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蕨」美之顏|穎兒的博物手繪

「蕨」美之顏|穎兒的博物手繪



作者 | 穎兒

博物繪畫愛好者


在關注植物之前,蕨類植物於我的印象有以下5個:


1、

飯店裡美味的蕨根粉


2、山野里偶遇的萌萌噠小卷卷


3、看起來都差不多的繁複葉子


4、從來不開花


5、被某些葉背密恐的「蟲卵」驚到


今年春天,巧識了國內頂級的蕨類專家張憲春老師

(大名鼎鼎,簡歷實在太長太長,具體請問度娘)

第一次見面閑聊我就對他的研究方向表示好奇。


張老師,您研究蕨類太不容易了,連朵花也沒有,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樣子,多枯燥呀!


張老師:

怎麼會枯燥呢?蕨類很美啊!改天我給你仔細講講,你就知道了!


然後突然有一天,張老師給我送來一疊蕨類蠟葉標本:

「這是科研剩下的標本,多餘的,或者不合格的。給你看看有多美!有時間也畫畫吧!」


翻開,大概有七八份,報紙夾著,都帶著採集標籤。全是今年新從西南地區採得的蕨類。張老師從頭到尾給我講了一遍,巴拉巴拉,什麼名字,什麼生境,有什麼特點……他講得神采飛揚,聲情並茂,點燃了我探索和手繪蕨類世界的小火苗。



我的耳根子是有多軟,有多麼容易被說服呀!可是,近距離觀察蕨類,尤其是多種蕨放在一起對比,真的是很美很有趣呀!嗯,好吧好吧,我承認我確實是被「蕨」美征服了!


然後,我最想做的,你已經猜到了,當然是畫下「蕨」美之顏咯!


我認為蕨之美,最重要的是葉形之美。為了強調形態的美感,我首先畫了兩幅墨線圖。

(墨線圖是植物科學繪畫的最最常用的表現手法,黑色的線和點勾畫出結構和紋理,具有清晰寂靜沉穩的科學美感。)



長葉瓦韋標本


第一幅畫的是長葉瓦韋整體小巧精緻的植株——修長的葉子,還保留著清晰的孢子囊群,根須濃密,鱗片也還留存不少。必要的分類特徵都有,聽說它喜歡長在冷杉樹上,想像一下,贊!


科學繪畫,要準確把握特徵,僅憑一株乾巴巴的標本顯然不行。我查閱了植物志,暈……居然沒有前輩們畫的圖。好吧,辦法總比問題多。有詳盡的文字描述,加上找到了近似種的圖,以及手裡的標本實物,試著繼續下去。



整體植株、葉子正面、反面、孢子囊群、孢子囊群蓋、鱗片……反覆比對,然後起稿、定稿、做標籤,大半天的時間,忙得不亦樂乎。



最後裝上框,嗯嗯,成就感滿滿,自我感覺還挺好看的呀!



第二幅我想接地氣一點,選了公司花房到處都是的園藝種,腎蕨。野外只有科研人員才能有目標有計劃地採集活體植物做標本,平常老百姓再喜歡,我都不太建議這麼做。真的想做標本玩玩還是找園藝種比較合適。我小(tou)心(tou)採集了幾片腎蕨的葉子夾進書里,可惜並沒有找到孢子葉,采來的只有營養葉。沒關係,我可以查資料呀!由於常見,圖文資料也多,加上活的植株就在附近、方便觀察,這幅畫的醞釀期就短了很多。


腎蕨的葉子長長長長的,怎麼畫呢?沒關係啊!辦法總比問題多,科學植物繪畫的前輩們早就總結了這類長葉的繪畫方法,令其在紙面上呈現出摺疊效果,兩折不夠就三折好了。



畫腎蕨的時候有個小插曲:就在第一幅長長長長的瓦韋葉子畫了一半的時候,手抖了一下,一根長線畫歪了。我長長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重新換了一張紙從零開始。防水的針管筆畫出來的線,幾乎是不可更改的。如果有微小的筆誤,只能用刀片刮乾淨,或者塗一點遮蓋性的白顏料,但這兩種方法都是極其有限度的,仔細看是能夠看出來的,不能多用。所以,畫的過程要極其小心,常常要屏氣凝神集中所有精力,一點小失誤就可能毀了所有,前功盡棄。我大概是太投入坐太久了,手部肌肉長期緊張所致。所以,廢了一幅半成品之後,站起來喝杯茶,休息了一會兒才回來重新開始。



這幅腎蕨被攝影高手(在此謝過玥潞妹妹和李昂帥鍋)拿去拍了照片,回來一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這才知道我自己平時用手機隨意拍的照片有多low。真是難為各位看官平時對我眾多推文的包容支持了!好在是畫得好一點,略微拉高了整體分數,不然真的應該懲罰自己面壁思過去了。分享幾幅專業攝影請隨意感受一下:


第三幅,我想畫貴州茂蘭的蕨類植物。那裡有獨特的喀斯特森林,有著「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美譽。聽說茂蘭又被稱為蕨類的天堂,種類豐富的蕨分布在原始森林裡,終年鬱鬱蔥蔥,自由生長。真好呀!我翻開張憲春老師的《中國茂蘭石松類和蕨類植物》一書,這裡記載說根據2015年的調查統計,茂蘭的石松類和蕨類植物235種(隸屬於32科78屬),多數分布於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少數分布在荔波縣境內其他地區。



說來也巧,我隨手就翻到了56頁,看到「桫欏科」三字就移不開眼睛了。桫欏,和恐龍同時代的桫欏,除了植物園的溫室,我只在海南見過野生的,茂蘭居然也有桫欏啊!而且有「小黑桫欏」和「黑桫欏」兩個種,真是贊!就畫黑桫欏好了!



這次我想畫個彩色版,用水彩。並不想畫得過於精細,適可而止就好,就像我現在做大多數事情的態度。真的,年紀越大,越不想去較真認死理跟自己擰巴死磕了。是因為衰老么?也許?不過我覺得是因為成熟,因為我的好奇心還很旺盛呢。



有了前車之鑒,裝了框後央求攝影達人同事青蛙

(視覺中國的簽約攝影師,技術杠杠的)

幫我拍效果圖。人家隨手幾下,就把我的畫拍得顏值大增,也不知是我的畫美還是攝影技術高超,我反正認為是兩者兼具了,起碼讓自己內心竊喜一下。



青蛙拍的黑桫欏手繪成品


第四幅再畫個接地氣的吧,我翻著茂蘭蕨類的書,找到了熟悉的鐵線蕨,莖若鐵線,葉如散花,清新脫俗。北方的花卉市場常見鐵線蕨,很多年前我還買過一盆,可惜養了幾個月就突然莫名其妙地死了,因此傷心好久。茂蘭的喀斯特森林裡居然有野生的鐵線蕨啊!真好。



這幅畫,我用了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

半上色

針管筆勾出墨線圖,一半用水彩染色,撞色設計提升了整體美感,又不失科學的內斂。




成品也被青蛙拍了,嘖嘖嘖!專業的事果然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呀!




青蛙拍的!


待到春節時,我想躲開城市喧囂肥膩,去往貴州茂蘭,宅入喀斯特原始森林,探索草木鳥獸,愜意畫畫寫寫,那時恰逢萬畝野生梅林競放,順便還能感受布依民族風情。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


溫馨提示


戳戳戳下方……可以查看我帶隊的奇妙茂蘭博物旅行詳情哦~


全新升級,「秘境茂蘭博物手繪之旅」,加料加量不加價 | KOOKA手記




END






編輯 | 西遇




重 拾 自 然


— 

讓科普更加科學  讓科學更接地氣 —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微信號:

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

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

重拾自然



註:本公眾號由重拾自然工作室運營


重拾自然工作室長期承接以下業務:


野外科學考察,物種鑒定,科研材料採集,戶外拓展活動與博物旅行,家庭園藝,自然、文創課程分享,自然類自媒體運營與主題影展,基礎農產品推廣與自然農業傳承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重拾自然工作室

,了解更多活動和產品

聲明:本文為原創內容,歡迎閱讀者在個人網路媒介進行由原文鏈接轉發的全文轉載;謝絕改編、摘錄、部分轉載,謝絕全文複製或重新編輯後自創新的鏈接發出。轉載時保留能夠跳轉至原文的鏈接,並保留本聲明。超出上述許可的範圍如其他微信公眾號或印刷品等,如需轉載或使用,請先發函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聯繫。如有非法轉載,將追究一切侵權行為。公眾號長期接收自然類原創文章,投稿可發至郵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拾自然 的精彩文章:

蘇州,那些讓我一見難忘的樹
一不小心上了雜誌封面|穎兒的博物手繪

TAG:重拾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