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類真正的敵人,是那些試圖為人類精神套上桎梏的人

人類真正的敵人,是那些試圖為人類精神套上桎梏的人

原標題:人類真正的敵人,是那些試圖為人類精神套上桎梏的人


編輯:主父眼


真誠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關注,並在百忙之中閱讀小編的分享,假如能夠給您帶來茶餘飯後的一點愉悅,或者一絲思索,或者一份寄託,將是小編最大的欣慰!


特別聲明:圖文綜合網路,如果涉嫌侵權請隨時聯繫立即刪除!


01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1866-1959)是美國著名的醫學家,他一生更大的功業,則是發展了跨學科高等研究的典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1933年的一天,納粹政府查抄了愛因斯坦在柏林的寓所,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他的人頭。當時,愛因斯坦恰好避居在普林斯頓。


弗萊克斯納得知消息後,立即找到愛因斯坦,邀請他去剛剛成立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愛因斯坦提出兩條要求:第一,我要帶著助手一起去;第二,年薪3000美元。


弗萊克斯納說,第一條,沒問題;第二條,不行!


愛因斯坦說,要是普林斯頓一年的生活費花不了這麼多,我也可以少要點。


「不,先生」,弗萊克斯納正色回答道:「我不同意的原因,不是你要的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一年只給你3000美元的薪水,那麼全世界都會認為我在虐待愛因斯坦!」


結果,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年薪,定為16000美元。



02

在普林斯頓研究院,沒有各種行政委員會,沒有例行公事,教授們甚至沒有任何教學任務。據說,愛因斯坦和同事們——那其中包括20世紀最優秀的一批科學家:維布倫(O. Veblen)、亞歷山大(J. Alexander)、馮·諾依曼(J. von Neumann)等等——每天經常做的事,就是端著咖啡到處找人海闊天空的「閑聊」。


很多人責備院長弗萊克斯納,認為他花巨資請來的科學家們,每天「無所事事」,做著毫無「用處」的事。


面對質疑,弗萊克斯納這樣回答:


「先生們,在愛因斯坦誕生前100年,他的同鄉高斯(Gauss)出生在普魯士。高斯發明的非歐幾何學,是整個19世紀最晦澀的數學研究,在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裡,高斯無法發表任何相關研究成果,因為當時人們認為它們「沒有用」。可是今天,全世界都知道,如果沒有高斯當年在哥廷根的研究,相對論及其豐富的實用價值恐怕全都是泡影。


近一兩百年間,全世界的專業學院在各自領域內做出的最大貢獻,可能不在於培養出多少實用型的工程師、律師或醫生,而在於進行了大量看似無用的科學活動。從這些無用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獲得了許多發現,它們對人類思想和人類精神意義之重大,遠遠勝過這些學院建立之初力圖達成的實用成就」。


「而在普林斯頓」,弗萊克斯納補充道,「行政工作被儘可能的弱化。腦中無物的人,無法專註思考的人,在高等研究院是撐不下去的。我希望愛因斯坦先生能做的,就是把咖啡轉化成數學定理。未來會證明,這些定理將拓展著人類認知的疆界,促進著一代代人靈魂與精神的解放」。



03


1920年代的某一天,弗萊克斯納遇到了70多歲的老紳士伊士曼(George Eastman),伊士曼先生是舉世公認的大眾攝影之父,柯達公司創始人,那時,他正準備把畢生積蓄的一大部分,投入美國高等教育事業,用於推動「有用學科」(useful subject)的發展。


弗萊克斯納問伊士曼:那麼在您心目中,誰是當今最「有用」的科學家呢?

伊士曼不假思索的說:馬可尼(G. M. Marconi)。


在伊士曼看來,馬可尼發明的機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帶給整個人類文明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也正因為如此,1909年,馬可尼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沒想到,弗萊克斯納卻說:親愛的伊士曼先生,在我看來,無論我們從廣播獲得怎樣的快樂,無論無線電和廣播為人類生活帶來了什麼,馬可尼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04


面對老紳士震驚的目光,弗萊克斯納解釋道:


伊士曼先生,馬可尼出現是必然的,因為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位巨人,為無線電的發明默默鋪好所有台階,只待有人登上台階去摘取桂冠,這個就是克拉克·麥克斯韋(Clerk Maxwell)教授。


正是麥克斯韋1865年對電磁場展開了深奧難懂的運算,並且在1873年出版的一本專著中寫下了這些抽象的方程式,才使得馬可尼的工作成為可能。


終其一生,麥克斯韋從來不曾關心自己的研究有何「用處」;從沒有設定任何「實用性」方面的目標,也從來沒有發明任何一樣具體的東西,然而,他們「無用」的理論工作一旦被某個聰明的技術人員加以利用,就立即能創造出全新的通訊、實用和娛樂用途。


縱觀整個科學史,絕大多數最終被證明對人類有益的真正偉大發現都源於像麥克斯韋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不被追求實用的慾望所驅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是他們唯一的渴望。從伽利略、培根和牛頓的時代開始,好奇心就是現代思維的一個典型特徵。在整個人類文明史上,它也是不可阻礙的。越少偏向直接應用方面的考量,好奇心就越有可能為人類福祉做貢獻。


05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印章上,印著兩個單詞:「真理與美」(Truth and Beauty)


有一次,為了讓一位哈佛教授來研究院,弗萊克斯納為他頒發了津貼。對方寫信詢問:「我來普林斯頓的任務是什麼?」


弗萊克斯納回信說:「普林斯頓沒有任務,只有機會。


還有一次,一位年輕有為的數學家在普林斯頓待了一年後,前來與弗萊克斯納道別。臨走前,他說:「我猜你肯定想知道這一年對我意味著什麼——數學正經歷迅猛發展,現階段的文獻資料太豐富了。我這個博士學位已經拿了十年之久,雖有過緊跟學科發展的時期,但現在覺得越來越吃力。在普林斯頓這一年,我覺得,窗帘拉開了,屋子亮堂了,窗子打開了。我正構思兩篇論文,不日即將動筆。」


「要寫多久?」弗萊克斯納問他。「五年,也可能十年。」「然後呢?」「重返普林斯頓。」


1938年,一位教授應邀來普林斯頓工作一段時間,他去拜會弗萊克斯納說:「我要在這待到明年十月。」「這兒夏天很熱」弗萊克斯納擔憂的說。


「沉浸於工作中,哪還顧得上熱?!」


06


在1939年那篇著名的文章《無用知識的用處》中,弗萊克斯納這樣寫道:


時至今日,「實用性」是我們評判某個大學、研究機構或任何科學研究存在價值的標準。但在我看來,任何機構的存在,無需任何明確或暗含的「實用性」的評判,只要解放了一代代人的靈魂,這所機構就足以獲得肯定,無論從這裡走出的畢業生是否為人類知識做出過所謂「有用」的貢獻。一首詩、一部交響樂、一幅畫、一條數學公理、一個嶄新的科學事實,這些成就本身就是大學、學院和研究機構存在的意義。


正因為如此,我極力呼籲各位不要過於關注「實用性」的概念。誠然,某些怪異想法可能會大行其道,寶貴的研究經費也有可能會被白白浪費掉。但比放縱和金錢遠遠重要的是,禁錮人類思想的鎖鏈得以被粉碎,思想探險獲得了自由。正是憑藉這份自由,盧瑟福和愛因斯坦才能披荊斬棘、向著宇宙最深處不斷探尋,同時將緊鎖在原子內部無窮無盡的能量釋放了出來。也正是憑藉這份自由,玻爾和密立根了解了原子構造,並從中釋放出足以改造人類生活的力量。


人類真正的敵人並非是無畏且不可靠的思想家,無論他的思想是對還是錯。真正的敵人是那些試圖為人類精神套上桎梏讓它不敢展翅飛翔的人。


約翰·洛克:人的三個基本權利


作者:木然


有人因事業而不朽,有人因思想而永生。那些永生的思想者,是因為他們懂得人性,他們知道人性在哪裡閃光,他們知道人性在哪裡失明。洛克是深諳人性的一位自由主義者。在政治思想史上,無論是自由主義思想還是人權思想,都有他的足跡。不但有,而且是鼻祖。


自由主義者深受基督教的影響,大都從人性惡出發,從而推論和演繹出一整套的憲政政治邏輯體系,這當然對洛克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洛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從人類在自然狀態的不便中切入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合道德性、合目的性。


洛克從人性的底線出發,從人性的經驗出發,來論證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分析政府存在的基本目的。人類從自然狀態里走出來進入契約社會,必然把人的一部分權利交給政府,但人的三個基本權利不能交,即生命、財產、自由。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追求政府的既得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福祉。公共福祉就是要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政府不得以任何名義侵犯。

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洛克從不高揚人的道德,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道德觀。道德觀是個體的,也是群體的;個體的道德千姿百態,群體的道德也是基於底線的道德。在群體中高揚道德,尤其是推崇高尚的道德,那無異是破壞了每一個人的道德生命力,使每一個人在高尚的道德面前失去了做人的尊嚴。他只談底線的道德,這個底線的道德,就是要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他告訴你,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處於戰爭狀態,人的生命永遠都是第一的,生命是極其重要的,沒有了生命,什麼都沒了,任何人無論以何種理由都不能奪去別人的生命。


洛克有一句話說得真好:"一個人既然沒有創造自己生命的能力,就不能用契約或通過同意把自己交由任何人奴役,或者置身於別人的絕對的、任意的權力之下,任其奪去生命。"


每一個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具有同等的生命尊嚴和生命訴求,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珍惜。上帝造人,並不是讓每一個人破壞自己的生命,也不是讓其它人來殘害自己的生命,否則就是處在戰爭狀態。無論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非正義的戰爭,都沒有理由滅絕失敗者的生命。


生命是神聖的,因為上帝而神聖。生命是高貴的,它讓人活得有意義,讓社會富於色彩。每一個生命都如同花一樣釋放出自己獨有的芳香。沒有了每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上帝就會被褻瀆,社會就失去了活力,人類社會就失去了光澤。


如果任何人侵犯了別人的生命,那麼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而戰,"一個人可以毀滅向他宣戰或對他的生命而懷有敵意的人"。為生命而活,才是神聖之活。為生命而戰,才是神聖之戰。


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勞動;不勞而獲,那是在浪費上帝賜予的生命,是對上帝的不敬。"人類一出生即享有生存權利,因而可以享用肉食和飲料以及自然所供應的以維持他們的生存的其他物品"。凡是自己加入的勞動的東西,"能用多少就用多少",勞動不但創造價值,而且勞動還必然使自然物品成為私有財產。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勞動獲得財產,不能以攫取別人的財產為目標,每一個人的財產都必須得到保障。


私有財產之所以是神聖的,那是因為有了人的勞動。私有財產之所以是不可侵犯的,是因為侵犯了人類的私有財產,就破壞了人之稱為人的基本道德底線。私有財產設置了道德的邊界底線,侵犯了人類的私有財產,或者把人類的私有財產變為公有,那是破壞了人類的底線道德,使道德處在失范和無序狀態。哪裡沒有私有財產,哪裡私有財產沒有得到保障,哪裡的道德就會塌陷。


私有財產之所以神聖不可侵犯的,是因為私有財產是人類正義之源也是正義本身。人類在自然狀態中獲得通過勞動獲得的財產充滿了正義性,人類進入契約社會,就是為了維護正義,維護上帝的尊嚴,保障私有財產就是維護正義的基本標誌之一。破壞和侵佔私有財產,就是以上帝為敵,就是向人類開戰,就是使人與人之間進入戰爭狀態。

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人的終級目的不是生命本身,也不是財產本身,而是自由。生命與財產並不是人的最終追求,並不是人的最終歸宿。自由才讓生命大放光彩,才讓財產展示人性的光輝。沒有了自由,生命只具有了工具性意義。沒有了自由,財產就失去了精神之根。


自由並不是無政府主義,並不是利己主義,並不是為所欲為,自由"並非人人愛怎樣就可怎樣的的那種自由,而是在他所受約束的法律許可範圍內,隨其所欲地處置或安排他的人身、行動、財富和他的全部財產的那種自由,在這個範圍內他不受另一個人的任意意志的支配,而是可以自由地遵循他自己的意志"。


自由就是在法律之內的自由,在法律之外無自由,如果說法律之外有自由,那也是特權者的自由,是專制者的自由,是權力者的自由,是給自由以毀滅性打擊的自由。"就法律的目的不是廢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哪裡沒有法律,哪裡就沒有自由。"自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就是以法律的名義、上帝的名義、以高尚的目的也不能侵犯自由。


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保障生命、私有財產和自由


洛克對政府提出的要求是低調的,要求政府執行規則、執行法律即可,當裁判員就別當運動員,當運動員就別當裁判員,一身兼二任既破壞了法律,也極大地傷害了自由。政府的目的也因此很快就變成政府自身的目的,變成以公權謀私權的工具。凡是違背政府目的的政府,就是暴政政府。凡是違背政府目的而濫用公共權力者,就是叛亂者。


暴政以恐懼為根本原則,以謊言為基本信條,以暴力為強大後盾,以權力濫用為主要表徵,侵犯人的肉體與精神,使人成為工具。洛克對暴政進行了簡化,他衡量暴政與否只採取了一個惟一的標準。在他看來,暴政就是政府超越法律,把政府置於法律之上。"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力,這就會給人們的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們就與社會的其餘成員有不相同的利益,違反了社會和政府的目的。"他還說,"統治者無論有怎樣正當的資格,如果不以法律而以他的意志為準則,如果他的命令和行動不以保護人民的財產而以滿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憤、貪慾和任何其它不正當的情慾為目的,那就是暴政。"


真正的暴政就是違背法律的暴政,違背法律的暴政就是透骨入髓的暴政,這種暴政使每一個人都處在戰爭狀態,使每一個人的關係都成為狼與狼的關係,使每一個人都沒有合理的預期,使每一個人都朝不保夕。指鹿為馬、朝令夕改的暴政讓每一個人的生命與財產都失去了歸宿,自由自然更是免談。


在暴政之下,只能苟活


人類文明進步的基本標誌,就在於暴政退出了歷史舞台,如果暴政避免不了,人們就有了反抗的必要性。洛克對違背政府目的的統治者提出警告,如果暴政持續下去,"無論什麼政府都會遭到強力的反抗。"人們就會"以強力對付強力",人們就"必須把他當作侵略者來對待。"為了維護人權與自由,人們必然具有反抗的權利。

反抗的權利,絕不能放棄


叛亂是對政府的叛亂,是對政府的顛覆,但洛克對叛亂者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社會的叛亂是果,而不是源,源在於政府和個人濫用政府的公共權力,"不論什麼人,只要以強力破壞法律並以強力為他們的違法行為辯護,就真正是地道的叛亂者。"這種強力,只有政府才有,政府本身才是真正的叛亂者。如果政府守法,公民就會守法,政府與公民就都會安然無恙,同在一個藍天下,過著和諧與快樂的生活。政府守法,是社會和諧之源,穩定之源,繁榮之源。


洛克悟透了人性,他知道,在這個社會裡,總有萬般不如意,這種萬般不如意總會激發人們離開地平線的理想。這種理想,看起來誘人,聽起來偉大,真正要實施起來,遠不是那麼回事。在海市蜃樓的邊上,就是人類的萬丈深淵,進入海市蜃樓,就進入了地獄之門。


人性具有墮落的傾向,人性也有升華的本能。思想家的目的,就是要給人一條線,線的這頭牽著人性的墮落,線的那頭牽著人性的升華。這條線會讓人腳踏實地實地行進,恪守人的生命、財產、自由的底線,一步一步行進。

洛克做到了,洛克也因此不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之旅 的精彩文章:

去烏克蘭旅遊住宿,晚上女孩敲門別開,可有些人就是不聽勸
姐妹同一天生下兩對雙胞胎,DNA鑒定四個孩子的父親竟然是同一人

TAG:文化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