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帽子王」如何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
當年在關外的時候,清朝就開始著手準備給宗室、功臣分封爵位,凝聚人心。公元1636年,天聰十年四月,皇太極稱帝。不久後,便開始釐定宗室爵位,定下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名號。
鐵帽子王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能夠被封為鐵帽子王的,基本都兼顧宗室、功臣兩重身份。比如和碩睿親王多爾袞。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17歲的時候,就追隨皇太極征戰天下。自然有這個資格。
穿越清朝必知的30條冷知識作者:腦洞外星人9.99元42人已購免費試讀圖為多爾袞畫像
跟過去其他朝代的爵位相比,鐵帽子可以被放在頂級爵位的行列中。對於過去一些爵位來說,或者像明朝藩王那樣,擁有封地財富,卻無法掌握實權。
又或者掌握實權,卻不能代代繼承。而鐵帽子王卻可以在掌握實權的同時,世襲罔替,把自己的爵位代代傳承下去。不過,鐵帽子王雖然在皇太極時期被確立,但在順治、康熙時期,卻在實際上被廢除了。
圖為皇太極畫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爾袞。多爾袞一路扶持順治登基稱帝,並在後來平定明朝疆域中,立下功勛。順治也對多爾袞一路加封,從攝政王一路加封,成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等於是給自己找了個親爹供在頭上。
圖為順治畫像
後來多爾袞去世的時候,順治還給多爾袞追封為「清成宗」的身份。這等於是默許了多爾袞的皇帝位置。不過,這個做法,更像是捧殺。等於是昭告世人,多爾袞作為大臣,已經把位置放在皇帝上面。
僅過了兩個月,順治皇帝就把多爾袞的墳墓挖了,封號爵位也一併剝奪了。至於在皇太極時期一併封下的七位鐵帽子王,也在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陸陸續續被剝奪。
直到乾隆繼位以後,才開始重新對清朝的宗室爵位制度,進行調整。一方面是當時爵位制度比較混亂,如何分封,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說法。
另一方面,乾隆時,國力強盛,朝廷沒有什麼其他軍政大事,就可以把精力放在調整宗室爵位這種不大不小的事情。
穿越清朝必知的30條冷知識作者:腦洞外星人9.99元42人已購免費試讀乾隆時,把王爵的分封,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軍功得到的王爵。清朝時規例,如果因為軍功得到王爵,一律「世襲罔替」。
如果是憑藉血脈關係得到分封的王爵,會代代遞減,直到被降到奉恩將軍為止。乾隆的這個做法,其實是有多重因素的考慮。
一方面,通過對軍功的尊崇,重新激勵宗室立功向前的風氣。同時,對那些憑著血脈關係的王爵進行遞減,可以減輕國庫負擔。
畢竟供養這些親王、郡王,都要消耗國庫大量財富。但是,乾隆又把降爵,止步在奉恩將軍。這些宗室近支的後代,即便再低,也有個較好的俸祿待遇。起到收攏人心的作用。
所以,在乾隆之後,清朝的鐵帽子王爵位,才正式被定立下來。過去那八大鐵帽子王也都逐一得到恢復。他們的後代,可以繼續享受世襲罔替的特權。
多爾袞也被重新恢復睿親王的封號。並且被評價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而在乾隆以後,清朝在原有的八位鐵帽子王以外,又加封了四位鐵帽子王。
這四位都是立下過顯赫功勛的王爵。恭親王奕訢,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咸豐皇帝的親兄弟。在鴉片戰爭中,咸豐逃到熱河,恭親王奕訢到北京跟英國、法國談判。
憑著這一點,再加上後來幫助慈禧除掉咸豐留下的顧命大臣,又可以入主中樞,擔任軍機大臣,坐鎮朝廷。
其後推行的洋務運動,對於晚清國力提升,有一定的幫助。這個也是鐵帽子王跟過去王爵有很大不同的地方。過去的王爵,大多分封地方。
即便掌握坐鎮一方,掌管實權,也極少有入主中樞執政的。道理很簡單,這些王爵地位尊崇,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對皇帝地位產生威脅。
當然,這些爵位高高在上的鐵帽子王,能力、人品往往不是最厲害的。比如說在光緒年間得到世襲罔替特權的慶親王奕劻,也是入主軍機中樞。
有一定的能力,但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十分貪污腐敗。他的貪腐在晚清政壇上出了名的。可是,奕劻因為擅長討好慈禧,可以被步步升任,得到鐵帽子王的封號。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兩江總督為什麼駐地南京?
※為什麼舉人趕考有公車接送,秀才趕考只能路費自理?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