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估價以億元計,全世界只此一對!

估價以億元計,全世界只此一對!

明成化 鬥彩雞缸杯

故宮博物院藏

寒芒秀采總稱珍,

就中雞缸最為冠。

提到古瓷器中的鬥彩,許多人自然會想到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它的名氣最為響亮,也彌足珍貴。

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揀了個大漏,以1000多港幣買了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一時傳為藏界美談。

其中一隻在199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917萬港幣成交,再一次刷新當年紀錄,成化鬥彩也名聲大噪。

2.8億成交雞缸杯

之後2014年,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又以2.8億的天價成交,創造了陶瓷拍賣史上的又一個奇蹟。

由此市場也全面掀起了一股對於鬥彩瓷器的熱潮。

人們對鬥彩熱捧到什麼程度?

明成化鬥彩「天」字罐

舉個例子,就即使是一件殘品的成化鬥彩「天」字罐(底款為一青花「天」字),也在2001年倫敦蘇富比上拍出合人民幣1130萬的高價。

然而,雞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罷,它們存世量還不算太少,雞缸杯在故宮就有20多件。

央視《國寶檔案》:三千文物捐贈記

1956年的一天清晨,一位衣著樸素的古稀老者,慢慢地從公共汽車上走下,又慢慢地踱步到故宮博物院。

誰也不會想到,這一年,他將自己家藏的三千餘件文物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僅陶瓷一項就佔了兩千餘件,在其中被定級為一級文物的25件珍貴瓷器中,就包括了這對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這位古稀老者,就是著名的古陶瓷收藏家、鑒定家孫瀛洲先生。

孫瀛洲先生

據悉當時是「孰華齋」古玩店老闆的孫瀛洲,在一家即將關張的當鋪里,一眼便相中了這一對三秋杯,他當即認定這是從宮裡流出來的絕世精品。

視寶如命、「每星期只吃一回豬肉」的孫瀛洲愣是咬著牙花40根金條將它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隻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濃而無光。

但這恰恰是明代成化鬥彩所固有的特徵,這也是後世仿品無法仿效之處,這種紫彩就是所謂的「奼紫」或「差紫」。

由於杯上描繪的是秋天的鄉居野景,而歷時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稱,因此這種瓷杯被賦予了「三秋杯」的雅稱。

這也與它溫文爾雅的造型和紋樣相得益彰。

這對成化鬥彩三秋杯尺寸不算大,高4.3cm,口徑6.8cm,足徑2.6cm,釉色青中泛灰。

胎薄如蟬翼,據說拿過瓷器後,指紋都能從背面看清楚,可見這薄到什麼程度。

三秋杯的底款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

字體肥,筆道粗,柔中含剛,遒勁有力,給人一種寧拙勿巧、以拙取勝之感。

我們知道,鬥彩創燒於成化後期,所謂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爭奇鬥豔的藝術效果。

而鬥彩以成化朝最為著名,此時的瓷器造型珍瓏奇秀,胎質細潤晶瑩,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

成化鬥彩在瓷器史上的巔峰地位,自然與成化皇帝的品位與喜好密不可分。

後人認為成化的瓷器帶有女性的陰柔美,不像永樂、宣德那般豪放、粗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有人推測像三秋杯這樣的鬥彩小件是萬貴妃的喜好。

也是因為機緣巧合下明成化帝以一生轟轟烈烈的畸戀,才成就了三秋杯的神話。

那麼,這對堪稱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的三秋杯到底有多名貴呢?

據悉,文物鑒定大家耿寶昌對三秋杯的評價與羅格對北京奧運會的評價用的是一個詞:「無與倫比」。

而前上海博物館的館長、著名瓷器鑒定專家汪慶正的論斷更是驚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場上拍賣,起拍價至少是幾億元!

而捐贈這對三秋杯的孫瀛洲的外孫女表示,民間曾為該文物估價,至少值10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錢幣講解 的精彩文章:

2018熱門話題,戶部大清銅幣市場行情走勢剖析!
這枚錢幣曾經都不當回事:為何如今卻炙手可熱

TAG:古錢幣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