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到達月球背面後,我們將看到什麼?這兩種物質將最先看到
自5月21日,「鵲橋」(通訊中繼衛星)升空開始,人類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索活動就已經正式拉開序幕。歷時將近7個月的準備後,嫦娥4號探測器於今日凌晨2點2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3號乙改型火箭升空,預計在2019年1月初抵達目的地位於月球背面南半球的「南極-艾肯盆地」。
截止目前,距離1959年人類首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照片,過去了約60年。這期間各國航天研究機構並非沒有登陸月球的嘗試,但是礙於月球背面相較正面更加複雜的地形等星球環境,以及一度難以跨越的通訊障礙問題,使得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一直停留在初始階段。
但是,此次作為嫦娥3號備份機的嫦娥4號探測器的月球背面軟著卻是在精進設備方面做了充足的準備。在1台陸器和1台巡視器的基礎上,攜帶著陸相機、地形地貌相機、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測月雷達、低頻射電頻譜儀(5m長共3根)、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器、中性原子探測器8個科學儀器。甚至提前數月發射的「鵲橋」也已經於6月14日準確到達指定位置,為此次月球背面實地探索研究提供牢靠的通訊保障。
同時,此次嫦娥4號探測器的著陸點也是經過重重考慮後選擇的月球背面「最佳著陸點」。
一是,發揮「地球衛士」作用的月球替地球抵抗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天體撞擊,因此月球因地球引力鎖定一直面對地球的所謂的「正面」相較背對地球的背面更光滑,而背面則遍布隕石坑。南極-艾肯盆地就是天體小角度傾斜撞擊月球留下的橢圓型隕石坑,其因巨大輪廓位居人類已知太陽系最大撞擊盆地第一位。
二是,造成南極-艾肯盆地的天體體積和撞擊角度使得月球上不僅留下輪廓巨大的盆地範圍,強大的撞擊力也使得該盆地深度達驚人的13km。研究人員推測,該撞擊或造成月球深層物質外露,有助於人類更便捷了解月球內部。
三是,研究人員根據已知信息,預估南極-艾肯盆地形成於大約39.2億年前,其古老程度使該地區成為人類了解月球演化歷程的關鍵地點。
四是,1968年人類確定南極-艾肯盆地的存在後,在1994年、1998年分別在此處勘測到富鐵和富釷。
嫦娥4號探測器著陸點的上述特質,也使得人類的部分關於月球背面的幻想或被打破。因為軟著陸南極-艾肯盆地後,相較於呼聲最高的月球背面可能隱藏的「外星人」,探測設備或許會最先看到富鐵或富釷礦物質。
筆者:三體—小遙
※漂浮在太平洋上的「第八大陸」,正在向中國靠近,面積超4個日本
※這種鹿可不好惹,成年後高達6米,獅子也不一定能頂得住其腳力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