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1次「問政」何以促成21次和解

21次「問政」何以促成21次和解

首發:12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漫子

52次搶麥,29次深鞠躬,18次失聲痛哭……人們不禁疑惑,是一檔什麼節目讓人如此激動?

歷時210小時錄製,92名基層工作人員與41名當事人參與,在21期節目當中,178次對峙,12次憤然離席,47次擁抱,最終將21次分歧化為21次和解……什麼樣的節目能夠讓困擾城市多年、不願碰不敢碰的民生難題一一得到化解?

隨著節目播出,天壇核心遊覽區內20戶居民全部遷位,為天壇恢復全貌爭取了時間;東直門南小街工程正式啟動,拆除違建十幾處;西城區繼華康里之後,又陸續啟動了京報館、五道廟等多處文物的騰退安置;曾經的當事人竟自發成為義務調解員……政府與市民在此握手「言和」,人們說,北京衛視正在播出的一檔城市市民與公共政策對話的節目《向前一步》做到了。

10月13日,《向前一步》「主人與管家」一期在丰台區芳群園小區進行錄製,圖為節目組與政府人員、溝通團一起調解業主、物業糾紛。經過10個小時的溝通,業主與物業達成共治共識。當期導演岳月攝。

把問題亮出來,讓20餘年未解的心結面對鏡頭打開

拆遷、拆違、騰退,是現代城市建設進程中的頭等難題,也是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嚴峻考驗。

現實中,有的釘子戶以死相逼拒絕搬遷,有的一家三口蝸居10平方米的棚戶區拒不簽約,還有的老城區居民不滿補償價格在原地僵持數年……《向前一步》節目組將鏡頭對準了這一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

位於北京西城區達智橋衚衕的楊椒山祠,是明代忠烈楊椒山的故居,也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個在歷史上還曾是「公車上書」千名舉子出發的地方,如今卻變成了一個大雜院。

為保護文物,讓楊椒山祠儘早恢復原貌、面向眾人開放,西城區2016年啟動了此項騰退安置工作。院內曾居住的67戶居民中,陸續有58戶騰退,還餘下9戶未簽約,安老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讓安老先生想不通的是,連廊共8間房,其餘7間房都已取得承租房本,為何他的面積13平方米的連廊房無法補辦房本,也無法獲得騰退補償?

從不到一歲便住進院兒里的安老先生難捨兒時舊房,情緒一度失控,節目的現場錄製幾次中斷。「我要維權!」「有的給補償,有的不給補償……是不是政府需要給我個合理解釋?」收到騰退通知三年來,依舊居住在雜院兒的安老先生都沒能走出「13平方米」這道坎。

圖為《向前一步》「歷史鐫刻的記憶」一期聚焦楊椒山祠文物騰退的節目截圖。

與安老先生一樣在楊椒山祠居住超過半個世紀的另一戶未騰退居民「憤憤不平」地闖入節目錄製現場,拿起麥克風進行「聲援」——「講法我講不過你們,但我們老百姓就認一個『理』兒!」

圍在錄製現場的人群越來越多。但面對政府給出的安置方案——價值711萬元的安置房和62萬餘元的現金補償,安老先生依舊拒絕,並幾度哽咽。

「我們還是給當事人充分表達的機會。」在20多期節目錄製的過程中,北京電視台衛視節目中心副主任邵晶發現,不少民生難題的癥結在於,當事各方之間缺少有效溝通的機會。

於是,把問題亮出來,請當事人、基層幹部、調解員、媒體觀察員、心理諮詢師、律師甚至鄰居一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通過主持人層層設問、專家解釋引導、基層幹部耐心解答,從訴求、法律、政策、情理角度進行綜合的分析,打消當事人顧慮,使各方的困難和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理解和關懷,成為《向前一步》節目的一個特色。

「一個人的思想變化不可能瞬間就完成,一定要經過一定的量變才能達到質變。這個思想轉化,不是我說你聽的『思想動員』,也不是我講你聽單向的『命令通知』,而是你說我說大家一起說,說出你心中苦悶,說出心中的心結。當彼此觀點都被了解並給予充分尊重,很多問題就有可能在說與被說、聽與被聽的過程當中融化。」邵晶說。

10月13日,在《向前一步》「主人與管家」一期的錄製現場,圖為節目組與政府人員、溝通團一起調解業主、物業糾紛。經過10個小時的溝通,業主與物業達成共治共識。當期導演岳月攝。

多一次有效溝通,就少一次訴訟,少一次法院的強制執行

為了給出一個解釋,為了百姓心心念念的「理」字,節目組將政府工作人員、居民安老先生等相關群體與節目溝通團聚在一起,「打開天窗說亮話」,現場為安老先生解疑,列出解決辦法。

從《物權法》《合同法》到《文物保護法》,從不同安置方案的得與失,到近年來政府對文物騰退保護及相關政策的制定、歷史遺留問題的變化與進展,由7人組成的溝通團從不同角度擺出「賬本」、給出細節、給出事實、給出出處。

《向前一步》里各利益方細數的每一件事,雖然看起來不是天大的事,卻無一不是百姓的心頭大事。這些事的背後,每一件都是政府正在辦的實事,都是與城市建設、城市治理息息相關的民心工程。

為了幫當事人疏解疑惑,節目形態除設置外景調查環節外,室內訪談部分首次把演播室設置在籃球場,將籃球場中線設置為「分歧線」,以被溝通者能否向前一步跨過分歧線為最終懸念,賦予節目「少數人向前一小步,社會公共意識向前跨越一大步」的寓意。

「大家站在線的兩側,在平等的溝通與精彩的意見交鋒中,最大程度釋放公共政策的理性與善意,為更多人進行公共政策解讀,建立公共意識。」節目組策劃人員表示,這檔節目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政府與市民都能「向前一步」,跨越腳下的「分歧線」達成共識。

雖然是只有10厘米寬的一條線,卻需要邁出一公里,甚至更長的路。經過數百小時的調研,節目組意識到,每一個具體的民生問題往往牽扯著複雜的個人感情和歷史原因。事情的解決方案有沒有法律依據?社會層面佔不佔理?感情層面有什麼障礙需要跨越?這三方面都要照顧到。

圖為《向前一步》「歷史鐫刻的記憶」一期的節目截圖。

邵晶說,面對政府比較剛性的政策,市民有時不免產生抵觸情緒。電視節目作為第三方介入,則提供了對話的可能性,「有時可能就是一個特別小的私人誤解,導致了長期『對立』,誤解解除後,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這裡不僅是明末忠臣、重臣楊椒山的故居,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康有為、梁啟超帶著『公車上書』的一千多名舉子從這兒走出……我們在儘早恢復文物原貌,使之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心愿是沒有分歧的。」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的一席話讓安老先生陷入沉思。

當北京市西城區城市復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田申申幾度安撫安老先生的情緒,並以一位女兒的口吻淚目勸慰老先生「為您身體考慮,您不能再激動」的時候,安老先生潸然淚下。

「您對院兒里情況熟悉,對文物的歷史也都了解,順利騰退後,我們希望為您保留一間工作室,使您成為我們的特約研究員,以後為大家講述楊椒山祠的故事。」當孫勁松拿出一紙聘書交到安老手中,老先生終於欣然接受。

講法講理講情,才能共情共鳴共振。在中國,許多民生問題的解決,靠的是鄰里的守望相助,靠的是普通百姓舍小家為大家,靠的是政府公職人員的付出,也許法理情兼顧才是深入觀眾內心、打動觀眾情感的關鍵。

結束錄製後的第三周,節目組收到消息:安老先生已簽署騰退協議,並將自己的騰退安置房分了一部分給妹妹。這個消息讓正在錄製新一期節目的邵晶和同事們感到欣慰。「多一次有效溝通,就少一次訴訟,少一次法院的強制執行」。

節目組的室內訪談部分首次把演播室設置在朝陽區五方體育館的籃球場,將籃球場中線設置為「分歧線」,以被溝通者能否向前一步跨過分歧線為懸念,賦予節目「少數人向前一小步,社會公共意識向前跨越一大步」的寓意。導播周熙皓攝

市民與政府的「向前一步」,就是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

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如何進行有效治理,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久未解決的重大課題。

老城區騰退、違建拆除、停車難、文物騰退、物業費收費難、加裝電梯收費、棚戶區改造……多年來首都建設和治理轉型階段的一隻只「攔路虎」,一塊塊難啃的「硬骨頭」,恰恰是《向前一步》節目組關注的焦點所在。

能否讓普通電視觀眾引起共鳴,涉及的問題是否是城市日常生活中的痛點,成為節目組選擇選題的唯一標準。城市建設本身在推進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節目組的選擇有很多,但真正符合標準又可操作的選題並不多。

像拆遷中的未搬遷人員,小區自治中需要居民投票解決的物業問題、老樓加裝電梯問題等,往往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意見,要達到具備基本共識、可以去演播室錄製的程度,至少需要準備兩個月。

還有許多20多年都沒有得到解決的難題需要在一期節目當中解決,這對節目組是很大的工作量和極大的考驗。「很多時候,觀眾看到的是握手言歡的圓滿結局,殊不知其背後是節目組長達數月的調研、準備,以及演播室內外長達十餘個小時的連續錄製。」節目組工作人員透露。

圖為《向前一步》「歷史鐫刻的記憶」一期節目的截圖。

自今夏首期開播以來,在21期節目當中,《向前一步》節目調解了因少數居民不肯簽約,導致1800多戶居民無法回遷的棚戶區的改造;調解了因居民20年不交物業費導致無人管理的棄管小區的物業管理糾紛;解開了因拒絕拆除違章建築的居民代表的心結……

「過去我們見到的很多情感調解類節目不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而是藉助家長里短和雞毛蒜皮的『老娘舅』式家庭糾紛賺取收視率,」中國社科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淞認為,《向前一步》避開了灑狗血式的節目形態,以綜藝形式來實現民生問題的和解、矛盾的化解和群眾的理解,在政府與市民之間真正架起一個溝通橋樑,真正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並且推動了北京新政的實施效率,在家國情懷和個體利益之間達成了一個化解和握手。

節目播出後,市民超出預期的理解與參與,已成為推進首都城市治理的根本動力。比如《天壇的心愿》一期在6月29日播出兩個月之內,天壇核心遊覽區的20戶居民全部遷出,這為天壇恢復全貌爭取了時間;《北京記憶》一期節目播出後,華康里117戶居民已實現完全騰退,西城區立馬啟動了京報館等三批20處的文物騰退;不少老居民看了《向前一步》以後,看到了政府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堅決和堅定,不再猶豫,簽約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節目播出後的第五天,東直門南小街工程正式啟動,拆除違建十幾處;還有的當事人在節目播出一周後,主動邀請工作人員上門測量,他現在已經成為節目組的義務調解員……

10月22日,《向前一步》「99%與1%」一期於西城區白紙坊進行現場錄製。當期導演劉書含攝。

孫勁松介紹,文物騰退項目的實施單位把已播齣節目的鏈接做成二維碼印在宣傳材料上,這已成為最有說服力的政策宣講,「那段時間我個人平均每天接待兩到三撥群眾的來信和來訪,表示支持文物騰退,還有不少居民主動邀請我們對其住所進行文物認定,形成了加速文物騰退保護的良好輿論和社會氛圍。」

辦好一件件群眾家門口的事,傳遞的就是一座城市的溫暖。「這檔節目反映了我們這座城市的發展歷史變遷,揭示了城市成長和進步當中所面臨的一隻只『攔路虎』,還有老百姓心心念念的『坎』。向前一步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統一思想的過程,向前一步的結果,其實就是不斷凝聚力量的過程。」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說。

在11月底北京市有關部門為此專門召開的電視節目專題研討會上,曾經的當事人、如今的溝通團成員張海力也來到了現場。「我想說,《向前一步》節目組為群眾,為百姓,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充分表達訴求,為調解百姓利益解紛,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平台,在我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與我們心連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美國前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去世
作家路遙成長的地方,曾經土地貧瘠滿是飢餓,如今變了樣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