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何輕易就實現了「黃袍加身」?只因為柴榮聰明反被聰明誤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年僅7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此時的後周風雨飄搖,朝中大權都掌握在一幫權臣手上,其中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掌握了軍權。
次年正月,據傳契丹將南下攻打後周,朝廷急令趙匡胤統帥大軍北上禦敵。當後周軍隊行至到陳橋驛時,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如今再看這一段歷史,我們發現「陳橋兵敗」的過程很簡單,通俗來說就是趙匡胤領兵禦敵,結果自己稱帝。雖然當時的後周「主少國疑,大臣未附」,但是也不至於這樣一起叛變就導致了國家滅亡。有人說,趙匡胤這樣就做了皇帝,也太簡單了點吧?
凡事皆有因,趙匡胤輕易就做了皇帝,柴榮需要負主要責任。在行軍打仗中,柴榮發現禁軍首領過於強大,於是下定決心整頓禁軍,並把這項事宜交由趙匡胤來負責,趙匡胤乾的不錯。
此後,後周禁軍分為兩司,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趙匡胤出身禁軍將門,對禁軍上下非常熟悉。經過一段時間後,禁軍的其他首領,諸如張永德、李重進等,要不被授予閑職、要不就被解除兵權,結果趙匡胤這個「後起之秀」得到了重用。
柴榮也沒有看錯趙匡胤,在他的編練下禁軍戰鬥力飆升,「諸軍士伍,無不精當,由是兵甲之盛,近代無比。」另外,張永德還舉薦了趙匡胤,使得趙匡胤躋身殿前司高級將領,「張永德盛稱太祖皇帝之智勇,帝擢太祖皇帝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柴榮認為趙匡胤資歷尚淺,暫時翻不起大風大浪。同時,使用了三個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來牽制分權,這意味著將軍政大權、行政大權、領軍大權割裂開來,看似權力穩固。
柴榮如此籌劃,在他看來一切都很完美,可是他忘記了那句話,「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促使了「陳橋兵變」的發生。柴榮死後,武將之首是趙匡胤,文臣之首是宰相范質。范質確實是一位有作為的宰相,可此人驕傲自負,這也為後來趙匡胤的「黃袍加身」推波助瀾。
早在柴榮在世時,就有人看出趙匡胤的野心,比如右拾遺楊徽之就曾上奏,說他發現趙匡胤的身上有王者之氣,「有人望,不宜典禁兵。」
參考資料:《宋史》、《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
※1556年,一場奇災致使中國死了83萬人,黃河倒流,大地晃動了五年
※慈安太后暴斃,幕後的兇手是慈禧太后?光緒老師翁同龢揭開了真相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