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華「教授之教授」:兩次拒絕為日寇講課,去世34年後終埋葬

清華「教授之教授」:兩次拒絕為日寇講課,去世34年後終埋葬

清華大學,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自從1911年清華學堂成立以來,一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傑出代表最高學府,師資科研力量在中國甚至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而他,卻被稱為「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儘管那是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依然有大眾熟知的哲學專家馮友蘭、作家朱自清一眾民國牛人!!!他就是陳寅恪

公子的公子」說的是陳寅恪的家世,他的祖父陳寶箴是清廷重臣,先後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撫等職,被兩江總督曾國藩尊為上賓,即便是光緒帝也稱他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而父親陳三立也不是紈絝子弟,他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有「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譽,當日軍招攬他時,陳三立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夫人唐篔也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

正是這貞烈的家風,書香門第的家風,塑造了陳寅恪,家裡先後延聘教師國學大師王伯沆、柳翼謀、周大烈教授陳寅恪,除此之外還有數學、英文、體育、音樂、繪畫等課程~~~

1902年,12歲的陳寅恪正式開始了海外遊學,日本、德國、美國,主修語言文學,1925年陳寅恪回國,此時的清華大學正在籌建國學院,作為基礎最先聘請的教授都是當時最頂尖的國學大師,此時梁啟超向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推薦了陳寅恪,極力推薦:「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彼時的陳寅恪剛剛35歲,被公認為大師的梁啟超52歲:

此前三十餘年的學習,再加上自己深邃的思考,特殊的經歷,陳寅恪曾自信地說道:「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正因如此,不論是學生還是教授,凡是文史方面有疑難問題都向他請教,而且能一定得到他滿意的答覆——

在他的課堂上,研究院主任吳宓教授風雨無阻,堂堂必到;哲學專家馮友蘭,當時是清華大學秘書長、文學院長,可每當陳寅恪上《中國哲學史》課時,馮先生總是恭敬地陪著陳寅恪從教員休息室走出來,靜靜地坐在教室里聽他講課;其餘還有如朱自清這樣才識卓越的名教授······

可以說,陳寅恪的光彩全部釋放在了講台上,他的學生包括季羨林、蔣天樞等大師!!!

不得不說的是,陳寅恪與日寇有著血海深仇,1937年發生「盧溝橋事變」後北平、天津相繼淪陷,日軍就曾威逼利誘父親陳三立,父親為表明立場絕食五日,不幸憂憤而死~~~

1939年春,英國牛津大學聘請陳寅恪為漢學教授,為了傳播中國文化與加深自己的學術研究,陳寅恪應邀前往,後來二戰爆發英國也牽涉其中,陳寅恪在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供養一家人的生活——不幸的是,1941年日寇又佔領了香港,為了避免與日寇有任何的交集,陳寅恪立即辭職,只是日寇還是奔著陳寅恪的名頭來了,帶著日金四十萬元委任他辦東方文學院,陳寅恪堅決拒絕!!!

但另一夥日寇依然不放棄,1942年春,有人專程請他到已被日軍侵佔的上海授課,陳寅恪自然還是堅決拒絕了,為了防止再次被騷擾,他出走香港。。。

1948年底,蔣介石敗退台灣時,專門派專機赴北京第一批接走了兩家人,一個胡適家,另一個就是陳寅恪一家;然而到了廣州後,他拒絕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傅斯年要他去台灣、香港的邀聘,任教於廣州嶺南大學,再之後一直在中山大學任教~~~

浩劫中,陳寅恪遭受了致命打擊,1969年10月7日,在廣州離開人世,也許身體的疼痛還只是其次,最令人痛心的是,珍藏多年的大量書籍、詩文稿被洗劫!!!

因為浩劫中問題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願接受寅恪先生的遺骨,直到2003年才與夫人合葬於江西廬山植物園,距離他閉上眼睛整整34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廈大雲大校歌作者,會33種語言,拒當中央大學校長:幹不了謝謝
南大校歌作者:人稱通才,39歲率性出家,拿到妻子喪信才知後悔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