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專註撿「破爛」,竟成為廈門最牛逼的「破爛王」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來源:手藝門微信號:soyimen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廈門是個牛逼的地方
有愛下雨的街道
有瓦藍瓦藍的天
有一長串數不盡的小吃攤
走上一路
就能品味出一個《風味人間》
但是更牛逼的是
在這個最破爛的工業樓的一樓
有一個擺滿舊物的大倉庫
你往前數上一百年
那些人們擁有的物件兒
這裡都有
他的門頭上
掛著一個牌子
寫著印刷體的「舊物倉」
門裡頭擺著各式各樣稀奇的又不算太稀奇的玩意兒
前些年流行的舊機車
騎上去就像飛翔在風裡
還有更早些年光景的二八大杠
雖說是銹跡斑斑
但是隨隨便便停靠在那個角落裡
還真像小時候
它等著和爸爸一起去上班的情景
以及上世紀60年代的雞公碗
雖說已經是落了陳舊
但是雞公還是鮮活的
那時候誰家沒有一套
「大雞(吉)大利」
70年代的公糧票
買布要布票
吃肉要肉票
就連出門打個油
也得有油票
最近的熱播劇《我們四十年》里
那北京的衚衕兒里想買台電視
都還得有電視票才行
看來全國都一樣
80年代的鐵皮盒子
80年代的錄音卡帶
那可是叔叔輩緊跟時尚潮流的必備
他們每一件都有著自己的生命
在時間的長河裡碰碰磕磕
或多或少有些損壞有些殘缺
但卻抵不住他們名噪一時的昨日風華
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客人想過來逛逛
男女老少,都忍不住進來讚歎一陣
「呀,這和我當年用過的一模一樣!」
手牽手的老奶奶們
會專程來看看
她們少女時用過的梳妝台
「想當年,我嫁給你爸爸
這個就是我的嫁妝」
一位老阿姨仔細摩挲著
那台老舊的縫紉機
現在應該都是有孫子的人了
但是看到眼前這些物件兒
卻忍不住像小孩一樣激動
甚至坐上去,再轉一轉
當年為孩子們辛苦縫紉的場景
這就是舊物倉
像一個盛滿了一百年記憶的廈門博物館
讓人一走進去,就忘了這個世紀
而他的主人,楊函憬
就是眼前這個頭髮長長短短
留著一撮小鬍子
樣子清瘦的古怪大叔
最初了解到他的
是這幾年勃然而興的生活美學
他就是一個非常會生活的人
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標籤:
廈門、詩人、文創、生活美學……
而隨後了解到的「雨朵鎮青年」
則更讓我欣喜的發現
他還是一個茶人、喜歡做菜
讓一個人的氣息富有而高貴
楊函憬來自貴州的一個村莊
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有寫道:
我不能對你描述我出生的那個秋天
而其實它只是一個早晨
也不能對你講起我出生的那個小鎮
而其實它只是一個村莊
……
過了今年,他就要奔四張了
但是,從他的筆跡中
從他的詩的詞語里
他仍舊是個清瘦憂鬱的少年
15年前,他是個非常優秀的創意設計師
拿著不菲的薪水
過著優渥的生活
看樣子的話,他是脫離了縈繞在青少年的「窮」的陰霾
可是,一張做花餅的模具
又帶領他即將走進漫長的潦倒
那是2003年,他在廈門的舊貨市場
遇到了這個製作花餅的模具
他拿著這個模具
被不知道什麼樣的力量吸引著
彷彿他自己具備了穿越時間的目光
那個被師傅使用的模具
那個劃滿了歲月滄桑的傷痕
對他施展著無盡魔力
從此以後,楊函憬像著了魔似的
對舊物的愛一發不可收拾
幾乎是遇到了就收
那個時候,他幾乎是成天在廈門的大街小巷亂串
每天走的次數多了
收的東西多了
甚至還有了下線
那些收廢品的大爺
那些二手電筒的老闆們
還有居委會的里熱心腸的大姐們
都會給他提供各種線索
鼓浪嶼、老城區的八市
都有他的眼線
四鄰街坊的老闆凳、八仙桌
還有舊自行車、有年月的舊電扇
黑白電視機
舊年曆畫、舊搪瓷盆
都是他納入囊中的目標
2005年,楊函憬
在一棟老舊別墅里遇見了花磚
最年輕的花磚也有著三十多年的歷史
而且每一塊花磚都是舊時的手藝
這些在楊函憬的眼裡
簡直是閃閃發亮的寶物
從此楊函憬又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收花磚
哪裡有花磚的影子
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他甚至去工地、拆遷的舊市區做民工
不為別的,只為挖磚
有很多人笑他瘋了、笑他傻了
不解他為何要辭掉好工作
來做這件不務正業的事情
但是楊函憬從來不理會他們
你去你的未來
我回我的過往
但是,2012年,他也遇到了困難
即使不是2012年
是8012年了
多大的財力也擱不住這樣的撿「破爛」
於是,他山窮水盡了
那時候,他說吃飯都是問題
他出了七八倉庫的舊破爛
一無所有
他並不是一個正經的二道販子
他撿來的破爛都堆在這些個大倉庫里
很多人當時看到他這樣無窮無盡地撿破爛
都笑他,早晚得窮死
這不,在這一年,應驗了
無奈之下,他每天就呆在倉庫里
餓了只能泡麵
一個不留神
還有可能被搶食的老鼠和蟑螂光顧
但是,外邊還有因為收購「破爛」
還差著大爺大媽的線人費和欠款沒給
於是,他不得不狠狠心在微博上貼出了一個「清倉」的消息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
正好趕上了時下流行的復古熱潮
這些在過去幾年都無人問津的「破爛」
竟成了眾人追捧的香餑餑
那些聞訊趕來購買舊物的人
一邊在簡陋的倉庫里打著手電筒充當照明
一邊慌亂地張望著四周其他主顧
生怕別人搶先淘走好物的樣子
楊函憬至今印象深刻
甚至還有人千里迢迢從北京趕到廈門去
專門為了一個復古的手風琴
一套泛黃的舊影集
那時他才發現
「讓舊物流通,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生活
在一座城市保有一個留存舊物的小倉庫
是多麼美妙的事呀」。
2016年7月,楊函憬將舊物倉搬進了一個改造過的廢棄捲煙廠
正式給他那些寶貝舊物一個穩定的家
也是在這裡,知曉舊物倉的人越來越多
每日的訪客接待量越來越大
楊函憬對舊物的態度、對生活美學的思考
也越發趨向於成熟
如今,在舊物倉逐步走向正軌、實現了營收以後
楊函憬又開始著手生活美學院、中古廚房的創立
這兩個項目是對他生活美學理念的極大落實完善
生活美學院將消失的手工藝變成課程
讓大家在學習中重溫舊日時光
中古廚房則是為了尋回故鄉的影子
以時令食材、傳統烹飪手法給食客們帶去媽媽的味道
從一個鄉下來的窮孩子
變成一個創意設計師
再度因為收破爛變得一窮二白
然後,山窮水盡之時
又再一次翻身大顯身手
引領生活美學潮流
「破爛王」終於是廈門名副其實的最牛逼的「破爛王」了
驀然回首,總覺得
時光太快,腳步太快
有很多風景我們來不及欣賞
就已經成了過眼雲煙
但是破爛王楊函憬卻用舊物倉
留住了一個一百年的廈門
和幾代人的廈門記憶
這其中,是幾代人的記憶和鄉愁!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TAG:設計的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