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一輩子很長,經過無數岔口,面臨無數選擇題。那些影響人生至關重要的選擇題,如果做錯了怎麼辦——你一定有做錯過或者後悔過的時候,對吧?畢竟人生那麼長,總有那麼個把蛋疼的瞬間會去想「如果我那時……」

問題的複雜性在於人們只能質疑現有選擇的正確性,卻無法保證其他選擇項的正確性。如果能在選擇前找到所有正確選擇項,造就出一條完全正確的人生之路,那無疑,人類的幸福將再也不是多愁善感詩人們筆下的縹緲之物。

人不能同時踏入兩條河流。這是在現實背景下才成立的至理名言。而在科幻小說里,技術壁壘被打破。人類有權為自己選擇最佳命運。如何選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標準。簡而言之,就是把所有選擇項都一遍遍試過之後,自然就能找到正確選項。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時間旅行1895年,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發表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說,也是第一部時間旅行為題材的小說《時間機器》。小說中的人物乘坐時間機器抵達遙遠未來。威爾斯一定沒想到他「創造」的時間機器會成為不斷修正個體命運和歷史進程的主要工具之一。科幻作品中,主人公們,疲於奔命,不斷返回過去,重新開始。大話西遊不是科幻片,但月光寶盒可以權當時光機器。看至尊寶為救白晶晶在水簾洞狂奔往返、試圖阻止白晶晶自刎,簡直是對時間旅行小說某個類型的濃縮演繹。換成西方背景,把故事擴展看來,儼然就是《羅拉快跑》,或者是《蝴蝶效應》,荒誕版的《回到未來》,溫暖光明版的《12猴子》等等等等。

相比電影,小說在時間旅行的問題上走得更遠。海因萊因《你們這些還魂屍》是其中的經典之作。海爺讓筆下的主人公不斷穿越時間,在撲朔迷離的人生路上跌跌撞撞,遇見各種神秘人物,受莫名力量牽絆,最後發現他既是自己的父親也是自己的母親以及其他改變他命運的人——堪成人類歷史上最棒的獨角戲之一。著名的《海明威騙局》,1991年的雨果星雲雙獎(世界科幻的兩大獎項)短篇,講述有關海明威傳說中的失落手稿的時間旅行故事,故事核心與《你們這些還魂屍》酷似,可算是作者喬?霍爾德曼對海爺的致敬。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時間機器不是萬靈藥。

當時空旅行改變命運時,時光逆流,很可能會出現「祖父悖論」的情況,將出現兩個不能相容的現在。而這個矛盾在同一條時間線上是無法解決的。早期大多數科幻作品對此採取更人性的迴避措施。比如《回到未來》,如果主人公真的和他的母親結婚,那麼他作為他父母的孩子就不存在了。電影編劇通過浪漫喜劇的種種手段逆轉了故事的發展,使主人公的父母最終相愛結婚生子。而在《時間機器》這樣的作品裡,電影編劇兇殘地咬住結局不放,把悲劇堅持到底,過去一旦無法改變,既而也就影響不到未來。矛盾自然不存在。

到這裡,問題只是被跳過,仍然懸在半空。這不僅是只有科幻死宅會盯住不放的邏輯問題,更是票房問題,變得和電冰箱一樣平常的時間機器還能將喜新厭舊的觀眾留下來嗎?每當科幻作家、電影編劇開始使用老套的穿越設定,審美疲勞這把達摩克里斯之劍就讓他們冷汗涔涔。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辦法不是沒有,也並非所有穿越時空的科幻作品都不給力。

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中的對話告訴我們,「源代碼」是由記憶構造出的世界片斷,但每次構造出的世界,卻有著眾多的細微差異,同時這一世界也並不只是所謂「8分鐘」的片斷,我們看到了兩次超過8分鐘的情況,事實上只有主人公的死亡才會令這個世界終結。這些細節都在大聲喊著:這不是時間旅行!

沒錯,導演要講一個有關時間的故事,不過他可沒說,這就必須是你們以為的時間旅行。因為他知道你們有一大堆祖父祖母什麼的不允許他這麼干。既然這樣,索性把因果斷開吧,這樣的時間旅行故事,主人公可以毫不顧忌地想怎麼干就怎麼干。這就將時間旅行中一般發生在一個位面的懸念「挽救悲劇&改變歷史」,變成了發生在不同位面的懸念「挽救悲劇&創造歷史」,這一改變賦予了人物更大的活動空間,也讓他更容易深入自己的內心,追問有關自我的定義。總之,電影偷偷地變成了一個平行宇宙的故事。

回頭再看,果然如此。每次世界的差異,沒有時間限制,還有主人公的死帶來終結——這最後一點就是傳說中「薛定諤的主人公」!他作為這個平行世界的創造者,一旦失去了觀察的能力,平行世界就瞬間崩塌。也因此,最後的簡訊就沒有什麼疑點,反正定格鏡頭之後的一切如果都是發生在平行世界,就毫無可疑之處。而這簡訊內容和開頭的對應,就不再是一個邏輯漏洞,而是導演暗示你們所看的一切其實也不過是一段平行世界中發生的故事,而所謂的現實或者說真相,從來都沒有講給你們聽。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多重宇宙在物理學中,早就有人提出多重宇宙的假設。

早在上個世紀,物理學家們就試圖搞清楚為什麼在微觀粒子能觀察到的疊加態,卻無法在由微觀粒子組成的宏觀物體上觀察到。1957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休?埃弗雷特在他的第一篇論文里用「疊加態也影響這我們這個世界」的假想來解釋這個問題。舉個簡單得可能不太準確的例子:既然原子會出現疊加態,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為什麼原子組成的魚缸不行呢?因為當觀察者「我」指出一個具有疊加態的粒子的位置,說它在這裡在那裡的時候,疊加態也會作用在我們自己身上。這樣就出現兩個「我」,一個看見魚缸在這,一個看見魚缸在那,但任何一個「我」都只看見了魚缸在一個地方。

在這個假設的基礎上,一個宇宙完全可以分裂成並行共存的多個宇宙。這是平行宇宙的觀念第一次在量子物理中被提出。遺憾的是,因為觀念過於新奇,而埃弗雷特當時才26歲,他的論文沒有受到重視,之後25年直到他去世始終以工程師和分析師的身份自持,再也沒有進入學術界。

至於霍金的「平行空間理論」,則完全可以作為《源代碼》的設定核心,「時間旅行者回到過去改變歷史後,時間線便出現分杈,分杈的時間線展開的是另一段歷史。」

在量子物理學中,儘管平行宇宙仍停留在假設層面未被完全證實,但是天文學家近年對宇宙微波輻射背景的圖案研究後,發現了我們的宇宙被其他宇宙推擠的痕迹,成為支持平行宇宙的一個證據。

也許在某一天科學家能向公眾證實平行宇宙假設的成立。但對科幻作家和編劇,事情到這裡才只是開始。幻想作品固然擁有跳過理論驗證的特權,但怎麼把玄妙的理論放進故事,通過電影手段表達清楚——既要設置重重迷障,還要讓所有懸念有邏輯支撐。

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對此有他們的解釋。量子物理學家在多重宇宙假設的基礎上對「似曾相識」作了另一番更奇妙的解釋:當時空結構出現中斷的時候,就會導致平行世界的偶然相交,這時就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


從科幻電影討論幾個有關時間旅行的問題



祖父悖論:最先由法國科幻小說作家赫內?巴赫札維勒在他1943年的小說《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假設某人回到過去,在自己父親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殺死;因為某人祖父母死了,就不會有某人的父親;沒有了某人的父親,某人就不會出生;於是矛盾出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解碼 的精彩文章:

驚艷!盤點地球上你所未知的美麗海洋生物
唯一有星環的衛星,大小只有月亮1/10,水比地球還多

TAG: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