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芽庄有一座「小吳哥窟」,古老而靜謐,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初到越南,總有人會告訴你,北方王朝與占婆國的交戰史繪就了越南獨領風騷的文化史,這裡的婆那加占婆塔,這裡的風情古鎮會安,這裡的順化皇陵,都曾為越南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婆那加占婆塔就是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大浪淘沙般地生存下來,斑駁的歲月痕迹無疑令人聯想到那個激情澎湃、戰火紛飛的年代。婆那加占婆塔建於公元7-12世紀之間,屬於印度教建築,也被譯為天依女神廟,因為這裡供奉的是Po Nagar(天依女神)。女神在占婆王國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日夜守護著靠海吃飯的當地老百姓,與我國媽祖的地位相當。
登上婆那加占婆塔,底層的巨大石柱非常引人注目,大的石柱共有10根,小的石柱共有12根,兩兩對排的中間是供奉的香火,還未靠近,神秘的宗教氣息便指引著你一步步探索發現這裡。
對於很多國人來說,占婆王國只是存在於腦海中的一個神秘國度,這個國家到底為世界留下了多少光輝的文化,人們也不得而知。事實上,古代越南一直分為兩大部分,南部長期被展族人佔領,稱作占婆國,這裡的人們信奉婆羅門教,也就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占婆塔就是在占族人統治時期修建的。
每一座寺廟都是神聖莊嚴的,婆那加占婆塔也不例外。進入占婆塔參拜不能穿暴露肌膚的衣服,並且需要脫掉鞋子,身著樸素簡介的長袍方可。
從寬敞明亮的入口進去,過道兩旁的牆體已經「銹跡斑斑」,很多磚塊呈現出黑褐色的潮濕狀,這可能與芽庄的地理位置有關吧。對岸的海面常年波濤洶湧,沿岸建築物很容易受其影響變得潮濕多水。
再往塔內深處前進,一尊表情肅穆的神像映入眼帘,這就是神祇楊婆那加。納悶的是,為什麼印度教塔內的神像、奉桌、裝飾與佛教非常相像呢?其實,神祇楊婆那加在印度教和佛教中都有其化身,並且這兩者均起源於印度,有相似的元素符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婆那加占婆塔被人們稱作「越南吳哥窟」,惟妙惟肖的磚雕,融入雲霄的尖頂,錯落有致的樑柱,形似勝過神似。自誕生之日起,占婆塔走過了1000多年的風雨征程,昔日輝煌的祭神塔,如今只留下了孤零零的四座,直教人扼腕嘆息。
占婆塔內還有極具東南亞風情的越南舞表演,清脆爽朗的鼓聲伴著曼妙柔軟的舞蹈,不知不覺間,叩響了遊人對占婆王國的無限遐想。
暮靄沉沉,斑駁的占婆塔彷彿像睡著的孩子,人們似乎不願意深究曾發生在這裡的故事,也不願意過多地問起有關信仰的問題,局外人的我們,只要靜靜地欣賞華麗多姿的古迹文明就夠了。
占婆塔最令人漬漬稱奇的就是塔頂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這些石雕鑲嵌在紅磚之間,還有的聳立於層層疊加的磚面上,抬頭仰望,似乎刻畫了一部形象萬千的印度教神靈世界。
古代先祖的智慧與想像力非現代人能比,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手中只有簡單的斧頭、啷錘、刻刀,僅憑這幾樣工具人們便在堅硬的紅磚上,刻畫出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神靈,化腐朽為神奇,著實令人欽佩。
這些根據人物形象量體裁衣製成的磚雕,好似繁複多變的拼圖,聰明智慧的占婆人在冰冷的石頭上,創造出文化價值深厚的藝術品,實乃占婆一絕。
這些磚雕不僅做到了輪廓的神似,就連人物的神態、身體的每一個細節都表現的淋漓盡致。怒目而視的眼睛,驚愕誇張的牙齒,凹凸有致的面部表情,猶如中國的傳統刺繡那般精細。不同的是,刺繡是在布上作畫,磚雕是在石頭上作畫。
眾所周知,印度教將母牛視為聖靈,在印度教占多數的印度是不允許吃牛肉的。這其實與印度教的信仰有關。印度教認為牛是濕婆的坐騎,每一頭牛的背上都坐著神,俯視眾生。占婆塔除了供奉諸神,同樣也供奉著吉祥憨厚的牛。
站在占婆塔所在的半山腰向對岸望去,碧波蕩漾的海港抵擋著溫暖的清風,暮靄沉沉之時,似乎受到天依女神的靜默守護,海面的船隻漸漸向港口聚攏,隨之而來的是,異常寧靜安詳的芽庄夜晚。(圖/文 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