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越王勾踐劍:天下第一劍,千年不朽,仍有不解之謎
提到湖北省博物館,有兩樣國家重器幾乎無人不曉,無人不知,甚至享譽世界。而這兩樣重器也是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重要組成之一:越王勾踐劍和曾侯乙編鐘。凡是看過《國家寶藏》的人對來自於湖北省的這兩樣歷史文物一定不會陌生。
其中,越王勾踐劍的名氣似乎已經超越了歷史本身,當它第一次出境展覽的時候,就深深折服了外國遊客,認為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學會使用魔法,使其劍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埋沒了千年,仍是不朽,且劍面掠影,鋒利無比。
因此,若去湖北省博物館,此劍是必看不可。儘管館藏有四件鎮館之寶,但卻沒有哪件能與越王勾踐劍堪比,且不論歷史價值,就論名氣,想必很多人來到這裡也只為了一睹劍靈的春秋霸氣,尤其是在《國家寶藏》播出之後。
那麼越王勾踐劍為何會出土於楚王墓中,據專家考證主要有兩個說法,一是陪嫁品,二是戰利品。但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勾踐之劍仍在沉默,唯有「越王鳩淺 (勾踐) 自乍 (作) 用 (劍) 」8 個鳥篆體錯金銘文說明了此劍來源及其主人身份,但為何會出現在江陵楚國墓葬中,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去年博物館重新開列了一個精品展覽「鳳舞九天——楚文物精品展」,越王勾踐劍就藏於此展館。於其一同現於《國家寶藏》的還有「睡虎地秦墓竹簡「,還專門設有「國家寶藏」特展紀念碑。
但面對這兩樣同樣因《國家寶藏》被更多人獲曉的歷史文物,越王勾踐劍受到的關注仍是第一,但這把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寶劍,卻是一把非常短小的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此劍雖短,但世人尊其為「百兵之祖「。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備受文人雅士的追捧。
越玉勾踐劍雖然已深埋地下2400多年,但至今仍光潔如新,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曾試之以紙,二十餘層一划而破。令世人震驚的不僅是其千年不朽,更是其鋒利程度,關於其中的秘密也早已公開。
越王勾踐劍的主要的成份是青銅和錫,還含有少量的鉛、鐵、鎳和硫等,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劍刃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在精密磨床生產的產品相媲美,充分顯示了當時越國鑄劍工匠的高超技藝。那麼當時的中國人是如何掌握和使用這項技術的呢,這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謎。
只是毋庸置疑的是,越王勾踐劍的名氣並非是今天愈發響亮,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雅士都想一睹其劍真容,甚至是找到其並收藏。但在勾踐死後,此劍也是一直下落不明。但隨之也迎來了困惑,當越王勾踐劍名譽天下的時候,究竟是因其主人還是其本身呢? 越王和他的劍究竟是誰成就了誰?據《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有5把青銅劍,而勾踐本身也是一個嗜劍之人。
作為歷史上的一代春秋霸主,那位卧薪嘗膽,最終吞併吳國的越王勾踐是不得不提的人物,如果沒有它,自然也不會有越王勾踐劍。因此,此劍是必須仰仗主人的名氣。其次便是它剛出土時,依然鋒利,而且寒光凜冽。即便是過了兩千多年,仍無毫不鏽蝕的痕迹。
當專家對其進行現代科技檢測發現之後,這把劍上藏有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這些「秘密」不僅直接反映出當時工匠的技術高超,更是說明了古人的智慧超群。
為此,湖北省博物館內的越王勾踐劍大概也是四件鎮館之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其次便是曾侯乙編鐘。第一次見曾侯乙編鐘實在震撼,但一眼目睹越王勾踐劍真有些詫異,如此短劍為何是天下第一?雖然歷史無言,但歷史仍留下蛛絲馬跡,知其背後不禁震驚。
TAG: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