候沒有戒律的護持,就一定會犯。如果你有戒體的話,遇到對境,戒體馬上產生作用,你就不會去犯。所以還是要勇敢地來受菩薩戒。受戒對自己有好處
<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xMjcxOQ==&mid=2247484792&idx=4&sn=01106cede2157798078381cf29f82f2e&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cxMjcxOQ==&mid=2247484792&idx=4&sn=01106cede2157798078381cf29f82f2e&scene=21#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 一、大眾對受持菩薩戒的兩個誤區1、第一個誤區:誤認為菩薩戒高不可攀,所以望而卻步。事實上,《梵網經菩薩戒本》同於凈土法門,即不是單一的佛力,也不是單一的自力,是將自力與佛力融為一體,是合力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一乘圓教,契理契機,念佛與受持菩薩戒相輔相承,合則雙美,分則兩虧。依據《梵網經菩薩戒本》以及《瓔珞經》,受戒的對象應該分為兩類:一、普遍受戒的對象——六道一切眾生,種當來成佛之因;二、受戒且得戒的對象,是但解法師語者。所以,《梵網經菩薩戒》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誰發願受持,誰就契機。"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凈者" 。受戒使我們濁惡凡夫成為第一清凈者。2、第二個誤區:誤認為受戒犯戒罪加一等。此乃是套用了世間法"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這本是歪曲了佛法。佛在三藏十二經中說:"一切無非因果"。但沒有說過罪加一等!佛、菩薩慈悲處處呵護眾生,從不加罪於眾生。而還在許多經典中告訴我們犯戒懺悔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可重獲清凈。加之受戒之人,臨犯錯造惡之境,生慚愧心、遲疑心皆得減罪。不要聽從只了解佛法、不了解戒律的人把世間法隨便套用於佛法之上。三、受菩薩戒要做什麼準備要做菩薩就要真實的腳踏實地的來學佛,先對無我對出離方面要有感受,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真正的發起菩提心。小乘是把自己的漏給堵住,輪迴的業把它結束掉,你的生命這樣才會充實,才會大而有光。所以你看這個畫像也是,凡夫就光是一個人,如果聖者頭上就有光圈,這樣行起菩薩道來菩提心才會非常強大有力。現在想受菩薩戒,往往以前就有這樣的善根,但是來到地球上投了胎之後,我們在這個境界當中會迷失掉自我,迷失了自我之後有時候就變得沒有力量了,我們的生命都迷惑在這個業力的世界裡面。就好像飛在雲霧裡面,靠感官完全沒有辦法看到,這時候只有看儀錶盤。所以佛陀的經是真理的指導,它叫規則。這個就像儀錶盤一樣,你只要看著它,跟著它的指揮,你參照於真理你才能超越出這個迷霧,六道輪迴的狀態。那個迷霧就好像眾生業力一樣,我們自己給自己造的業力的環境,如果沒有佛講的真理就完全迷失在裡面了。四、菩薩戒的行持現在一般人對持戒有一種畏懼之心,就是怕自己持不好戒,罪過很大,會下三惡道。其實,受菩薩戒的前提是要發菩提心,受了戒就跟成佛結上了緣。能夠跟成佛結上緣分,比不受戒而沒有緣分來得強。寧可受菩薩戒,犯了重戒下地獄,也比你不受菩薩戒好。為什麼呢?因為結上了緣分,所以下地獄出來後還可以成佛。永遠不受菩薩戒的就沒有這個緣分,無量劫還要輪轉,也還是要下地獄。受了《梵網經》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前面的十重戒要注意,不要去犯。其它的四十八條輕垢戒是可以懺悔的,犯了後懺悔能夠懺除。更何況受了菩薩戒,我們就有菩薩戒的戒體,有這個戒體,就有佛力的加持。如果不受這個戒,當對境生起的時候沒有戒律的護持,就一定會犯。如果你有戒體的話,遇到對境,戒體馬上產生作用,你就不會去犯。所以還是要勇敢地來受菩薩戒。受戒對自己有好處
時光匆匆,歲月無聲。在柴米油鹽的煙火中,曾經給予我們無微不至關愛的親人,在猝不及防中已經越來越少,這是我們無能為力阻擋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路減法的過程。不要以為來日方長,也許一個轉身,就天涯海角,關愛親人就從此刻開始吧!
人生從沒有最晚的開始,只有等待中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小時候快樂很簡單,長大後簡單才會快樂。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而身邊的朋友來來往往,最終能有幾個真朋友陪在你的左右?
在忙碌的生活里,即使是最親密的朋友,也會因為成長、工作和三觀的差異,而越來越疏遠和陌生。
如果有留下來、患難與共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愛情,是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走在前半生的路上,誰不曾擁有多情浪漫和纏綿?而經過歲月的打磨後,無論多麼轟轟烈烈的愛情,都會在朝夕相處中,走向親情的平淡。
在餘生的路上,不要因為容顏老去,就忽略彼此。而要多多關愛、多多包容、多多理解,相濡以沫、快樂幸福地度過安穩的餘生。「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寂靜無眠的夜晚,我常常會輾轉反側、冥思苦想。小時候那麼渴望快點長大,如今長大了,為何卻「越長大越孤單 ,越長大越不安呢?」
原來是我們在前半生追求夢想的路上,走的太急,無意中丟失了最初的純真和快樂。所以餘生要放慢腳步,簡單生活;心態平和,淡看得失,日子才會風輕雲淡。
周國平說:「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些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項根本的責任,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如果遇見走不通的路、想不開的事、看不慣的人時,就要學會轉彎;不要再堅持了;不要再固執了。
餘生好好愛自己,過自己想要的日子,才是硬道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了玩不起的年紀。凡事都要小心翼翼,尤其
健康是一種責任,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對自己、家人、愛人和兒女的負責。
世事繁雜,我們無力改變的現實,唯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我們無法面對的事實,唯有學會忍耐。即使人生有缺憾,也不會有想像的那麼糟糕。相信美好,終會遇見美好!
餘生,我們要帶上自己的陽光。因為有陽光的照耀,心中就會明亮;路上就會有光芒,就會有溫暖;就會減少一份憂傷,增添一份希望、堅強和快樂。
在無常的生活里,我們要在無法迴避的失意中,盡量地尋找快樂和滿足。因為快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而知足常樂,就會擁有幸福。
楊絳先生說:「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人生苦短,只有歷經世事才會明白。我們要活在當下,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前半生要拿得起,後半生要放得下。遠離負累和煩惱,生命才會更加完美。
「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走過前半生的酸甜苦辣,幸運的是我們依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熱情和美好的希望,那麼請珍惜有限的時間和寶貴的餘生吧!
餘生很貴,請別浪費。珍愛自己,珍愛身邊的一切吧!如果每天能夠從容、真實、快樂地度過,就是不負自己,不負餘生!
TAG:老子道德經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