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代經常發動幾十萬人的戰爭,為何後來的王朝少了呢?

戰國時代經常發動幾十萬人的戰爭,為何後來的王朝少了呢?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大亂世。西周的分封制度,周天子名義上擁有著四海的土地,但是真正屬於他管轄的就是王畿之地,其他諸侯王只是照例納貢,但是軍隊、賦稅等權力,實際上是各諸侯自己來操心的,而這就留下了一個極大的隱患。兵強馬壯之後,實力強大的諸侯會甘心侍奉周天子嗎?

分封制固然有著他的好處,漢初的時候,劉邦依舊是採取分封制來穩住當時的局面,但是後來卻是引發了七王之亂,還不是因為諸侯王的勢力太大所致。春秋時代的戰爭,諸侯之間尚且留有餘地,但是到了戰國時代,幾乎就是在天天打仗。而戰國年間,動不動就會有超10萬人捲入一場戰爭中,但是後面王朝就少了許多,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也好解釋,有三點。

一、全民皆兵。戰國時代,諸侯國並沒有完整的兵役制度,常年的互相爭霸,只要家中有壯丁,都會被官府拉了去當兵,後勤供給也都是極力榨取民力。秦國來說,在商鞅變法之前,秦國的等級制度森嚴,士兵就算立了功,頂多就是給個慰問獎,沒有實際的賞賜,士兵斷了手腳,就被遣送回鄉。商鞅變法中,就以軍功授爵的方式激勵百姓參戰,很多壯丁都是全職參軍,因為那時候打仗太頻繁。

二、後勤供給成本低。諸侯國之間爭霸,行軍路程並不遠,常常沒走多遠就打起來了,實力更強的則會騷擾離的更遠的國家。運輸成本的降低,導致更多的士兵可以投入到戰爭當中。

三、府兵制、募兵制等兵役制度的推行。常備軍人數量的增加,勢必要消耗國家大量的財政、糧食等資源,對經濟發展起到阻礙作用,國家如果供養太多的士兵,那麼就會影響農業生產的正常運行,在自然經濟下,最重要的就是農業稅,在漫長的封建時代,農業稅佔比國家財政收入的80%,地里不產糧食或者產量下降,賦稅就會收到直接影響,對於國家來講,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發展,因此國家不可能常年供養大幾十萬的士兵,白白消耗國力。

戰國時代經常發動幾十萬人的戰爭,為何後來的王朝少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披衣覺露茲 的精彩文章:

乾隆帝出一絕妙上聯,內涵滿滿,紀曉嵐給的下聯這回栽了

TAG:披衣覺露茲 |