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為何寵愛和珅,絕不僅是和珅投其所好,還有和珅的過人之處

乾隆為何寵愛和珅,絕不僅是和珅投其所好,還有和珅的過人之處

原標題:乾隆為何寵愛和珅,絕不僅是和珅投其所好,還有和珅的過人之處


說到乾隆,不得不說說和珅。如果提起和珅,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眾所周知的大奸臣,其財產不計其數。然,和珅不僅是個奸臣,更是一個了解皇上心思的奸臣。古人常說: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康熙帝的知己之臣是李光地,乾隆帝的知己之臣則是和珅。和珅之於乾隆帝,可謂如魚得水。君臣知己是不太容易遇到的事情。劉備與諸葛亮是正面的典型,和珅與乾隆帝是反面的典型。對於朝廷、國家與社會,前者可以起到促進和諧的作用,後者則只有腐化的作用。為什麼說和珅與乾隆帝是知己,而不僅僅是和珅投君所好,乾隆帝包庇縱容奸臣的關係?請看這樣一件事情:


乾隆帝晚年把帝位讓給嘉慶帝,自己做了太上皇。這個時期的乾隆帝已經變得老態龍鍾,步履艱難,就是在宮內行走,也需要人扶掖。朝鮮使臣描述說: 乾隆帝記憶力減退,「早膳已供,而不過霎時,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進,而皇帝也不覺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但是嘉慶帝還要向他請示彙報工作,和珅作為宰相常常陪著一起入見。乾隆帝生命的最後幾年,精力已經不濟,常常一人枯坐著。有一次,他們入見,乾隆帝正閉著眼睛似睡非睡地口中念念有詞。嘉慶帝在一旁「雖極力諦聽,終不能解一字」。過了很久,他忽然睜開眼睛問道: 「這些人什麼姓名?」嘉慶帝不知所云,瞠目結舌。和珅答道: 「高天德、苟文明。」這兩個人是當時白蓮教率眾起義的首領。嘉慶帝聽了和珅的答話更是莫名其妙。事後問和珅: 「上皇說的是什麼?你所對答作何解釋?」和珅答: 「上皇所誦為西域秘密咒,念咒可以使所厭惡之人於數千里之外無疾而死,或有奇禍。奴才聞上皇念此咒,知所欲咒者必為教匪悍酋,故以此二人名字對答。」乾隆帝並沒有明說,和珅何以知道所問就是這件事情?它所代表的意義只能說是君臣知己。常言道,知子莫如父,知父莫如子,可是連父子之情都不能與此相比。和珅與乾隆帝的心靈溝通實在是太深了。



對於乾隆帝寵信和珅的原因,通行的說法都是強調乾隆帝後期,體力漸衰,精神不支,理政不如早年之勤勞,辦事不如早年之決斷,用人不如早年之明察,又貪圖享樂,容易受到蒙蔽;或專制主義制度必然如此,云云。這些說法太理性化,太政治化,說是知己就比較接近乾隆帝的內心隱秘之處。和珅之所以受到乾隆帝的格外寵信,升遷極快,貪贓巨大,而言路不敢攻或攻不倒他,奧秘就在此。乾隆帝晚年不像康熙帝與雍正帝那樣注意朝政風氣。和珅貪污那麼嚴重,精明過人的乾隆帝怎麼可能一直蒙在鼓裡?包庇和珅的代價非常之大,乾隆帝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和珅固然機敏過人,善於揣摩上意,而乾隆帝能得到和珅這樣一位知己臣工也感到很難得,無論如何,也要包庇他,不能失去他。下面簡單講述和珅的發跡史。


和珅,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鈕祜祿氏。父親名常保,隸滿洲正紅旗,時任八旗副都統,母親系河道總督嘉謨之女。曾祖父尼雅哈納曾因軍功得到「巴圖魯(勇士)」稱號,授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世襲罔替。家世雖不顯貴,但也不太低。和珅在10歲左右與兄弟和琳一起入咸安宮官學讀書。咸安宮官學位於西華門內,隸屬內務府,為貴族學校,比八旗官學更優。每年只招收90名學生。和珅天性機敏,記憶力好,學習成績優異。和珅不僅經史優異,而且擅長詩畫,文才斐然。他通曉多種文字,而且擅長書法,他的字與乾隆帝的字也很相似。


乾隆三十二年,和珅承襲了三等輕車都尉。三十三年,得授三等侍衛職,為皇帝的御前近侍。侍衛負責皇宮、行宮的警衛,又有陪同娛樂的任務。



乾隆四十年(1775年),和珅被擢升為御前侍衛,並授為滿洲正藍旗副都統,從此青雲直上。和珅受到乾隆帝的賞識事出偶然,而理有必然。關於和珅的發跡因緣有多種說法,仔細分析可以看出這對君臣相得的奧秘,以及古人對乾隆帝的委婉批評。


據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所記載如下:

有一天,乾隆帝出宮,坐在乘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事,乾隆帝微怒,誦《論語》「虎兕出於柙」一句。扈從的眾御前侍衛以及粘竿執事等,都愕然相對,互問皇上說什麼?只有和珅答道: 「皇上說典守者不得辭其責」,皇上為之開顏。問和珅,你也讀《論語》嗎?和珅答: 「是。」皇上又問他家世、年歲,和珅奏對都稱旨。自此以後施恩禮遇日隆,陞官不依次序。



前文說過,湯斌因為在布告中寫了一句「愛民有心,救民無術」被人告發,觸怒了康熙帝。康熙帝說: 「古人善則歸君,過則歸己,如今的道學,便是過則歸君,善則歸己。」做皇帝的當然喜歡「善則歸君,過則歸己」的大臣,而不能容忍「過則歸君,善則歸己」的大臣。責君就是「過則歸君,善則歸己」。能自覺修身,又自認為是真道學的康熙帝尚且如此,好大喜功的乾隆帝焉能不如此,即如此,焉能不把和珅視為知己?乾隆帝稱和珅為「解人」,就是明理識趣的人,和珅能識解乾隆帝思想之深趣,只有這種善於把正理歪說的奸臣才能博得乾隆帝的歡心,是為知己。


從此以後,和珅開始不斷地升遷。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右侍郎;同年三月,命以戶部侍郎銜在軍機處行走;四月,授內務府總管大臣,為皇帝理財;八月,調任鑲黃旗副都統;十一月,充任國史館副總裁,戴一品朝冠;十二月,令和珅兼步軍統領,並賜其享受「紫禁城內騎馬」的待遇。此時的和珅年僅26歲,一般官員都要到了65歲以後,年老體衰了,才能得到這一優待。和珅一路升上去,曾任理藩院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吏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大學士,封一等忠襄公。此外,又兼任多種職務,管太醫院,崇文門稅務監督等。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二,88歲高齡的乾隆皇帝去世。乾隆帝一死,第二天嘉慶帝就迫不及待地把和珅革職下獄,賜死,並為尹壯圖申冤。為什麼嘉慶帝能認識到和珅的奸詐,尹壯圖的忠直,而乾隆帝認識不到?當然不是,乾隆帝必然知道和珅奸詐和尹壯圖的忠直,如果乾隆帝年輕,一定不會重用包庇和珅,而打擊尹壯圖。皇帝做久了,人老了,必然昏聵,就偏愛奸臣,討厭忠臣。所以皇帝年輕一些必有好處。當然這是指條件(才幹、道德)相同的情況,不可把年輕的昏君與年老的明君相比。


所以說,乾隆皇帝一生是可敬的,也是可憐的,最終終究不過是個老人,縱使身為天子,也難逃凡人的生老病死與孤獨!


看到乾隆皇帝的這些故事你想說些什麼?請您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譚論古今 的精彩文章: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和劉統勛的傳奇,他是盛世明君或亂世昏君呢
姓氏文化探源-馮姓

TAG:譚論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