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醫】x體濕,抑鬱,看中醫名家撥雲見日做解答

【中醫】x體濕,抑鬱,看中醫名家撥雲見日做解答


2018年11月30日中國僑聯齊全勝副主席率領的中國名醫代表團抵達德國,首站選在海德堡,在海德堡大學的新校區癌症研究中心會議室,為僑胞們舉行了一場「中醫養生保健應用知識」講座。本次活動有海德堡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德中工業4.0聯盟、德中文化與發展促進會、以及德中文化促進會共同組辦。


 


齊副主席介紹到,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和閃亮名片。習主席評價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身理念及其實踐經驗」。他希望通過這次「親情中華」尉僑服務活動,會對海外僑胞乃至外國公眾進一步關注、了解中醫起到推動作用。


齊全勝副主席


 


接下來三位名家採用了輕鬆的一問一答的方式,與到會朋友進行了交流


 


吳中朝




問:德國的氣候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獄,從10月到來年的4月基本上都是陰雨連綿,不見太陽的天氣,所以這種氣候下,人們特別容易得濕症。請問您如何解決?


 


答:這個問題提的好。首先要說一下濕的誘因,一呢是飲食,中國人呢是五千年來的龍根民族,他是以是稻穀等植物為主,而西方人是以肉、乳酪、黃油,煎炸食品為主,所以中西方人的傳統體制是不同的,而我們卻入鄉隨俗,喜歡吃冷飲、沙拉、喝冰水,這樣就增加了脾胃負擔,導致體濕。




二呢是住房,如果在地下室,或底層,你便會覺得陰冷。見不到陽光,不通透的房間,也會導致關節炎發生。關節炎,類風濕是濕症的一種主要表象。獨棟居住也是歐洲的居住特點,無法互沾風雨,抱團取暖。


三呢是穿衣,在冬天,很多人為了體現風度失去溫度,穿著短裙和薄套裝的情況很多,衣著單薄的情況下,容易潮寒之氣侵入。(當場女士們便面面相覷)


 


那麼防止和改善濕的第一個要素就是:不能入鄉隨俗!你必須要保持相對五千年遺傳下來的體制特徵適應的飲食文化、衣著文化、環境文化、符合陰陽體制保健觀的文化。平常儘可能少吃冰激凌、少喝涼水!就像今天給我倒的這杯溫水,就很好,有利於健康,我把它喝完(bottom up!)還有就是吃薑、蔥、花椒、芳香菜,丁香、芫荽、茴香、茯苓、山藥、薏仁。


 

問:我插一句,那網上很熱的紅豆薏仁湯,真的能治體濕嗎?


 


答:紅豆薏仁湯可以夏天喝,除了夏天一概不能吃!另外,住房條件就是加高加厚,選擇比較高層的做為卧室,有條件就把牆加厚,室內保持通風。沒有條件的可以放一些香囊,還有就是艾葉也行,俗話說 「

門前掛艾草,醫生不用找

」。




還有就是易感風濕的情況,男女比例為1:5,所以女性尤其穿衣裳不要過分單薄,注意膝、腰、腹、頸的保暖,這位女同志帶著圍巾,就很好。否則長發擋擋脖子也行。還有就是鍛煉的時候

不要濕衣裹體

。要多曬太陽,還可以用艾灸,用艾草灸灸三陰交、湧泉、百會。


 


問:您好,我是學心理學的,我知道西方治療焦慮抑鬱會用些葯啊、或一套心理治療辦法,那麼中醫怎麼來治療這方面的問題?


 

答:焦慮、緊張、抑鬱這是世界性的問題,是個心理的問題,中醫把它稱為「鬱症」。歐洲的發病率比中國發病率要高30%,環境因素影響很大。歐洲的氣候,尤其冬天,日照比較少,另外歐洲缺少中國文化當中的親情觀,彼此相互獨立,親情友誼度下降,焦慮感缺乏傾訴出口。還有就是國人走到國外,因為婚姻不順,事業不順,前途不順或者多層次,多因性,地域特點的問題產生焦慮和壓力。




怎麼辦呢?心肝失調為先,我們疏肝理氣、寧靜安神。一個是把目標放低,既來之則安之,不要老跟上層人、別人、國內比。第二個是女人患者,女人情感比較細膩,總是把事情想到兩個極端,要不過分美好,要不就過分的反面。因此建議看問題可以

粗心一點、大意一點、隨和一點、中庸一點。

第三個就是要學會融入當地文化中,保持好的情緒,情緒好焦慮自然就沒有啦。平常可以有空按摩期門、太沖、三陰交等疏肝健脾理氣的穴位,有助於焦慮症的解除。有憂鬱症的人,每天規定自己梳頭

50遍。50遍。50遍。

焦慮之源在頭不在心,頭上的三陽經脈,督脈,百會穴都梳梳,就會腦洞打開,就能輕鬆控制中樞。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多通過網路和家人,國內聯繫,多說說話。


 


王彤




問:我來德國十多年了,越在外面時間長越喜歡中國的文化。有的時候和80後90後聊,他們越來越依賴西醫,對中醫的了解越來越少,而且覺得中醫未來有可能被西醫替代。所以對於青年一代,對他們具有的中國文化,特別是對於中醫中醫藥的宣傳,建立民族自豪感,有一份擔心。


 


答:這是關於我們中醫前途和命運的問題。從中醫自身,前途發展主要涉及兩個方面。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中醫和西醫不是對立的矛盾的雙方,而是互相融合借鑒的過程。




舉個例子:我2000年來德國明斯特附近的約翰尼特醫院工作過,這個醫院矯形很厲害,好多人都做了膝關節手術,但術後的疼痛在臨床當中恰恰是病人就診的一個主訴。我們三個中醫大夫主要依靠中醫的針灸、手法來解決了鎮痛問題,口碑很好。西醫大夫也在臨床中認識的中醫的特色和療效,與我們也有了更多的溝通。找到了中西和西醫的結合點,達到共同發展。




第二我們要勇於把我們自身的優勢介紹出去。中醫也好,藏醫也好,德國的自然療法都是屬於傳統療法。德國其實也有類似的治療方法,所以在德國是中醫發展最好的一個地方。就像這次活動,為兩國文化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讓中醫文化傳播出去。我們中醫院40多年來也每年開辦外國人的中醫學習班,培養了很多國外熱愛中醫文化,願意致力於中醫藥知識傳播和發展的西方醫生。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通過更廣泛的交流,把中醫文化宣傳出去。


 


張寧





問:我們平常給孩子吃水果比較多,因為水果健康;但有人就說,水果也不能多吃,比較寒涼。那究竟怎樣是正確的?


 


答:從中醫來講,它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飲食也是按照五行來走的,會有不同的偏性質。水果也有木瓜啊偏溫熱的,還有葡萄啊偏寒涼的,蘋果就是很平和的。怎麼選,還是要通過不同的體質來選。按照中醫理論,小孩子的體質是偏陽盛的,若吃熱性比較強的水果,就會造成比如說煩躁或過度興奮的情況;而對於脾胃偏弱的孩子,要吃一些平和的、有一定熱性的水果。像五穀都是平和性質的,小米是黃色穀物,就對和脾很有好處,可以多吃一些。若不好選,就是一個標準,

吃當地的,吃當季的


 


德中工業4.0聯盟的周向前會長總結到,德國有57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海德堡大學就有5位,所以第一站選擇在海德堡,在癌症研究中心,很有特殊的意義。不管中西醫的起源如何,從人性的角度,它最後的道德觀、科學觀、發展觀都歸於人。最終還是要講人作為疾病的載體,怎樣可以得到醫治。在這一點上是優勢互補,相互結合的。


 


最後齊副主席為主辦方進行了「親情中華」的授旗儀式。





「德國生活管家」


掃一掃


轉載及廣告業務請聯繫:


info@de-life.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聚焦】年度「公關車禍現場」,D&G為何瘋狂試探辱華邊緣?
【聚焦】D&G後續,創始人發出中文道歉視頻,各國外媒怎麼看?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