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驅不掉的寒,除不了的濕,降不下的火,壯不起的陽,滋不完的陰

驅不掉的寒,除不了的濕,降不下的火,壯不起的陽,滋不完的陰

有西醫教授,認為中醫理論不科學,說中醫對疾病的臆測,就像在黑暗的屋子裡,尋找一隻不存在的黑貓,中醫對疾病的命名,是發明一些術語,然後玩一些名詞的排列組合遊戲。他將中醫治病,概括為:驅不掉的寒,除不了的濕,降不下的火,壯不起的陽,滋不完的陰。

不得不說,他總結得很好。寒氣很難排,濕氣也很難除,火也未必好降,壯陽和滋陰,同樣並不容易,所以他說的是事實。但這個事實,不能說中醫理論不科學,反而證明中醫,看準了難點和關鍵點。也就是說,只要把寒氣排出了,把濕氣祛除了,把火正常降下去了,把陽氣扶起來了,把陰滋補好了,人就能健康不生病。顯然,這是一種治本的思路。

實際上能做到么?其實比較難。不光中醫很難做到,西醫同樣也做不到。為什麼難以做到呢,因為這跟病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醫生能幫你治病,但無法幫你生活。你生活方式的錯誤,如果一直沒有改正,自然就很難根除。所以中醫提了一個治未病,中醫有一個養生學,不斷的強調,疾病要預防,要排寒濕,要保扶陽氣等。

西醫,沒有養生的這一套東西。西醫治病,有一個明顯的效用區間。亞健康,不作治療,病人身體不舒服,去醫院檢查,沒查出什麼毛病,也就無法用藥治療,好一點的醫生,會讓你回去休息,注意飲食等,但具體怎麼注意,他們也說不出來。有些醫生,不管怎麼樣,先給你開些葯再說。

驅不掉的寒,除不了的濕,降不下的火,壯不起的陽,滋不完的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是亞健康。如果體內長了一些小東西,醫生會告訴你,吃藥可能沒什麼用,回去調養休息,定期來複查。病人不知道怎麼調養,過了一段時間去複查,小東西長大了,到了可以做手術的程度,就會讓你做手術。這個過程,仔細想想很有意思,東西小的時候不治,讓它養大了,再來治,不覺得這個邏輯很怪異嗎?中醫沒有這樣的邏輯,不可能說病情輕了不治,讓你重了再來治療。

如果病情再嚴重了,醫院無法治療,或者說可以緩解治療,但不能治癒,治療完成後,只有幾個月到幾年的生存期。你可以看到,西醫治病,有一個明顯的效用區間,亞健康或者小毛病,他們認為不用治,其實他們也知道,不是真的不用治,是這個病情的程度,不符合用藥標準,沒辦法用藥。然後大病、重病,倒是需要治,只是可惜治不好。他們真正的效用區間,是非常小、非常小的一段。

中醫呢,從治未病到治重病,都有相關的理論,至於治療方案能否起效,那要看醫生個人的本事。不管實際結果如何,至少醫學理論上,你必須具備這種理論。上面說到的排寒濕,滋陰壯陽,雖然很困難,但中醫也不是完全不能做到,只是需要一個調理的時間。為什麼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因為要用藥物來持續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帶來的身體偏性,這個持續很重要。但是葯三分毒,葯又不能長期吃,所以才有葯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人們常形容中醫,是慢郎中,為什麼慢,道理正在於此。但是,在任何時候,能否快速顯效,都是衡量一個方法是否正確、一個工具是否有用、一個人是否有能力的關鍵指標。凡事都講究效率,你如果治病太慢,是不會有人找你的。在古代是如此,現代也是如此,只是古代人們沒得選,現代出現了西醫,人們對中醫失去了耐心。

慢,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庸醫,治療方案是錯的,你卻不能及時發現。所以呢,慢雖然是治本的思路,但也有不少弊端。聰明的中醫,有自己的套路,先給你一個治標的方案,讓你看到效果,從而相信他,然後再慢慢調養。中醫里,也有不少能快速起效的,但是你得明白,這同樣是一個治標的方案。

要想治本,就得排除寒濕,就得滋陰壯陽,要做到這幾點,除了方案要正確之外,還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可能有速效的方案。西方的醫學模式,現在也有了防病養生的模式,就是營養醫學和功能醫學,這兩種模式要起作用,其實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即便方案正確,沒有兩年時間,人也不可能恢復得很健康。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時間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如何提升自愈能力,有一把關鍵鑰匙,弄懂其中巧妙,才是真養生!
老道醫:吃一口嚼36下,深刻的飲食智慧,說得特別清楚!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