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張首晟的驕傲

張首晟的驕傲




來源 | 騰訊深網(ID: qqshenwang)


作者 | 薛芳 馬關 王丹薇


編輯 | 康曉




「巨星隕落,普天共傷,黑洞輻射,宇宙奇觀,尋美求真,日月同輝,文章千秋,一氣呵成,同台領獎,我生至幸,斯人已去,英魂長存!」




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張首晟在獲知該消息後,在微信朋友圈發文悼念。世事無常,九個月後,這位年僅55歲的華人科學天才也意外離世。


 




張首晟是知名科學家楊振寧的弟子,曾獲得2015年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章,以表彰他在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開創性貢獻。富蘭克林獎章是美國富蘭克林學會的最高榮譽獎,以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姓氏命名,霍金也曾在1981年被授予該獎章,該獎章的獲得者還包括愛因斯坦、居里夫人、楊振寧等人。


 


在張首晟看來,霍金最大的貢獻是用黑洞熵公式統一了宇宙三個基本常數:牛頓萬有引力的G,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常數h和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光速c。

張首晟自己同樣對物理學貢獻頗多,除了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天使粒子的研究令其在全球科學家享有盛名。




2017年,張首晟和團隊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再次引發全球關注。




「我們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張首晟把這一新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稱為天使粒子。




或許,只有天使、沒有魔鬼,這是科學天才張首晟內心真正所嚮往的世界。但擁有物理學家、投資人、區塊鏈佈道者等多個身份的張首晟,身處中美合作競爭敏感地帶,低估了利益的阻力、資本的風險和社會人性的複雜,最終因抑鬱症黯然離世。



但無論如何,周圍的指責、區塊鏈神話的破滅、黯然離世的結局,都無法抹去科學天才張首晟的驕傲。




在老師楊振寧眼中,憑藉張首晟在物理學上的天賦和貢獻,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非功利的人生


 


他們都長眠於此。數學家高斯,放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奧托·哈恩,提出23個問題的數學家希爾伯特……

 


年僅18歲的張首晟看著墓碑,大多上面都刻了一個簡單公式,公式涵蓋了他們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和關於科學的精華思想。


 


在萊納河西岸的城市公墓,鮮花和水池之旁,這些偉大的靈魂伴著東岸教堂的鐘聲靜靜地沉睡。


 


在哥根廷這個小鎮里,格林童話記錄了「井旁的牧鵝姑娘」,亨利希·海涅從這裡出發,寫成膾炙人口的《哈茨山遊記》,而這個小鎮,對張首晟來說,似乎也同樣重要,他思考他的人生。


 


「什麼叫人生,人生到底要留下來什麼……除了留下我們的基因,這些人留下來都是最精華的信息,對整個人類文明來說都是一種驕傲,這對我非常大的一個震撼,我覺得我要奉獻自己的生命,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一些貢獻。」


 


2012年,張首晟在台灣國立大學做演講時對台下學子說。

 


那個時候,張首晟很困惑。作為當年「千人計劃」被派出去的留學生,畢業後是要回到國內工作的,張首晟學的是理論物理,在國內有所建樹的機會很少。朋友們都紛紛建議他學一些有用而務實的學科,比如工程方面的,一是比較有用,二是在國內就業的機會也多。


 


對他們來說,都會選擇面對現實。

「一個中國人在那裡,什麼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變成了我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位海歸出身的投資界大腕曾如此點評自己在人生關鍵的節點的選擇,他放棄了自己成為一個偉大數學家的夢想,去了華爾街。


 


張首晟的選擇是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繼續在物理學的路上前行。接受《復旦人》採訪時,當時的張首晟看來,物理學的最高目標是將愛因斯坦揭示的宇宙四大力統一起來,楊振寧先生在這方面頗有建樹,因此,師從楊振寧成為他的目標。


 


從柏林自由大學畢業後,張首晟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錄取,如願成為楊振寧先生的弟子。但楊振寧並不支持他從事統一場論或基本粒子物理研究,而是向他推薦了凝聚態物理,楊振寧先生本人的研究方向也並不在此,老師的建議讓張首晟大惑不解。


 

多年以後,張首晟才明白了楊振寧當初的用心,一般來說老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研究領域,楊振寧先生卻建議張首晟從事其他領域的研究。而今天凝聚態物理在物理學領域中發展得最快,這讓人不得不佩服楊振寧三十年前精準的眼光。




閣樓的起步


 


張首晟的3歲到13歲,是中國的文革十年,積著厚厚的灰的閣樓,成為他的藏寶閣。年幼的張首晟是個內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里學習各類印著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的課本,回到家裡,則一頭扎在閣樓上,看各種各樣的怪書,《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


 


對張首晟來說,對他完成啟蒙的,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和哲學。

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的年代,喜歡讀書的孩子反而會被輕視,這完全是一種邏輯的顛倒,而張首晟對讀書的渴求完全來自於內心的驅動。「我現在回顧我的一生,我覺得當時這個時代其實對我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我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在不同的學科在交叉裡面能夠很快的在運作。」他如此說。

 


1976年,父親給張首晟買了一套自學叢書,其中包括數學、物理等科目。第二年,高考正式恢復。


 


當時初三在讀的張首晟而言,高考的恢復跟他的關係不大。那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僅限10個名額,參加高考的初中畢業生需要參加預賽,通過後方能獲得高考資格。


 


但是,一旦落榜,張首晟連上高中的資格都沒有了。這一次冒險也完全改寫了他的命運:「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他曾對媒體如此說。


 


1978年9月,復旦大學物理系迎來了一個少年大學生。「初中時,在很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都知道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獎。大學時選擇理論物理專業,就是沖著他們的榜樣力量。」張首晟如是說。走進物理系,距離偶像又近了一步,不過當年的他或許沒有想到,自己和楊振寧的緣分遠不止如此。


 


大一第二學期,一日,張首晟正在宿舍里,班主任突然上門,告知他將被選派前往德國柏林大學繼續學習。張首晟對德國最初的印象,來自閣樓上閱讀的書籍,知道它是康德、黑格爾的祖國。學了物理以後,發現教科書上重要的物理公式很多都是德國物理學家的貢獻,去德國留學對他來說像做夢一樣。

 


柏林大學的學製為五年,不少人甚至花了七年才能畢業,但憑藉著強大的自學能力和超人的勤奮,年輕的張首晟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學習之餘,他花了一些時間深入了解德國乃至歐洲的人文歷史。


 


1987年,張首晟獲得美國大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在IBM研究中心做高級研究員,此時他在半導體物理領域已經頗有建樹,深受前美國能源部長朱隸文先生的賞識。1993年,張首晟被斯坦福大學聘為物理系教授,1996年被評為終身教授,當時他年僅33歲,是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正教授之一。




拓撲絕緣體的轟動


 


「誰知道什麼是拓撲絕緣體?」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謝耳朵代課那一幕,他以一貫驕傲的神情問台下的同學:在謝耳朵看來,作為理論物理學最精深的課題之一的拓撲絕緣體,是很能彰顯其水平的。

 


在百度搜索欄里輸入「張首晟」三個字,會有諸如此類的關聯詞,「神童」「諾獎」「科學家」,這些褒義的中性詞標題文章之外,也會有一些好玩的——如「真是不得不感慨,張首晟實在太帥了」這樣標題的文章。


 


網路是現實生活的映射。

「他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家,不呆板,也不木訥,看上去像是個明星;他非常能言善辯;也很有鼓動性。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如此評價這位認識多年的老朋友。


 


張首晟,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他已包攬物理界所有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等。


 


「張首晟在凝固態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有兩個,一個是拓撲絕緣體,一個是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丁洪如此評價張首晟在物理學方面的貢獻。「它的一個特點是理論引導實驗之前,也有一些物理學家在做,但真正的理論引導實驗,是張和他的團隊是最先開始做的,先從兩維的拓撲絕緣體開始,再到三維。」


 


拓撲絕緣體是這幾年凝聚態物理學興起的熱點領域,其中涉及許多重要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機制,同時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拓撲絕緣體是一種具有奇異量子特性的新物質狀態,它完全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金屬」和「絕緣體」,它是一種內部絕緣、界面允許電荷移動的材料。


 


「總的來講,我們發現了一個新的電子運動規律。電子運動本來是雜亂無章的,但現在我們能讓電子的運動就像高速路上的汽車一樣,分成不同的車道,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簡單的說,就是使得電子的運動更有效率,而且不會消耗很多的能量。」關於「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張首晟曾如此對《科學大眾》雜誌如此介紹。


 


「拓撲絕緣體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能在短短的幾年內產生,且能有社會效應,也是比較難得。可以對比下,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為他們發現了石墨烯材料。同是諾獎,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就是拓撲絕緣體,就是在理論上面的深度和廣度比石墨烯是要強很多。」丁洪如此評價。


 


正如丁洪所說,拓撲絕緣體確實比較接地氣。因此美國的編劇把這一發現寫進其劇本中。


 


而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將信息社會帶到更高層次,甚至會帶來一場產業革命。「基礎物理與霍金研究的宇宙深處的奧秘一樣,跟日常生活沒有太大關係,但我們的科學靈感有可能在今後五至十年內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努力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社會,那將是對科學家最高的獎勵。」張首晟對《創業邦》雜誌說。


 


2017年,張首晟再次引發全球關注,根據他及其團隊的介紹,其已證明在時空中傳播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存在,這一重大發現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學雜誌上。


 


引力波從提出猜想到最終被發現歷經一百年,而Majorana費米子從1937年被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EttoreMajorana提出猜測到今日也已整整過去八十年。


 


手性Majorana費米子的發現為持續了整整80年對這一神秘粒子的搜索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類比Dan Brown描述正反粒子湮滅爆炸的小說《天使與魔鬼》,張首晟提出這一新發現的手性Majorana費米子應該稱為天使粒子:

我們發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那裡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多面人生


 


斯坦福有著濃厚的創業氛圍。




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的創業導師,他本人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他成功的投資了VMware

(NYSE:VMW)

。VMware的創始人Mendel Rosenblum 是斯坦福計算機系的副教授,他和妻子Diane Green共同創辦了這家業界領先的虛擬化軟體公司。這筆投資給張首晟帶來了上百倍的回報。


 


有了成功的投資經驗的張首晟,他發現從斯坦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成功率比一般的創業公司高很多。他琢磨:「何不系統地來做投資,專註於從斯坦福大學出來的創業公司?」


 


2013年9月,張首晟和斯坦福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谷安家在矽谷聯合成立丹華資本。丹華資本的「丹」取自斯坦福

(又譯為史丹福)

,「華」取自中華,意在以斯坦福為核心,專註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科技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包括人工智慧、大數據、醫療健康、企業級應用、區塊鏈等領域,投資階段主要為早期以以及成長期的公司,目前管理超過6億美元規模的兩支美元基金和一支人民幣基金。


 


創投界很多風雲人物都是學物理出身,比如俄羅斯億萬富翁Yuri Milner,他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理論物理系,後成立風險投資公司DST,成功投資了Facebook、小米、京東等公司。同樣學物理出身的Elon Musk說,他用物理學的思維來解決所有問題,物理教會人們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簡單的類比來推理和思考。


 


有些人認為科學家做投資可以跨行業,也有人認為科學家不靠科學發明發財使人惋惜。

這些對張首晟的人生來說,僅此而已。他本來就不是那種把自己把在書齋中的人。1999年,張首晟聯合矽谷企業家們共同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並在他家後院開了首次會議。現在華源已成為矽谷最大的華人科技創業社團,會員多為中美之間的技術領導者、投資者和企業家。


 


根據Crunchbase的數據,在成立的5年中,丹華共投出147筆資金,其中18個為領投,每筆投資的金額在幾百萬到兩三千萬美元不等,其中不乏跨境電商平台Wish等多家「獨角獸「公司,並成功退出項目5個。


 


張首晟認為創新最可能蘊藏在大學裡。創立丹華資本以來,張首晟多次表示,要用第一性原理,圍繞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校友和學生做風投。比如2014年8月,丹華資本就以1200萬美元參與人工智慧公司EverString。EverString的創始人楊文傑正是在斯坦福讀MBA期間,組建了這支由多為斯坦福博士組成的團隊。


 


2017年,在中國旅美科技協會第二十五屆年會上,張首晟發表了題為《科學、創新和投資》的演講。張首晟表示,中國科學的最高志向就是簡單和普世,「我們生存的世界複雜而多變,但若是能夠對萬物尋根溯源,我們就可以用簡單對抗複雜,贏得效率的提高。當理解並使用第一性原理時,我們就能夠創新地進行新聯通,成為中央路由器。丹華資本也期待創業家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思考問題。」


 


張首晟將自己從物理學汲取的養分運用在投資中。張首晟從2014年就開始關注區塊鏈的發展,並從丹華成立即開始布局區塊鏈領域的投資。


 


張首晟曾在今年年初發表對區塊鏈看法的一次演講中這樣解釋共識機制的價值:事實上物理學裡面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概念叫熵增,就是物理世界看起來是總是走向無序。但是生命世界和物理世界不太一樣,生命世界確實越來越走向有序。走向有序的行為是把熵減少的一個行為,但是整個系統的熵還是在增大。因此,生命行為就是把自己的熵減小了,使周圍的熵增大了。 


 


在這個意義下,區塊鏈的共識系統有點像生命系統本身,自己的熵在減弱,它達到了共識,但使得周圍的系統熵變大。這是一個代價,但相比別的系統來講,這個代價還是非常小。


 


張首晟將區塊鏈的新時代稱為:我們的信念是建築在一個數學的演算法上面,In math we trust。區塊鏈的到來能導致一場新的互聯網革命,一個合久必分的時代將會到來。




張首晟想不到的是,全球區塊鏈領域湧入大量投機者,巨大的泡沫和亂象如今正在摧毀這個理想中的科技浪潮。




「懷念張首晟教授。教授最喜歡的一首William Blake詩詞: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得知他去世消息後,美圖董事長、區塊鏈元老蔡文勝在朋友圈表示。2018年,張首晟剛剛受聘美圖獨立董事。




丹華資本此前還投了NEO、ONT、ZI等數十個項目。根據財新報道,2018年11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更新的《301調查報告》中,曾點名丹華資本、Plug&Play和KiloAngel等基金。




區塊鏈投資是否給張首晟帶來了負面影響還不得而知。如今,張首晟的意外離世,已經把他一生的智慧、思考或迷惑都帶入了另一個世界。




曾邀請張首晟到北大參與「科學是什麼的」本科生課程講授的北大教授饒毅曾評價張首晟:他課講的非常好,但是對於張首晟公開發表文章稱,科學與宗教無衝突,饒毅表示這一點肯定有爭議。


 


「信不信仰宗教是個人的事情,公開肯定宗教,模糊宗教與科學本質不同和根本衝突,是有問題的。」




無人知曉,張首晟因抑鬱症離開人世之際,是否已經在宗教和科學中尋找到了自己對宇宙和人生的終極答案?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年輕人的底線不是在零下10度的日子裡


不穿秋衣褲


而是要又暖又酷又輕盈的


冬日內搭&禦寒神器—「小空翼」


雙面抓毛雙層保暖,不尷尬不怕外露




就像身披一套「薄的羽絨服」


「年輕人的第一套秋衣褲」



¥158,雙12福利價,立即搶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馬克龍的「階級失明」,讓巴黎遭遇50年來最大騷亂
住在世界最牛保時捷收藏家隔壁,是種什麼體驗?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